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錫良
在“中國高層發(fā)展論壇”上,中紀委副書記、監(jiān)察部部長楊曉波狠批“商人謀權”現象,并警告說這是十分危險的,提示要堅決遏制。
商人謀權不是新鮮事,自上世紀80年代以后就廣泛存在。能從中紀委高層領導口里提出來,展示了一股新風,凸顯了中紀委的反腐決心及動向。眾所周知的事,民間提,未必可議,中紀委高調提出來,就給了群眾進一步議論的空間,至少不會屬“妄議”。
問題提出來了,解決辦法暫時還沒有提出來,留下了一堆有待進一步思考的問題,我很想先提三個新問題:
首先,如何準確定義“商人謀權”?反對商人謀權是好事,但也不能給商人以模糊的行事空間,沒有標準定義,商人的禁忌就多了,搞不好會產生恐懼感,進而放大謀商的壓力,甚至有人會借機制造一些新的謊言。
已謀權的怎么辦?目前,指出來的“商人謀權”對象均是指舊案涉案商人,而沒有提到任何一位岸上的商人,更沒有提到已經轉路到要權要位置的商人,比如說,有商人已經轉成官員,有商人進入某企業(yè)當董事長,有商人進入到各級幕僚隊伍……
代為謀權的怎么辦?有些商人自己的后臺硬,但為了避嫌,不直接為自己的事業(yè)謀利,而是參股到其他公司,再為參股公司謀權,怎么辦?據媒體公開報道,國內外非常耀眼的電商曾經非常困難,就在當時,有兩位“官后”介入其中,爭取到很多公姓投資基金進入,然后的事就沒有報道了,這種謀權算不算商人謀權?
用權謀商的怎么辦?權力主動奉送,怎么辦?有些地方,為了吸引大商人來投資,主動給權,并且還是乞求給權,商人不受都不行,個別大富豪,常常是各地高官的坐上賓,誰請得動,誰有面子,這種情況應該怎么算?
我曾經提出過一個問題:中國必須把某些商人的“暴富軌跡”說清楚。
為什么要說清楚軌跡呢?道理就在“商人謀權”這個問題上。老百姓為什么有仇富的表面觀感?難道真是中國人的劣根性嗎?
我看不是。中國人不算很仇富,但非常在乎致富軌跡,非常在乎公平性,巨額財富來歷不明,大家自然有質疑的權利。已經到了講清“暴富軌跡”的時候,再不講清,許許多多的改革都將面臨意識上的抵觸和障礙。
怎么清理?我提一個小建議:先從各級各地每年開會的清理,從那里一看,就知道哪些商人謀了權,議事權和舉手權是最顯性的權,清理了這一片,剩下的就好解決了。
經濟成分決定了“商人謀權”與“權人謀商”的總態(tài)勢,短期的硬性治理并不能真正解決根本問題,規(guī)律是不可違背的。提醒一下,商人也是可以選取代理人的。期待下一步解決問題的措施出臺,期待基礎與建筑更加相互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