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鳳娟 袁尚勇 邱正明 矯振彪 楊海興
湖北省蔬菜“兩減”增效集成栽培技術
朱鳳娟 袁尚勇 邱正明 矯振彪 楊海興
導讀:蔬菜生產過程中化肥和農藥過量施用越來越嚴重,導致肥料利用效率下降、土壤酸化、土傳病害加重、蔬菜產品農殘超標等系列問題。通過實施蔬菜“兩減兩增”栽培技術,可增加產量和收入。采取措施是選用抗病抗逆新品種、合理的周年茬口模式,嫁接育苗栽培、實施精準化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改變蔬菜對化肥、農藥過分依賴的傳統(tǒng)方式,達到減肥減藥及提質增效的目的,實現(xiàn)蔬菜產量與質量安全,生態(tài)環(huán)境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降低生產成本,促進農民節(jié)本增收。
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蔬菜產業(yè)具有“保供—增收—就業(yè)—創(chuàng)匯—環(huán)?!钡墓δ埽潜U鲜忻瘛安嘶@子”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民生產業(yè)。我國是世界蔬菜生產和消費第一大國,湖北是蔬菜生產大省,常年播種面積120萬hm2以上,占全國6%,產量也占到6%,蔬菜產業(yè)已成為湖北富民朝陽產業(yè)。多年來,化肥和農藥是保障蔬菜有效供給不可替代的投入品,肥料對蔬菜作物增產的貢獻率高達50%以上,農藥施用挽回了蔬菜作物總產近40%的損失。然而和全國一樣,湖北省蔬菜生產過程中也存在化肥和農藥過量、盲目施用情況,已帶來一系列問題。2017年農村工作會議提出“促進農業(yè)農村發(fā)展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綠色生態(tài)可持續(xù)、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边@一要求必將有力推動蔬菜“兩減”技術實施。
1.1 具有病蟲害發(fā)生的有利條件
①氣候原因造成病蟲害種類多、數量大 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類型,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最冷月平均氣溫0~15℃,有利于病蟲害的越冬,蔬菜害蟲種類多、數量大、發(fā)生嚴重。特別是夏季高溫暴雨病蟲害多,冬季低溫、潮濕、弱光導致病害多。
②病蟲害寄主植物豐富 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氣候溫和,農作物可安全越冬,蔬菜四季均可正常生長。蔬菜茬口多,為蔬菜害蟲提供了充足的食源,往往造成病蟲害的大面積發(fā)生。
③高度連作導致土傳病害嚴重 由于區(qū)域種植習慣和技能等條件的限制,蔬菜連作非常普遍,加劇了蔬菜連作障礙的出現(xiàn)。連作障礙的表現(xiàn)有土傳病害加重、土壤理化性狀惡化以及由根系分泌物和殘留物分解物質引起的自毒作用。如部分地區(qū)大面積連片種植蘿卜、甘藍,造成十字花科蔬菜根腫病的大發(fā)生。
1.2 化肥不合理施用現(xiàn)象嚴重
①施肥配比不合理,有機肥施用比例較低 重化肥,輕有機肥;重氮肥,輕磷鉀肥,忽視微肥;重產量,輕質量;施用方法陳舊落后?,F(xiàn)在農村居住環(huán)境美化、養(yǎng)殖清潔化,農家肥驟然減少,當前沒有補充新的農家肥,個別地區(qū)只有少量的沼渣、沼液,有機肥的推廣才開始,農民還沒有完全接受。蔬菜種植中施用復合肥的農戶比例高達94.1%,施用農家肥的農戶比例僅為41.0%,施用硼、鎂肥的比例很低。如鈣、鎂、硫、硼、鉬等中微量元素缺乏引起的臍腐、頂腐、縮果、莖裂、花而不實等生理病害呈多發(fā)趨重態(tài)勢,也加劇了連作障礙,土傳病害加重(如根腫病、青枯?。?,導致土壤硝酸鹽累積、次生鹽漬化、土壤結構破壞。
②化肥過量施用,高濃度單一化肥的施用 目前,農民習慣常用尿素、鉀肥,雖然近幾年推廣使用復合肥,但還存在肥料單一問題。調查發(fā)現(xiàn),大白菜、辣椒、蘿卜、甘藍4種蔬菜的氮、磷、鉀施肥變異系數均較大,反映了菜農施肥的隨意性很大;有的地方蔬菜的施氮量與蔬菜產量呈負相關,這表明施氮水平偏高已經成為蔬菜產量提高的重要制約因子。
③施肥方式的不合理 目前通常由地表撒施追肥,施肥多、淺,肥料易揮發(fā)、流失或難以到達作物根部,不利于作物吸收,造成肥料利用率低,可能造成肥害,發(fā)生燒苗、植株萎蔫等現(xiàn)象。例如土壤中銨態(tài)氮過多時,植物會吸收過多的氨,引起氨中毒,導致缺鈣;硝態(tài)氮過多,會引起缺鉬失綠;鉀過多,會降低鈣、鎂、硼的有效性;磷過多,會降低鈣、鋅、硼的有效性,引發(fā)蔬菜生理性病害。
1.3 過量、盲目使用農藥、化肥的危害
雖然蔬菜生產中有技術規(guī)程、農藥化肥施用方法,但在實際生產中,隨意加大農藥劑量、多品種農藥濫用、不認識病害用錯藥、過量使用化肥等比比皆是,導致蔬菜病蟲抗(耐)藥性增強,土傳病害如茄果類青枯病、瓜類枯萎病、十字花科根腫病、根結線蟲病等土傳性病蟲害頻繁發(fā)生,菜田土壤、周邊水質和大氣環(huán)境污染,造成蔬菜產品農殘超標、土壤的農殘和重金屬污染,又影響蔬菜農產品質量安全,市民對蔬菜產品安全的擔心有增無減。
那幾個人互相看了看,看起來他們對二十個警察還是心存忌憚的。愣了幾秒鐘,有個人揮揮手說,走。說著那人隨手在院子里拎了一個噴霧氣筒背在身上。以前就聽說過,竊賊進家不空手,空手不吉利,這是行規(guī)。幾個人走過我身邊時,我看見其中一個人手里揚起了什么,等我意識到躲的時候已經晚了,我頭上挨了一家伙,眼前一黑栽倒在地。倒地的同時,我聽到了馬蘭尖厲的哭喊。
由于湖北省氣候溫和濕潤,蔬菜生產區(qū)多年連作導致病蟲害發(fā)生嚴重,為追求高產獲取更大經濟效益,蔬菜生產用藥、用肥量還在加大。為有效控制這一惡性循環(huán),減少農藥、化肥使用,提高質量安全已是目前的主要任務。農業(yè)部《全國蔬菜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中提到,“蔬菜質量安全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事關產業(yè)穩(wěn)定發(fā)展和農民持續(xù)增收,要標本兼治,大規(guī)模開展標準化生產創(chuàng)建活動,大力推廣生態(tài)栽培技術和高效低毒農藥,推進標準化生產和病蟲害統(tǒng)防統(tǒng)治,進一步提高蔬菜質量安全水平,保障蔬菜消費安全?!鞭r業(yè)部提出了“十三五”期間“一控兩減三基本”的重大舉措,并設立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專項開展設施蔬菜和露地蔬菜的化學肥料和農藥減施增效綜合技術研發(fā)與示范,湖北省的嘉魚、云夢也被列入首批全國“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計劃。實施化肥和化學農藥減施是保障蔬菜生產地環(huán)境安全和產品質量安全,提升蔬菜品牌,增強蔬菜市場競爭力的重大舉措,是實現(xiàn)湖北省蔬菜產業(yè)轉方式、調結構,保障蔬菜產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戰(zhàn)略需要。湖北省農業(yè)科學院等相關單位近年來一直在研究蔬菜健康栽培技術,在湖北嘉魚露地蔬菜生產基地、長陽高山蔬菜生產區(qū)、東西湖設施蔬菜基地開展試驗示范推廣,重點是利用生態(tài)措施控制蔬菜病蟲害并積累了寶貴經驗,經多年的研究已總結出了一套適宜的防控措施,可以減少化肥用量15%、化學農藥使用量20%,蔬菜平均增產3%左右,每667 m2實現(xiàn)節(jié)本增收100~200元。探索總結出了蔬菜“兩減兩增”栽培技術,即“減少化肥和化學農藥用量”,“增加產量和增加收入”。
3.1 選用抗病、抗逆品種和周年茬口模式
①品種 選用適合湖北省露地和設施栽培的抗病、抗逆蔬菜新品種。如露地越冬甘藍宜選用抗病、抗凍、耐裂、球色鮮綠、商品性好、高產的綠緣、佳麗等品種。設施蔬菜宜選用抗病、耐寒、耐弱光的申青1號、津優(yōu)30黃瓜及宏冠番茄品種。
②茬口 采用合理輪作的周年茬口模式,避免同類作物連作,采用不同科作物輪作方式,減少病害的發(fā)生,提高生產效率。如露地蔬菜采用冬瓜(南瓜)—甘藍(白菜)、遲辣椒—春甘藍等模式,設施蔬菜采用西瓜—藜蒿、春茄子―秋黃瓜―冬萵苣、莧菜一蕹菜—大白菜秧—芹菜(套菜心)等模式。
3.2 改進栽培方式
采用嫁接育苗、穴盤基質育苗、集約化育苗技術、避雨栽培、防蟲網隔離病蟲害,秸稈還田循環(huán)模式等栽培方式,減少蔬菜病蟲害發(fā)生,提高土壤肥力。
3.3 實施精準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②調整化肥使用結構,采用有機無機肥配合施用技術 推廣使用農家肥和生物肥,以菜葉進池生產沼氣液肥還田、秸稈還田、種植綠肥。在減氮的同時配合有機肥的施用,以有機肥替代約25%化肥,在改善作物品質、提高作物產量方面均有好的表現(xiàn),同時對土壤質量改善有明顯效果。生物肥料中的固氮菌、解磷解鉀菌等有益微生物,有提高肥效、增加植株抗逆、抗病蟲能力的作用。
③開發(fā)并示范推廣新型高效專用肥料 根據不同蔬菜類型的營養(yǎng)特性和不同區(qū)域的肥力狀況,開發(fā)區(qū)域性蔬菜專用肥;開展緩釋肥料、水溶肥在蔬菜上的應用技術研究與示范推廣。
④改進施肥裝備和施肥方式,采用“肥水一體化”技術,提高肥料利用率 在蔬菜生長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將功能微生物溶入肥水中,通過噴灌或滴灌方式一并施入菜地,一次性解決灌水、施肥、病蟲害防控的問題,達到輕簡、精準、省工的效果。
3.4 應用土壤連作障礙修復技術
通過在底肥中增施功能微生物和有機肥,結合間作、輪作等栽培技術措施,消減土壤中有害微生物,有效克服蔬菜連作病害。如在蔬菜種植前,將功能微生物、粉碎的秸稈和豆粕等混勻,深翻入土壤并噴水浸濕土壤,然后覆蓋地膜并封閉大棚,通過高溫悶棚,以及功能微生物拮抗有害微生物達到降低土傳病害的目的。
3.5 推廣病蟲害全程綠色防控技術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綜合運用生態(tài)、農業(yè)、生物、物理防治,與學應用化學防治,達到有效控制病蟲為害、減少農藥使用的目標。一是采用生態(tài)措施,營造作物適宜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來防治或減輕害蟲的為害。棚膜覆蓋降低濕度防病、地膜覆蓋防草防凍、遮陽網覆蓋降溫防灼、防蟲網覆蓋阻隔病蟲。如采用大棚避雨和網紗隔離措施栽培減少病蟲害發(fā)生。大蔥、番茄(黃瓜)伴生栽培,可降低病蟲害的提高生物多樣性,抑制有害生物的發(fā)生。
二是采用農業(yè)措施,通過合理輪作、間套種、土地深翻、曝曬、冬季休耕、凍凝消毒、深溝高畦、合理安排種植密度、噴施5%氨基寡糖素等增強植株抗逆性。
三是采用物理措施,如種子曝曬、溫湯浸種等進行種子消毒,粘蟲板、殺蟲燈等減少蟲口數量等,田間懸掛黃板或黃色粘蟲膠紙或設置黃盆誘殺美洲斑潛蠅、蚜蟲、溫室白粉虱等害蟲,糖醋液可誘集甘藍夜蛾、甜菜夜蛾。
四是采用生物措施,利用性引誘劑、天敵、功能微生物、生物農藥等來控制病、蟲、草群體的增殖,如利用天敵赤眼蜂防治菜青蟲、棉鈴蟲、玉米螟;用生物導彈防治蚜蟲;用魚藤、苦參堿、苦楝、煙堿等植物源殺蟲劑防治菜青蟲、蚜蟲等多種蔬菜害蟲;用蘇云金桿菌(Bt)乳劑、阿維菌素(蟲螨克)防治菜青蟲、小菜蛾等害蟲;利用寡雄疫霉、木霉、枯草芽孢桿菌等聯(lián)合防治蔬菜葉部的氣傳病害 (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等);用農用鏈霉素、新植霉素防治軟腐病、角斑病等細菌性病害;利用抗根腫病品種、NBF926生物制劑預防十字花科根腫病;利用誘集植物、驅避植物防治害蟲等。
五是科學采用低毒高效的化學農藥作為補充。
蔬菜病蟲害防治關鍵是以預防為主,采取生態(tài)、農業(yè)、物理和生物統(tǒng)防統(tǒng)治綜合措施,不能單純采用一種模式,要做到集成技術調控,減少病蟲害發(fā)生,達到減少農藥用量的目的;在肥料使用上,注意有機肥施用前要充分腐熟,防止病菌、蟲卵和雜草的擴散和傳播,另外,以規(guī)模養(yǎng)殖場的畜禽糞便作為有機肥容易出現(xiàn)重金屬超標,施用前需檢測重金屬含量,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使用。土壤修復是漫長的過程,蔬菜生長需大量的微量元素,不是單靠一兩年的加大有機肥用量、減少化肥用量,就能解決穩(wěn)產的問題,要通過多項措施,培肥土壤,促使蔬菜生長的土壤地力水平提高,形成一個有利于蔬菜生長的生態(tài)大環(huán)境,盡快讓蔬菜生產達到可持續(xù)發(fā)展。
湖北省第二批現(xiàn)代農業(yè)產業(yè)技術體系項目
朱鳳娟,湖北省農業(yè)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武漢市洪山區(qū)南湖大道 43號,430064,電話:13657273918
袁尚勇,湖北省蔬菜辦公室
邱正明,矯振彪,湖北省農業(yè)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楊海興,通訊作者,榆中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730100,電話:18062592169
2017-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