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云
棚室番茄細菌性潰瘍病發(fā)生規(guī)律與防治對策
王成云
導讀:針對雞西市滴道河鄉(xiāng)王家綠色蔬菜生產(chǎn)示范園所建溫室番茄潰瘍病發(fā)生普遍且防治困難的問題,分析了棚室番茄細菌性潰瘍病的主要癥狀、傳播途徑、易發(fā)病條件,提出采用建立無病留種田、嚴格檢疫和隔離、種子和土壤消毒等預防措施,以及涂抹+噴霧等綜合藥劑措施。
葉片變黃、干枯卷曲
雞西市滴道河鄉(xiāng)王家綠色蔬菜生產(chǎn)示范園,在2012-2013年共興建高標準的高效日光節(jié)能溫室111棟,平均每棟1 000 m2,溫室建成后主要栽培番茄和西葫蘆。然而第1年由于番茄種子消毒不徹底,導致溫室番茄普遍發(fā)生潰瘍病。翌年春又用栽培過番茄的2棟溫室育番茄苗,結(jié)果導致倒茬的番茄溫室也都有了潰瘍病。目前該園區(qū)在防治番茄潰瘍病上,不但費工、費錢、費神,而且每年還都有不同程度的減產(chǎn)。
發(fā)病癥狀主要集中在葉片、莖稈和果實上。
1.1 苗期發(fā)病
多始于葉片,由下至上、由葉緣向內(nèi)逐漸萎蔫壞死,嚴重的病苗在胚軸、嫩莖或葉柄上產(chǎn)生凹陷的條形斑,維管束變色,可導致幼苗矮化或枯死。
1.2 葉片發(fā)病
定植后成株期的病菌多來源于最早發(fā)病的中心病株。先從個別葉片開始,多由下向上、由局部枝葉向全株發(fā)展。初期下部葉片邊緣枯萎,逐漸向上卷起。當病菌侵染髓部后,常有部分小葉或一側(cè)的葉片凋萎,髓部未發(fā)病的頂梢葉片正常。隨著病莖的發(fā)展,葉片變黃、青褐色、皺縮、干枯,似干旱缺水枯死狀,但不脫落。
1.3 莖部發(fā)病
在番茄坐果期以后,莖上開始出現(xiàn)潰瘍狀灰白色至灰褐色條形枯斑,且髓部變褐,并迅速向上下擴展,在莖內(nèi)形成長短不一的空腔,導致莖下陷、開裂,或彎折,莖的下部表面有許多疣刺或不定根。在潮濕的條件下,病莖處會有白色的膿狀物溢出。
莖部產(chǎn)生疣刺
1.4 果柄發(fā)病
病原菌可由莖部擴展到果柄,并一直延伸到果內(nèi),導致果柄的韌皮部及髓部呈褐色腐爛、萼片壞死、幼果皺縮變形。有時也有菌液溢出。
1.5 果實發(fā)病
果實的表面上出現(xiàn)大量的“泡泡”,即圓形的病斑。病斑酷似鳥眼狀,故稱“鳥眼斑”,這是識別本病的依據(jù)。病果多為空心果或畸形果,后期果肉腐爛。
番茄潰瘍病病菌為密執(zhí)安棒桿菌,屬細菌。革蘭氏染色陽性反應,生長適宜pH值為7。病菌發(fā)育的溫度范圍1~33℃,較耐低溫,適宜溫度25~27℃,致死溫度53℃10 min。寄主范圍以茄科中的一些屬或種為主。
①種子或病殘體帶菌,帶菌的病殘體可在土壤中越冬,干燥種子上的病菌可存活2年以上,在土壤中病殘體上的病菌也可存活2~3年。發(fā)病田中用過的架材或盛裝病果的器具也可帶菌。
②主要由各種自然傷口或人為傷口侵入,如分苗時葉片和幼根上的傷口。此外,在濕度大時,病菌也能經(jīng)氣孔侵入,有報道稱昆蟲也能傳播此病。
③潰瘍病菌一旦侵入番茄植株,就可通過韌皮部和髓部在番茄體內(nèi)迅速擴展,并通過維管束進入果實的胚,侵染種子的臍部或種皮,致使所有的種子帶菌。如果在采種時混有病果,即便是病果率極低,種子帶菌最低也在1%~5%,病果率高時種子帶菌可達53%以上。使用帶菌種子育出來的苗必然帶菌,而帶病種苗是該病害傳播的主要途徑。
莖部開裂
④遠距離傳播主要靠種子、種苗、帶病果實及盛裝過番茄病果器具的調(diào)運;近距離傳播主要是靠雨水及灌溉水。植株發(fā)病后,病菌又通過澆水、分苗、定植、整枝打杈、綁架、?;ū9?、疏花疏果、摘果等農(nóng)事操作傳播蔓延。
發(fā)病最適溫度25~27℃,高溫情況下發(fā)病較重;自然裂口和人為傷口是侵染的重要條件;雨水的反濺和流淌有利于病菌的傳播和流行;偏施氮肥、濕度大、通風不良的條件極易誘發(fā)此病。
5.1 預防
①建立無病留種田 定期進行田檢,發(fā)現(xiàn)病株應徹底銷毀,消滅菌源。
②嚴格檢疫和隔離 要嚴格檢疫,嚴格劃分并封鎖疫區(qū)。疫區(qū)種子、種苗禁止外調(diào)。
果實受害
③種子消毒 a.溫湯燙種。先將種子用溫水浸泡10 min,并搓洗,然后用55℃溫水燙種,不斷攪拌,并隨時補充熱水,恒溫燙種30 min。
b.干熱處理。將干燥的種子放到70℃恒溫箱中干熱滅菌72 h,或80℃24 h。
c.藥劑浸種。用1%高錳酸鉀、0.6%醋酸、200 mg/L硫酸鏈霉素、2%鹽酸或1.05%次氯酸鈉等溶液浸種后,再用清水洗盡藥液,稍晾干后再催芽。
d.藥粉拌種。用種子質(zhì)量0.3%的47%加瑞農(nóng)(春雷·王銅)可濕性粉劑拌種。
④土壤消毒 a.苗床消毒。在播種育苗前20天左右用40%福爾馬林30 mL加水3~4 L配成的溶液進行消毒,或每667 m2用70%敵磺鈉可溶性粉劑250~500 g消毒,也可用多菌靈處理。然后用塑料薄膜覆蓋,5天后揭膜,將床土耙松,使藥劑味充分散發(fā),15天后再播種;育苗場所及所有育苗用具等均用40%福爾馬林30~50倍液浸泡或淋洗式噴霧,并充分晾曬。
b.本田土壤消毒??衫迷绱翰缗c秋冬茬口之間的夏季高溫,密閉棚室15~20天,或用硫酸銅500倍液處理,667 m2用硫酸銅約1 kg,或每667 m2用40%福爾馬林20 L對水30~40 t消毒。
⑤加強管理 實行5年以上輪作;用塑料營養(yǎng)缽等分苗,盡量少傷根,有條件的可選用野生番茄為砧木進行嫁接;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鉀肥;采用壟作覆地膜栽培;灌溉采用地膜滴灌、暗灌或軟管微灌;及時清除棚室周邊的茄科雜草;適時通風、降濕、透光;避免帶露水進行農(nóng)事操作;及時搭架;選晴天高溫時段,及早整枝打杈,盡量減少各種傷口;選擇抗病性強的品種。
⑥藥劑預防 a.灌根。定植水和緩苗水分別灌 2次埯水(北方地區(qū)把在壟上打眼叫苗埯,埯水即向栽苗后的埯中澆水),第 1次用普通水,第 2次用0.5%青枯立克(小檗堿)水劑300倍液灌根,或用35%甲霜·福美雙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灌根,每株苗灌50 mL。
b.噴霧。在棚室番茄第1穗花凋謝以后,用細截(細截是濰坊奧豐作物病毒防治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一種微量元素水溶性肥料,為粉劑,Zn+B含量大于 10.0%)30 mL對水15 kg,混勻后葉面噴霧。也可使用冠菌清(有效成分為57.6%氫氧化銅)進行噴施。
5.2 治療
對于番茄潰瘍病的治療,過去一直選用一些針對細菌的藥劑,如80%乙蒜素乳油25~30 g/667 m2、77%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琥銅·乙膦鋁(硫酸鋅12%、三乙膦酸鋁28%、琥膠肥酸銅20%)可濕性粉劑1 125~1 680 g/hm2、20%噻唑鋅懸浮劑 300~450 g/hm2、21.4%檸銅·絡氨銅水劑1 000 g/hm2,雖然都有一定的效果,但均不理想。
①病株處理 在坐果后期,發(fā)現(xiàn)病株,尤其是病殘體,必須徹底清除,用生石灰對病穴消毒,或換無病土。
②治療方案 采用涂抹+噴霧的綜合防治措施。a.涂抹。用0.5%青枯立克水劑100 mL+10%苯醚甲環(huán)唑可濕性粉劑10 g+2%春雷霉素水劑30 mL對水5 kg,攪勻后對病部進行涂抹,2天1次。
b.噴霧。采用以下藥劑葉面噴霧,3~5天1次,連噴2~3次。用細截30 mL、速凈(有效成分為黃芪多糖、黃芩素)30 mL和金貝(0.136%赤·蕓·吲)水劑40 mL;或用細截50 mL、1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 10 g和 2%春雷霉素水劑 30 mL;用細截80 mL、大蒜油15 mL、10%苯醚甲環(huán)唑10 g和2%春雷霉素30 mL;優(yōu)勝、綠亨6號和粘合劑。
③綠色生物防治 a.灌根。用 M22枯草芽孢桿菌500 g/667 m2、熒光假單胞桿菌 500~670 g/667 m2灌根或4%春雷霉素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灌根(也可葉面噴霧)。
b.葉面噴施。10億孢子/g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 (百抗)500倍液噴淋植株,每株噴 100 mL;用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95 g/667 m2于葉部噴施(也可拌種)。
王成云,黑龍江雞西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158100,E-mail:jxnkswcy@163.com
2017-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