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失的母親》是帕蒂古麗繼《隱秘的故鄉(xiāng)》后又一非虛構(gòu)散文力作,她飽含深情地,用細(xì)膩獨特甚至刀子般犀利的筆觸,刻寫文化差異背后深刻的生命體驗。
父親撒手西去,母親走失無歸,兄弟姐妹天各一方,身體寄居異鄉(xiāng),靈魂流離失所……“散失是生命中埋下的蠱毒”,一場場苦澀、心酸、令人扼腕嘆息的散失,一次又一次碾過帕蒂古麗的生命。遠(yuǎn)離西北故土二十多年后,她攤開褶皺的生命,揭開內(nèi)心深處的痂,不加遮掩地寫出生命里的隱私,在破碎的記憶里打撈本真的自己,對故土和血親作如泣如訴的心靈告白。她是以文字為幡,為精神招魂。
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是怎樣在作用于一個人?語言怎樣爭奪著舌頭?文化怎樣爭奪著思維方式?故土怎樣爭奪著游子的身體?帕蒂古麗把自己當(dāng)成一個有價值的社會標(biāo)本來解剖,她從頭溯源,把改造了她的那些東西一一檢索出來,窺探被改造是如何日復(fù)一日地在發(fā)生的,她說:“我看見了自己身上,各種各樣的鑿孔、裂痕、紋身,撕裂、疼痛、不完整,無所適從、猜疑、紛紛擾擾的心理糾結(jié),真實、自然、清晰。這就是我,混血的文化締造的獨特生命?!?/p>
本書中,帕蒂古麗獨特的人生經(jīng)歷和生命體驗,讀后令人無限慨嘆,她追尋身份認(rèn)同和精神歸屬的困惑和掙扎,既觸動心弦又思想深刻。誠如作家、評論家楊廷玉所言,這部散文集和《隱秘的故鄉(xiāng)》一起,構(gòu)成了帕蒂古麗追尋自己精神淵藪和心靈錨地的上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