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豐
(南陽市第四人民醫(yī)院,河南 南陽 473000)
基于心理護理的抑郁癥患者綜合護理效果和滿意度的探究
李建豐
(南陽市第四人民醫(yī)院,河南 南陽 473000)
目的:探討抑郁癥患者接收綜合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和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情況。方法:將60例抑郁癥患者隨機納入對照組(常規(guī)傳統(tǒng)護理)和觀察組(常規(guī)傳統(tǒng)護理+綜合護理)中,每組30例,觀察患者在護理后的臨床效果和護理滿意度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護理總有效率和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綜合護理模式可提高抑郁癥患者的護理的療效和滿意度,具有一定的護理推廣意義。
抑郁癥;綜合護理;臨床療效;護理滿意度
抑郁癥指患者表現(xiàn)出反復性的心境持續(xù)低落等癥狀的精神障礙,是臨床上常見的精神類疾病之一,嚴重者甚至會表現(xiàn)出自殺傾向[1]。目前臨床上對于抑郁癥的治療多以單純抗抑郁藥為主要方式,但仍有相當數(shù)量的抑郁癥患者在進行治療后癥狀有所緩解,但是認知上仍存在歪曲,因此在對該病患者進行治療時,還應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等綜合護理干預,這對于提高臨床療效,保證康復效率,降低復發(fā)率等都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2]?;诖耍狙芯繉?0例抑郁癥患者進行了綜合護理干預,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6月~2016年4月南陽市第四人民醫(yī)院收治的60例抑郁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準入標準:a)該患者至少有1名共同生活的監(jiān)護人;b)患者癥狀符合《中國精神障礙與診斷標準》(CCMD-3)中的首發(fā)抑郁癥診斷標準。排除標準:a)患有其他精神類疾?。籦)伴有嚴重腦血管、高血壓等疾病;c)成癮性物質依賴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觀察組中男8例,女22例,年齡21~43歲,平均(33.16±3.75)歲,病程為0.6~9年,平均(5.16±0.39)年;對照組中男9例,女21例,年齡19~41歲,平均(31.85±4.19)歲,病程為0.9~10年,平均(5.87±0.71)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及其家屬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傳統(tǒng)護理進行干預;觀察組患者在接受常規(guī)傳統(tǒng)護理干預的基礎上,另采用綜合護理進行干預,其基本內容簡述如下。
1.2.1 心理護理[3]護理人員在整個護理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應該應注重與患者進行良好溝通引導,以消除患者心理陌生、無助,增加其樂觀面對人生,克服困難,進而提升患者接受治療和康復的信心。具體是a)使其熟悉醫(yī)院環(huán)境,消除個人的孤獨和陌生感;b)使其熟悉治療的意義,消除自己對疾病消極認識;c)注意日常與患者的溝通,建立一種朋友上的信任,消除無助感;d)注意教導患者的家屬和親朋好友都能夠給予患者精神和心理上的鼓勵支持,以便保證患者能夠及早回歸社會。
1.2.2 環(huán)境護理[4]醫(yī)護人員在接待患者入院治療后,應向其介紹熟悉醫(yī)院的治療環(huán)境,保證患者充分了解醫(yī)護情況,護理人員還要對患者的不良情況進行充分的掌握和了解,以便及時制定相應的護理應對措施,保證患者在理想的醫(yī)護環(huán)境中更好的進行治療;護理人員有了正確的認知,才能在患者護理中細心周到。
1.2.3 生活護理 醫(yī)護人員應根據(jù)患者病情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如飲食中葷素搭配,減少刺激性和影響睡眠食物的攝入)及運動方案,指導患者保持健康合理的生活狀態(tài),并能夠進行適度的有氧運動,提高對生活的信心和興趣。
1.2.4 用藥護理 醫(yī)護人員應督促并指導患者及時合理用藥,并使患者能明確知悉用藥的注意事項和不良反應情況等,以使患者在對治療方案有較好了解之后能夠認識到藥物治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最終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1.3 治療指標
觀察記錄所有患者護理后的臨床效果和護理滿意度情況等數(shù)據(jù)??傆行蕿榱己寐逝c一般率之和,總滿意率為滿意率與一般率之和。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9.0來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并用χ2檢驗分析組間差異,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護理干預臨床效果
觀察組和治療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93.33%和70.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效果比較
2.2 護理滿意度情況
觀察組和治療組患者總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6.67%和60.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隨著現(xiàn)代醫(yī)療水平和服務模式的不斷優(yōu)化,臨床護理已經(jīng)開始“以患者為中心”時代,而綜合護理正是具體體現(xiàn),對于抑郁癥患者而言,該護理方式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不良精神情緒,提高患者的康復情況和護理滿意度。其中心理護理能通過良好的溝通交流來使患者保持積極健康的心理精神狀態(tài),消除不健康情緒;環(huán)境護理能為患者營造良好的醫(yī)護條件,消除患者對醫(yī)護情況的恐懼陌生感;生活護理能使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狀態(tài)和社會關系;用藥護理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以便得到最佳的康復效果。
本文研究結果與之前報道一致[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總有效率和護理總滿意度也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對于抑郁癥這類精神類疾病,不僅要注重藥物治療,還要結合全面有效的綜合護理來進行護理干預,內在重視提升患者的積極心態(tài)和配合治療的信心,外在要引導患者的家屬親朋等對患者進行正面的關懷鼓勵,在進行上述全面的醫(yī)護干預之后,才能達到良好的臨床療效和較高的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模式可提高抑郁癥患者的護理療效,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可見其臨床應用價值較高,值得進行推廣。
[1] 徐永君,盛 慧,倪 鑫. 抑郁癥發(fā)病機制研究進展[J]. 安徽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2, 47(3):323-326.
[2] 魏自香,蘇湘蘭,馬文杰. 難治性抑郁癥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甲狀腺激素水平的變化[J]. 中國醫(yī)學工程,2014,13(8):72-73.
[3] 張 冰,陳 任,馬 穎,等. 中國老年抑郁癥患者心理護理干預效果的Meta分析[J]. 中國老年學, 2016,36(3):680-683.
[4] 楊正興. 家庭環(huán)境和父母教育方式對首發(fā)抑郁癥患者康復期認知功能恢復的影響[J]. 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 2016, 19(19):23-25.
[5] Shen J,Li SY,Wang JY, et al. Assessment of Clinical Effect of Perioperativ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Pattern in 23G Minimally Invasive Vitreous Surgery[J]. Iran J Public Health, 2016, 45(1):34-40.
本文編輯:王知平
李建豐,女,主管護師,從事精神科護理工作
R473.74
B
1671-0126(2017)03-00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