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波
學案教學雖然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受到了諸多的質疑,但是毫無疑問,它擁有自己獨特的作用和意義,其作用是無法被抹殺的。
一、學案教學的生動性
學案教學是以學案為載體,學生依據學案在老師指導下進行自主探究的教學活動,它在教學的過程之中更加看重的是師生之間的交流,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發(fā)展”的新理念,針對相應的課程標準,制定出針對學生的學習目標。學案教學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活動性和好奇心,提升學生主觀地去學習的觀念,在一定的情況和條件下,學生會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去了解。
而數學本身經常被學生認為缺乏趣味性,但是學案教學可以讓學生預先去了解,在課堂上,面對困難的問題也有心理準備,可以降低學生的抗拒心。初中數學教學之中,讓學生預先了解幾何體的構造,了解幾何體的公式,對于學生的學習也是一種幫助,如果讓學生排除掉這種迷茫感,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
二、學案教學的互動性
學案教學可以增加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性,一方面可以讓教師更加貼近學生,增加師生之間的感情,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教師所講述的內容,了解到自己的不足,結合自己自主學習的內容,提升對知識的理解。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學習貴在善于思考,心存懷疑,你有小的疑問和困惑去思考解決,就會有小的進步;你有大的疑問和困惑去思考解決,則會有大的進步,懷疑是覺醒領悟的基礎。而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之中,所產生的疑問自然而然會有很多的,這個時候,學生就需要有人來幫助他們解除疑惑,而最適合做這件事情的人,毫無疑問就是教師了。
在數學的課堂上,疑難問題往往要多于其他的學科,學生不理解的地方也較多,這個時候,教師需要用相對溫和的態(tài)度來教育學生,在例如線性代數、函數等方面,對學生耐心地指點,讓學生不要因為困難而沮喪,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認識到只要了解關鍵,這些看起來很困難的問題,都是紙老虎,使其對于提問不再排斥,自然會多問、多想。
三、學案教學的討論
學案中的例子往往會激發(fā)學生們之間的討論。例如說,在杠桿的教學教案之中,播放圖片,讓學生畫撬棒的力臂或者說是釣竿之類的力臂,并且通過這個引發(fā)討論,例如“什么樣的情況下杠桿最省力”,來激發(fā)學生們之間的討論,讓他們自己去思考、去辯論。討論的同時,他們也會在交流中,更加深刻地了解內容本身,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在不同的學科之中,也會引起不同形式的討論,也會讓學生們對于知識的掌握更加深入,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們對知識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體會,隨著了解的不斷加深,在教師的幫助之下,理解起來,自然也就會更加容易了。
而且,這種方式也不會引起學生們的抗拒,反而會有一種在聽故事的感覺,讓學生們在不知不覺之中,掌握了原本枯澀的知識內容,讓原本煩瑣的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從另外一個方面,也可以提升教學的質量,對于教師而言,這自然也就是必須在教學之中,去深思的一個重要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