閻永鋒
要想寫好材料作文,首先需要通過認真審題弄清楚試題所給材料中蘊含的道理,立意的方向就明確了。那么,哪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較快地弄清材料中蘊含的道理呢?
方法1:抓寓意
如果試題所給的材料是一則寓言故事,那么只要抓住其寓意,也就弄清了其中蘊含的道理。請看下面的試題:
閱讀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路邊長著一株雛菊,一個小女孩每天都來給它澆水。然而有一天,小女孩不來了,雛菊開始擔心起來,它將從哪里獲得維持生命的水呢?“總會有辦法的?!彪r菊鼓勵自己說。它閉上眼睛,陷入了深思……它開始努力向下生長它的根。它的根向泥土下越扎越深,終于從深深的泥土下品嘗到清涼而甘甜的水。日子一天天過去,雛菊長得越來越茁壯,開出了新的花朵。
試題所給材料的寓意是什么?由其中“鼓勵自己”“努力向下生長它的根”“它的根向泥土下越扎越深”等表述,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雛菊的茁壯成長,主要源于它的自信和努力?;诖耍瓣P鍵是要努力做好自己”“我的未來我做主”等,都是很好的立意方向。
方法2:析哲理
如果試題所給的材料是一則哲理短文或哲理小詩,那么只要分析出其哲理,也就弄清了其中蘊含的道理。請看下面的試題:
閱讀下面的詩歌,自選角度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
意志倒下的時候,
生命也不再屹立。
垂下頭顱,
只是為了讓思想揚起。
無論走向何方,
都會有無數雙眼晴跟隨著你,
從別人那里,
我們認識了自己。
材料所給的這首小詩,是由當代詩人汪國真的短詩《旅程》改編而成。小詩通俗易懂但富含哲理,“垂下頭顱”“思想揚起”等表述,既揭示了生物意義上的生與死和精神層面的生與死——即一段“旅程”,又著重強調了意志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意志就是一個人的靈魂,失去了意志也就意味著失去了靈魂。顯然,只要我們圍繞著其蘊含的哲理立意,就能寫出切題的好作文來。
方法3:做引申
如果試題所給的材料是一件具體的事情,那么只要對事情的意義、作用、價值等做必要的引申,就會弄清其中蘊含的道理。請看下面的試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聯系實際,任選一個角度,自定立意,自擬題目,然后寫作。
一名畫家小時候,興趣非常廣泛,樣樣都想拿第一,結果卻一無所獲,于是他的父親拿來一個小漏斗和一捧玉米,當父親抓起滿滿一把玉米粒放到漏斗里面,玉米粒相互擠著,競一粒也沒有掉下來。父親意味深長地對他說:“如果這個漏斗代表你,你每天都能做好一件事,那么每天你就會有一粒種子的收獲和快樂??墒?,當你想把所有的事情都擠到一起來做,反而連一粒種子也收獲不到了。”
毫無疑問,作文時我們既不能就事論事,也不能就玉米談玉米,而是應該由此引申到人生目標的確定及其確定的原則上,于是,“目標要專一”“樣樣通樣樣松”等就成了很好的立意或立意方向。
方法4:善比較
當發(fā)現試題所給的材料中存在著可供比較的對象時,要善于通過全方位的比較弄清其中蘊含的道理。請看下面的試題:
一個公司的職員向朋友抱怨同事的冷漠、客戶的刁難、老板的忽視讓他苦惱不已,所以他決定換個工作。朋友提醒他說:“現在找一份工作不容易,你應該多和大家溝通,嘗試著改變自己。”他接受了朋友的建議。半年之后,再見到朋友時,他向朋友說,現在自己在原來的公司很開心,與同事的關系很融洽,客戶對他很滿意,老板也夸他工作出色,正準備給他升職加薪。
請根據以上材料,自選角度,寫一篇文章。
上述材料為我們提供了許多比較的對象,僅對“職員”半年前后經歷的比較,就讓我們弄清了如下道理:少抱怨別人多反省自己,與其被動改變環(huán)境不如主動適應環(huán)境,只要主動與人溝通就能為自己打開一片廣闊的天地,要善于采納別人正確的意見和建議……而這些,都是材料中蘊含的道理。
方法5:巧綜合
當發(fā)現試題所給的材料是圍繞著同一個問題從多個角度展開闡述時,可以通過巧妙綜合的方式弄清其中蘊含的道理。請看下面的試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文章。
客人走遠再關門,是一種善;留下幾秒等對方把話說完,是一種善;在驕陽的炙烤下耐心等待紅燈而不強行,是一種善;等對方先掛電話,是一種善;路面積水,司機把車速降下來,是一種善……有些善,很小很小,就發(fā)生在身邊短短幾秒鐘的時間。然而,正是那么短短的幾秒鐘,卻能在心中漾起一份真情的感動。
在上述材料中,命題人先是站在“什么是善”的角度列舉了形形色色的“善”,然后對這些“善”的作用與價值進行了簡要概括,顯然,只要我們將這些方面內容綜合起來考慮,就會找到“莫因善小而不為”等立意方向。
弄清材料中蘊含的道理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過程。在審題的過程中,上述方法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綜合運用,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練習之后,相信大家都能夠準確把握材料中蘊含的道理,進而寫出立意更深刻、更新穎的材料作文。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富裕縣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