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素材講析
[事件概要]
2015年12月2日,“臉書”(Facebook)創(chuàng)辦人扎克伯格榮升父親,宣布女兒Max出世。扎克伯格在“臉書”宣布喜訊同時表示,計劃將他與妻子持有的“臉書”股份中的99%捐出,為下一代改善世界。他們在舊金山宣布一項名為“陳·扎克伯格科學(The Chan Zuckerberg Science Initiative)”的新倡議,兩人將在未來10年內捐贈304L美元,希望在本世紀末用于治愈、預防和更有效地對抗人類疾病,為孩子們提供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深層解讀]
1.扎克伯格所展現(xiàn)出來的情懷和觀念,應該是人類的又一筆財富。未來10年捐出30億美元,用于治愈、預防和更有效的對抗人類疾病。扎克伯格可謂一擲千金,豪爽之極。但他的一諾千金、揮金如土可不是為了夸豪斗富、人前出名,而是為幫助全人類。不汲汲于名利,常掛懷于眾生,這才是真正的悲天憫人的大胸懷。他年輕的心臟里裝的是全人類的痛苦和幸福。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才是愛的最高境界。父母疼愛孩子是再平常不過的人之常情,疼愛孩子的方式也是人各有別。我們常用“捧在手里怕凍著,含在嘴里怕化了”“要星星絕不給月亮”等等的話來形容父母對孩子的疼愛之深。相較于我們那些傳統(tǒng)父母給予孩子的關愛,扎克伯格對女兒的疼愛好像略顯粗疏了些:他要在未來10年捐出30億美元幫助人類對抗疾病,為孩子提供一個更美好的未來。但這一比較卻讓我們豁然開朗:愛,原來還可以有這樣的廣度和深度。相較于其他父母,他關注的不僅僅是女兒自身,更有女兒未來生存的那個世界。愛她就給她一個美好的世界,在扎克伯格這里變成了現(xiàn)實。
3.東西方富豪們對待財富的不同態(tài)度,其實真實地反映了東西方社會發(fā)展所處歷史時期的不同。扎克伯格在女兒出生之際即承諾將把自己所擁有的99%的股份捐給社會。這一份視錢財如糞土、云淡風輕的瀟灑,讓人為之叫好。相較于國內眾多腰纏萬貫卻一毛不拔的巨富們,二者對待財富態(tài)度之高下確有云泥之別。扎克伯格近乎裸捐的消息一出,國內的巨富們再次遭到了鋪天蓋地的口誅筆伐。但當我們冷靜下來,靜靜思考,卻可以發(fā)現(xiàn)二者背后更深層次的差別。西方社會早已過了財富積累的原始階段,人們早已脫離了為自己的衣食住行而擔憂的時期。社會保障的日趨完善,讓人們少了后顧之憂,人們奮斗除了體現(xiàn)自身價值之外,還會將目光更多地投注到他人身上,讓自己的財富發(fā)揮最大的社會效益。相較于西方,我們正處于財富積累的原始階段,人們剛剛從窮困中脫身,尚有深深的憂患意識。所以全力以赴地聚斂財富,以讓自己的未來有更好的保障,這才是東西方富豪們對待財富有不同態(tài)度的原因所在。認清了這一點,我們對中國富豪們的指責或許就會少一點,心態(tài)或許就會好一點。我們或許對他們也應抱以寬容的態(tài)度,尊重他們自己的選擇。只有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少一些戾氣,多一分寬容,大家才可以凝神聚力,更專注于自己的奮斗,讓我們的社會發(fā)展的更快一點。那么,人們財富觀的改變將會指日可待。
(二)相關鏈接
1.慈善捐款十大富豪
馬克·扎克伯格:臉書網(wǎng)站首席執(zhí)行官扎克伯格和他的妻子宣布,他們將把自己所持股份的99%轉讓給一個慈善組織。這項捐贈將會分次逐漸完成,而兩人此前已為慈善事業(yè)捐獻過16億美元。
比爾·蓋茨和梅琳達·蓋茨:蓋茨夫婦在2015年度福布斯富豪榜上位居首位,他們在一生之中已經(jīng)捐出了315億美元,這些捐贈主要是在1994年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成立后進行的,他們未來會把大部分個人財產(chǎn)捐贈給該基金會。
沃倫·巴菲特:據(jù)美國《福布斯》雜志報道,富豪巴菲特僅在2014年一年就向慈善事業(yè)捐獻了28億美元。他一生中的總捐款數(shù)額可能已達227億美元。
2.一篇題為《杭州圖書館向流浪漢開放,拾荒者借閱前自發(fā)洗手》的新聞,將一位76歲的“拾荒老人”推到鏡頭前,他在圖書館讀書看報的畫面,被多家媒體轉發(fā)。人生無常,2015年11月18日,這位“拾荒老人”在過馬路的時候,被一輛出租車撞倒,隔月便離世。親朋來到杭州殯儀館,送老人最后一程。這位“拾荒老人”背后的故事令人敬佩:老人真名叫韋思浩,20世紀60年代,老杭大中文系畢業(yè),退休前是中學教師。女兒在整理他的遺物時,意外發(fā)現(xiàn)了很多捐資助學的信件和證明。大家這才明白,為什么每月有5000多元退休金的他,還要撿垃圾過日子,因為他把省下的錢捐給了寒門學子。
4.據(jù)報道:2013年最富裕的中國富豪的捐款額連續(xù)第二年下滑。之前,僅扎克伯格一個人的個人捐款達10億美元,超過中國前100名捐資者的捐款總和。根據(jù)奢侈品專業(yè)研究和顧問機構財富品質研究院發(fā)布的《中國奢侈品報告》卻顯示,中國人2014年奢侈品消費達到1060億元,買走全球46%的奢侈品。
(三)素材運用
[應用點撥]
1.從社會角度說,溫情社會需要溫情人心,金錢也可以有溫度。社會更需要財富,還是更需要精神。
2.從個人角度說,如何讓財富更具價值,胸懷、博愛、精神的坐標、取舍之間。
3.從旁觀者的角度說,如何理性看待富豪捐助,尊重他人。我們可以捐出什么?不只做道德的評判者。
[作文示例]
1.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很多父母在面對剛剛出生的兒女時會說:“這是上帝送給我的最好的禮物”。
面對剛剛出生的女兒,扎克伯格決定捐出自己99%的股份,幫助人類,為女兒創(chuàng)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作為送給女兒的見面禮。
讀了上面兩則材料,你有何感想?請全面解讀材料,選擇一個側面或角度,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確立意,自定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2.審題立意endprint
面對自己剛出生的兒女,相近的情景,不同的反應。第一則材料,其著眼點在兒女身上,知足感恩,充滿愛意,父母之愛、兒女親情。第二則材料的境界顯然要深遠得多,愛自己的女兒,為女兒將來生活的世界更加美好,捐出自己的財產(chǎn)。綜合兩個材料來立意,可以論述什么才是最好的愛、什么是最好的禮物。單以第二則材料為主,可以談博愛、真愛。稍微生發(fā)一點,可以談,人的悲憫情懷、財富觀、價值觀,甚至可以聯(lián)系到人生的價值等。
3.作文
大愛
面對剛剛出生的女兒,扎克伯格想到的是幫助全人類,為女兒創(chuàng)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這份愛,讓人動容,讓人感動。因為他愛得深沉、愛得博大。
凡為人父母者,哪有不愛自己的子女的?但須知“愛”有“大愛”與“小愛”之分?!按髳邸闭?,為其長遠著想,讓其經(jīng)風雨,歷艱難,受砥礪,長才能;“小愛”者,讓其美衣食,樂奢侈,享特權,縱貪欲。高境界的愛子女者必棄“小愛”,行“大愛”,不求子女一時之錦衣玉食,但求子女終身之事業(yè)有成。
馬克·扎克伯格的父母是猶太人,他們在扎克伯格很小的時候思考的是,他以后能否像猶太人的前輩馬克思、愛因斯坦、卡夫卡等人那么著名,能不能為人類做出巨大的貢獻,能不能和很多世界文明產(chǎn)生重大影響的猶太人一樣,懷有對人類的一個愛心。他們的這種大愛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扎克伯格。
扎克伯格平時總是穿一件灰色短袖T恤,他解釋說:“我買了很多件一模一樣的灰色短袖T恤,我想讓我的生活盡可能變得簡單,不用為做太多決定而費神。我不想把精力浪費在這些事上,這樣我才能把精力集中在更好地為社會服務這些重要的事情上。”根植于對人類大愛的精神土壤上,扎克伯格在事業(yè)上更加謙虛、執(zhí)著,不怕困難、不斷努力、自我挑戰(zhàn),捐出自己99%的股份,才并不奇怪。
讀過《戰(zhàn)國策·趙策》的人都知道“觸龍說趙太后”的故事。秦國進攻趙國,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提出讓趙太后的小兒子長安君做人質,心痛兒子的趙太后不答應。于是齊國的救兵不至,趙國危在旦夕。老臣觸龍冒著被“唾其面”之辱,勸太后為長安君“計深遠”,不是“封之以膏腴之地,多與之重器”,而是讓他“有功于國”。一席話說得趙太后茅塞頓開,同意長安君“質于齊”。于是齊兵出發(fā),趙國得救。
愛子女,不是表現(xiàn)在無節(jié)制的花錢上,也不是表現(xiàn)在生活方面的養(yǎng)尊處優(yōu)上。家境頗豐的夫妻倆只有一個寶貝兒子,他們怕孩子住校受苦,每天專車接送,專車送飯。一次送晚飯,是中午剩下的餃子,孩子馬上翻臉:“再讓我吃剩飯,就不給你們好好念書了!”嗚呼,我說不出話!畸形的愛結出的畸形的果,天倫扭曲,讀書觀錯位。
扎克伯格的父親愛德華說:“為人父母,我只能說,你的確可以為子女安排你想要他們過的生活,但這不一定就是他們想要的。父母應該鼓勵他們追逐自己的夢想,此外,就是盡量多地與孩子們相處?!?/p>
扎克伯格夫婦給女兒的信,會讓每一個讀到它的人感動,并因此有所行動:“親愛的,我們希望給你一個更好的世界。我們只關注服務全球社區(qū)和這個使命,因為我們被相親相愛的家庭、真心相待的朋友以及和睦相處的同事所包圍。我們希望你的生活中也能擁有同樣深刻和鼓舞人心的親情和友情。我們愛你,并覺得為你和所有孩子打造一個更好世界是我們的責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