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柳新
(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qū)城北鎮(zhèn)中心小學,廣東梅州,514089 )
摘 要:提倡開展素質教育教學模式已經成為當下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小學德育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設當中一項基礎組成部分,對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和優(yōu)良品行的作用不可忽視?,F如今,信息全球化的發(fā)展使得網絡傳播密切地融入到我們的生活當中。但是信息時代的變化也讓小學德育工作面臨著發(fā)展與困難。其除了作為小學德育教育的有效工具之一外,同時也給德育工作帶有不利影響。基于此,本文主要敘述網絡傳播時代下,小學德育面臨的困難以及帶來的優(yōu)勢。
關鍵詞:小學德育 網絡時代 問題與優(yōu)勢
一、前言
小學德育工作是將小學德育具體化,是在掌握小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之后,制定相應的德育課程目標和內容,選擇合適的德育工作方法,架起師生之間情感溝通的橋梁,并從校園德育管理部門開展計劃、組織活動,整合教育資源,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小學生德育教育的任務。開展小學德育工作主要目的是使他們的心態(tài)積極,健康成長。但是互聯網信息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小學生的價值觀念尚未形成,辨別能力不足,對網絡信息應接不暇,很容易受到誘惑將精力浪費在一些虛擬刺激的網絡游戲或不良視頻上。他們在這個虛擬空間里放任自我,罔顧道德規(guī)范,學校的德育教育根本起不到效果。因此,小學教師應當做好德育工作中的要點分析,促進學生良好品質的發(fā)展。
二、網絡媒介對于小學德育教育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就德育教育上,許多教師一味沿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上課就好像講故事一樣,甚至不注重教學質量,連教案也不寫,只在課堂上將道德知識等滿堂灌,不與學生互動,使學生無法理解。此外單純性的教育方式無法有效的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與興趣,因而最終的收益較小。網絡時代下,教師可以嘗試建設班級德育教育網頁,每個學生擁有一個個人賬號,網站里要設置德育教學內容的課程設計,包含每一個美好道德的具體內涵,以及相關視頻動畫資料。比如在學習S版本語文教材五年級中的《狼牙山五壯士》,讓學生觀看相關視頻與文字記錄,讓其明白五壯士所體現的愛國精神,引導學生體會革命先烈為實現社會主義勝利時那不惜犧牲自己、勇敢無畏、堅韌不拔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同時還可擴展到社會各行各業(yè)工作狀態(tài)的紀錄片,清晨灑掃街道的環(huán)衛(wèi)工人、指揮交通秩序的警察、校園里授業(yè)解惑的辛勤教師、醫(yī)院里治病救人的醫(yī)生,還有奮不顧身、冒危救人的人民戰(zhàn)士等。讓學生在觀看后有較強的感應,明白精神力量,最后建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三、網絡媒介對于小學德育教育的負面影響
如今,電視和網絡媒體幾乎充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一些學生熱愛觀看夸張的綜藝娛樂節(jié)目和一些泡沫劇。但是這些節(jié)目和影視中常常有一些不良的道德觀念,比如拜金主義、校園暴力或只是單純的娛樂。在網絡環(huán)境中,未成年網民占據超過一半的比例,小學生這個年齡段好奇心較重,思維活躍,善于模仿但是認知水平不足,對一些垃圾網絡信息沒有足夠的辨別能力,會誤入歧途。當教師或者家長發(fā)現了這些問題批評他們之后,小學生可能表面認錯了,但是實際卻在內心滋生負面情緒,反而更沉溺于網絡游戲的廝殺,或者與人網上聊天罵臟話宣泄不滿。他們封閉了內心世界,在虛擬世界里為所欲為,做各種沒有道德底線的事情,這將會把他們帶入道德規(guī)范的相反方向,越陷越深。此外網絡信息混合且信息量大,進入百度搜索等方式后基本能找到所找內容。據不完全統(tǒng)計,就信息分類中,與色情有一定聯系的信息多達百分之四十以上。小學生在無意間看到這類信息后,會由于好奇心理而去查看,這類信息對于其心理有一定的影響,嚴重者會增加其犯罪行為,因此不利于其健康成長。
四、基于網絡傳播下小學德育的相關建議
(一)樹立學生正確地網絡觀
互聯網信息資源豐富,可以為小學生打開知識視野,增加他們對世界的了解。但是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各種各樣的信息匯集,就會出現一些垃圾信息污染網絡環(huán)境。教師在進行德育教學時可以應用多媒體課件播放一些互聯網技術給人們生活帶來改善的視頻,如一些功能不斷完善的人性化社交平臺、高新技術產業(yè)的迅猛發(fā)展、網購生活的便捷、國家先進設施的普及等。最基本的,我們每一個公民,每一個學生的生活變得更加方便了,一部手機就可以滿足許多生活需求,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獲取豐富的學習資料。同時,教師還要舉一些反面例子,如互聯網詐騙、黑客攻擊、暴力色情文化、無下限出賣尊嚴博取眼球的不良網絡內容,都污染了網絡環(huán)境的純凈美好,教師要將這些例子的最終結果告知學生,為學生分析他們犯錯的原因,對小學生起一個警示作用,以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二)提升網絡德育的實效性
網絡背景下的德育教育,說到底還是要落實到學生主體上來。教師和家人是小學生最親近的人,在小學生價值觀念未成熟、愛模仿的年紀,父母和教師的行為就是他們的榜樣。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安靜發(fā)言的私密空間,學生能夠通過個人QQ、郵箱、微信等方式將一些生活中對朋友、同學、父母難以啟齒的事情在郵箱里告訴老師,教師能夠參與、分享他們的成長,幫助學生形成一個健全、健康的心理品格。教師還應當開辟一個父母與孩子平等交流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沒有權威的差異性,對一個道德觀念問題,他們可以共同探討,分析對方身上的情況,互相指正學習,隨后家長與教師從生活實際中出發(fā),引導孩子體驗感知,教會他們正確的做人道理。同時,教師作為班級的領導者,一定要關心、愛護學生,用自己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去管理教導學生。
五、結束語
虛擬網絡環(huán)境如現實社會一樣,都是復雜多變的,教師開展德育工作,必須要保證德育信息的純凈,要正面引導,創(chuàng)建適合學生發(fā)展的、健康有序的德育網絡教學環(huán)境,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網絡,結合時代發(fā)展對未來的社會接班人的要求,從小學生身心特點出發(fā),建立健全德育教學體系,關注學生身心健康,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使他們能夠成為新一代德才兼?zhèn)涞纳鐣髁x優(yōu)秀青年。
參考文獻
[1]黃麗萍.自媒體時代中小學德育工作創(chuàng)新思考[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6,15(3):4-6.
[2]王志剛.淺析網絡平臺下實施中小學德育教育的問題和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12(18):167.
[3]楊桂媛.網絡傳播帶給小學德育的利與弊[J].課程教育研究,2015,22(8):81-82.
[4]吳志強.基于網絡環(huán)境下的小學德育教育研究[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4,18(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