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去年秋天,小趙姑娘在所有同事的錯愕中“高調”辭了職。
那陣子,小趙所在的項目組正在忙一個難纏的CASE,甲方要求高且繁復,常常為了一個數(shù)據、一組論證、一處細節(jié),而將做好的方案一遍遍打回……
小小的格子間里,是日復一日的EXCLE報表、仿佛永遠也改不完的PPT、冗長壓抑的電話會議。
單調、乏味、憋悶、窒息,大概是那時所有項目組成員共同的感受。
某天茶水間里,有同事低落地說:“這日子真是絕望啊,真想甩一句爺不伺候了,然后放下一切去旅行!”
同事的一句戲言,小趙姑娘卻當了真。三天后,她向公司果斷地提出辭職;一周后,當其它同事還在格子間埋頭苦干時,她已在天地間任意翱翔了。
兩個月的時間里,小趙姑娘分別去了廈門、西藏、青海、重慶、四川、云南、貴州。
朋友圈里,常常會見她更新一些天地空靈的大片,順手再曬出一些接地氣的美食、以及自己騎著單車曬太陽的悠游畫面,一切都“看上去很美”。
三個月后小趙歸來,神情卻充滿了寞落。
問她旅行的感受,她用了四個字做了總結:乏味+空洞。
后來她補充說:
我做夢也沒想到,那些曾夢寐以求的高山、流水、海岸線,居然會和報表、PPT、會議一樣,都看上去乏善可陳,讓人覺得了然無趣。
短暫的放縱過后,是更大的不知所措。
小趙回來以后,覺得人更加疲勞,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重新找工作也總遇到各種不滿意。
原來的項目組終于完成了驗收和竣工,而小趙的生活卻一切回到原點。
02
為什么那些曾讓我們無限向往的美好,當你放下一切去追求時,卻會讓人覺得痛苦和厭煩?
我曾聽過這樣一個小故事:
有個小徒弟總喜歡睡懶覺,總是起不來床。師傅索性對他說:那你一次睡個夠吧。
小徒弟開心壞了,就睡啊睡。睡了兩天想起床,師傅不讓。
到了第三天,徒弟哀求師傅,讓我起來吧。
師傅說:不行,繼續(xù)睡。到了第四天,小徒弟崩潰了。
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說:師傅,求求你,讓我起床吧。
后來大師兄問小徒弟,在床上躺了四天四夜什么感受?
徒弟說:第一天特美,第二天就沒勁了,第三天難受的不行,第四天簡直比死還難受。
老師傅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若不顧將來,只是隨性而為,很難有長久的、真正的快樂。
老師傅還說:
所謂喜歡也好、厭煩也罷,只是感受上而論,而人的感受是無常的、難以捉摸的,如此放任追逐必然承受其痛苦。
所以,想要得到真正的快樂,唯有向內去尋找、開發(fā);而不是向外去尋求刺激與逃避。
03
逃開一切去旅行,比遭遇“乏味”更可怕的,是走著走著“弄丟”了自己。
曾認識一個逃避在旅行的世界里,不想歸來的男青年。
青年大學畢業(yè)后,開了一家文藝的小店。頭兩年生意不錯,可是第三年受到同行擠壓、訂單銳減,小店入不敷出,只能轉行或停業(yè)。
和很多人一樣,青年決定先旅行散散心,回來后再重新開始。
可是誰也沒想到,他的這一趟旅行,竟然持續(xù)了小一年。
他后來跟我們說:
其實這中間也回來過幾次??墒腔貋砟芨墒裁??和周圍朋友、同事的忙碌一比,更顯得自己無所事事,和整個城市格格不入。去找個普通的工作朝九晚五?似乎又有些不甘心。索性選擇繼續(xù)逃避,也寄期望于在旅行中真正找到自己。
可是,他尚未在旅行中遇到那個渴望的自己,倒遇到了不少像他一樣的青年。
他們就像迷途的羔羊般,天天徘徊在西藏的寺廟、麗江的酒吧、尼泊爾的大街小巷……
他們曬著太陽、看著大街發(fā)呆,任由時間一天天的過去,但就是不想回家。
“太可怕了”,他回憶這段時光時,用了這四個字。
后來,積蓄花光,他不得不面對現(xiàn)實。
用了小一年的時光,才慢慢適應正常的上班、休息、工作、娛樂。
前段日子他跟我們說:
現(xiàn)在我依然熱愛旅行。旅行本身并沒有錯,但那種提前透支和過度消耗的旅行方式,真的太可怕了,因為心態(tài)本身就不健康。
其實旅行中,我最羨慕三類旅行者:
一類是跟單位去的;
一類是利用年假和公休假去的;
一類是真正能夠自由掌控工作與生活,有強大自我意志的人。
因為再好的旅行,不是為了出發(fā),而是為了更好的回家。
我們一次次在對自我的認知和認可中,讓生命不斷豐盈和厚重。
04
曾經我們總以為,旅行是可以擺脫一切煩惱的靈丹妙藥。
失業(yè)了、失戀了、失敗了、失意了……生活的激情失去了,都得要出去走走。仿佛只要走出去、去旅行,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迎接一切美好。
可是,事實呢?
無數(shù)次的生活經驗告訴我們:想要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只能回到現(xiàn)實生活去。
而如果在現(xiàn)實生活中你不夠強大,在旅行生活也一樣不堪一擊。
如果可以,我倒希望每次出發(fā)以前,我們能多讀一些書,不至于讓眼前只是單調的風景;我們能妥善的安排好自己的工作與生活,而不需為旅行背上莫須有的救贖意義。
畢竟,對于我們大多數(shù)生活在俗世中的人來說,
有一種特享受的旅行是:
挑戰(zhàn)一個重大的工作任務后放開心懷地去旅行,回來后仍然像充電般激情滿滿。
而不是為了逃避問題的旅行,回來后仍沒有任何改變。
作者簡介:小富女:在紅墻大院長大的熊孩子,對文學有著天然的親切感。18歲時活得像個胖大嬸,33歲反倒愈加美少女。所謂富女:外在云淡風輕,內心富麗堂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