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手機玩多了,肯定對孩子影響不好。但你視手機為洪水猛獸,連碰都不讓孩子碰,也會出大問題。
對于孩子來說,這屬于他童年時期的一部分,就像我們小時候的《新白娘子傳奇》一樣。至今我都沒完整地看過這部人盡皆知的電視劇,因為那時我們家沒電視,只有一柜子書??擅棵扛蠹伊钠鹜陼r,我還是會覺得缺點什么。
因此,玩手機不是完全不可以,但要規(guī)定玩的時間、玩的內(nèi)容,還要看孩子的年齡。
2
前兩天我坐地鐵去上課,有位媽媽抱著一個大約八九個月的嬰兒,媽媽拿著手機在看,寶寶也一眼不眨地盯著手機看。
媽媽玩了一會兒發(fā)現(xiàn)寶寶也正盯著手機,就打算收起來,可小孩子不干啦,直接哭起來,直到媽媽把手機給到孩子手里,才止住哭聲。
其實,這么大的孩子,是很容易被轉(zhuǎn)移注意力的,不是非得靠電子保姆來哄。
記得之前有個朋友說,他家寶寶從添加輔食開始就要靠手機,才能哄到餐椅上靜坐下來,一邊玩手機,一邊吃飯。
孩子在兩歲半前最好不要看手機,兩歲半后要可以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玩上一小會兒。
我有個朋友說,他怕對小孩子視力不好,也怕寶寶沉迷于手機,就不敢給娃玩。結(jié)果孩子跟爺爺奶奶住一起后,看到爺爺奶奶打電話就拼命地把手機搶過來玩。跟老人一起去小區(qū)活動時,看見人家別人在玩手機,就站在人家身旁癡迷地看著,不肯走開。
還有一個朋友,禁止他上小學的兒子玩手機,結(jié)果孩子卻把班主任的手機偷回來玩。
聽到這兩位家長的講述,我想起了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做“禁果效應”。
越是禁止的東西,人們越要得到手;越希望掩蓋某個信息,越能激起人們的窺探欲 。這種由于單方面的禁止和掩飾而造成的逆反現(xiàn)象,即心理學上的“禁果效應”。
這與人們的好奇心與逆反心理有關(guān)。玩手機也是,你越不讓孩子玩,孩子越好奇究竟手機有多好玩?為啥爸爸媽媽整天舍不得丟手,卻不允許我玩?同時呢,這種壓制還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你不讓我玩,我偏要玩,想盡一切辦法去玩,哪怕去偷!
所以,在教育孩子時,我們不宜硬性禁止,應該善于做疏導教育。比如有多少少女是因為父母的硬性禁止而投入渣男懷抱的呢?如果當時父母沒逼那么恨,或許倆人還走不到一起。
3
孩子可以玩手機,但可不能隨便玩,首先我們得規(guī)定時間,而且是跟孩子一起協(xié)商規(guī)定,比如15分鐘后主動把手機還給媽媽,如果不能還,那下次就堅決不給玩。
一般不建議讓孩子用手機看動畫片等視頻類信息,不僅僅是因為孩子在看視頻類內(nèi)容時,是在被動性地接收信息,會養(yǎng)成大腦的惰性,不利于智力的成長。還因為這些內(nèi)容用電視也可以看,沒必要離那么近去看手機,影響視力。
現(xiàn)在有很多寶寶玩的益智小游戲開發(fā)的非常不錯,里面還有時間設(shè)置,我一般都給孩子設(shè)置成15分鐘,畢竟是小孩子,雖然她的自控能力相對會好一點,但還是會有入迷舍不得放手的時候。
所以,一些益智類的小游戲是可以給孩子玩,而且還有好處呢。但堅決不要給娃玩有關(guān)暴力色情的游戲。很多APP都有兒童模式,可以防止孩子看不該看的東西。我們大人在給孩子玩之前要設(shè)置好。
最重要的是,我們大人要提高陪伴孩子的質(zhì)量,盡量少玩手機,多陪孩子!
你可能感興趣:
別總在孩子面前玩手機,一個小故事讓你明白傷害究竟有多大!
孩子變成“手機控”,怎樣幫孩子戒掉手機癮?
再次強調(diào)!別再給孩子玩手機了,一組數(shù)據(jù)告訴你后果!
別讓你的孩子,變成別人討厭的樣子!
暑假到了!最佳假期安排表,轉(zhuǎn)給家長!
“熊孩子”做了什么事,讓一個國家級博物館“忍無可忍”了?
爆笑丨有個不靠譜的老爸是啥體驗?看完我發(fā)出了杠鈴般的笑聲
楊絳先生:和孩子在一起,要讓孩子玩著學
馬云:曾經(jīng)去肯德基面試 25個人就我沒被錄用
白巖松、馮唐、劉墉……八位父親寫給孩子的話,引人深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