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天 編
歷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往往被改編為影視作品,讓人津津樂道。然而,史實有時往往比電視劇或電影更精彩。就讓我們以宏觀的角度,縱覽一下中國歷史上有哪些驚人的巧合吧!
王莽
公元前200多年,劉邦在芒碭山醉斬白蛇,集合三千子弟響應陳勝起義,自封“沛公”,一路打到了灞上,秦王子嬰被迫向其投降。劉邦手下眾將領都建議他把子嬰殺了,以謝天下,然而劉邦卻認為殺害服降者乃不祥之舉,因此寬宥了子嬰。
爾后,劉邦建立了大漢王朝,殊不知,漢室江山方才維持了200多年,便出現(xiàn)了企圖篡奪漢朝政權的“安漢公”王莽。在漢平帝駕崩后,王莽立漢宣帝兩歲的玄孫廣陵侯子嬰為皇太子,而自己則在幕后攝政,實際掌握了漢朝政權。
很快,王莽的真實目的便暴露無遺,“順符命,去漢號”,將大漢國號給廢除,建立了“新朝”,同時也寬宥了被廢除的“皇太子”子嬰,封其為定安公。
看到這里,諸位是否已目瞪口呆?
兩位丟了天下的小皇帝,都叫“子嬰”。劉邦從秦朝的子嬰手中奪得江山,建立大漢;王莽又從大漢的子嬰處奪得江山,建立大新。而兩位子嬰的下場都不那么慘,均被寬宥。
再來說說那看似無足輕重的蛇吧!西漢興于斬蛇,卻亡于“蟒”,這里的“蟒”當然指的是王莽。且劉邦當年那一刀乃是從正中間將白蛇一斬兩端,后來光武中興恢復漢室后,東漢又剛好與西漢一樣維持了200多年,其中王莽這個斷點,正好也是在整個漢朝歲月的正中間!
似乎漢朝的王公太子們總逃離不了遭遇野心勃勃奸臣的命運。東漢末年,權臣董卓立陳留王劉協(xié)為漢獻帝,實際掌控了漢室,但這還不算完,很快董卓這個“死胖子”便被推翻,漢獻帝則被曹操給“擄掠”到了許都。
曹操并沒有讓自己背上謀權篡位的罵名,而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自封丞相,稱魏王,掌控朝政,甘當漢臣。但這并不代表曹操沒有自立王朝的野心,只不過他把這一大計給落到了自己兒子的頭上。
公園220年,就在曹操的兒子曹丕繼承魏王之位不久后,漢獻帝便被曹家給攆下了皇位,從此,維持了400多年的大漢覆滅,曹丕則稱魏文帝。漢獻帝劉協(xié)被封為山陽公,幸運地在年過半百時善終。然而曹丕則活得并不那么久,36歲便撒手人寰,繼承皇位的魏明帝曹睿也只活到30多歲,司馬懿和曹爽則奉曹睿遺命輔佐曹芳繼位。
殊不知,或許是魏氏江山氣數(shù)將近,一介武夫曹爽被居心叵測的司馬懿一舉拿下,司馬懿也就此掌控了魏朝的大權。
而后,司馬懿之子司馬昭,將曹丕的孫子曹髦給殺了,另立了一個名為曹璜的貴族作為受他控制的傀儡皇帝,并將其改名為曹奐,他自己也很快被封為晉王。
公元265年,當時的晉王——司馬昭之子司馬炎,效仿當年的曹丕,迫使年僅十五的皇帝曹奐禪位給他,從此,“短命”的魏氏王朝便栽在了司馬家手里,“西晉”建立;而丟了天下的皇帝曹奐,也如當年的漢獻帝劉協(xié),很幸運地活到了57歲方才善終。
令人唏噓的是,曹操父子當年對漢獻帝所做的一切,被司馬昭父子故技重施,用在了其孫子曹爽、曹奐身上,這究竟是不是報應呢?
五代十國末年,后周皇帝周世宗柴榮辭世,恭帝即位。而后周的實際軍權,則落入了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jié)度使趙匡胤,和他的結義兄弟禁軍高級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的手中。
公元960年正月初,有傳聞稱契丹大軍將南下攻周,嚇得宰相范質慌忙派遣趙匡胤率領諸軍北上遇敵。殊不知,這一“敵情”真?zhèn)坞y辨,對后周王朝真正的威脅根本不是那不見蹤影的“契丹軍”。
趙匡胤
趙匡胤率大軍行駛到陳橋驛時,其弟趙匡義和趙普等人便發(fā)動了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被眾將擁立為帝,回師開封。趙匡胤的結義兄弟石守信、王審琦等將領作為內應,將京城門大開,迎接趙匡胤的到來。年幼的周恭帝當時只是個7歲小兒,其小姨小符太后也只有20歲,孤兒寡母,勢單力薄,被趙家軍順勢給“攆下了臺”,讓位給了趙匡胤,從此,后周覆滅,宋王朝走上了歷史舞臺。當然趙匡胤待周恭帝也不薄,封他為鄭王,并賜其丹書鐵券。
300年后,蒙古將領伯顏率大軍攻打臨安,當時的宋朝皇帝——7歲小兒宋恭帝和其祖母謝太后、母親全太后,忙派遣大使前去求和,向蒙古人投降。后來宋恭帝一家被押往大都,忽必烈封其為“瀛國公”,也算待其不薄了。而大將伯顏則對當時前來送投降詔書的宋使感嘆道:“汝國得天下于小兒,亦失于小兒,其道如此,尚何多言!”
是啊,宋家的江山從孤兒寡母的手中奪來,又在孤兒寡母的手中失去!更離奇的是,兩位丟江山的幼帝投降時都年方7歲,且兩位都是“恭帝”!
天道有輪回,蒼天饒過誰?實在太過巧的巧合,有時真的難免讓人浮想聯(lián)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