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讀與寫教學是分離的、獨立的,筆者在語文教學中嘗試將讀與寫教學結合起來,學生通過閱讀與理解某個作品然后再寫作,再利用自己寫作的東西繼續(xù)培養(yǎng)讀的能力。讀寫結合教學一方面鍛煉學生帶著問題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鍛煉學生描述、積累與選擇詞匯的能力。讀寫結合訓練在讀與寫的基礎之上發(fā)生聯系,產生新的效果,對學生的要求更高,培養(yǎng)更加全面。
一、讀寫結合教學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1)讀寫結合可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語文興趣。小學生就像一張白紙,他們的語文積累很少,對于語文閱讀與寫作剛剛接觸。他們對于語文學習,尤其語文讀與寫學習動機與興趣主要來源老師誘導,老師教學方法對語文學習興趣有直接影響。讀寫結合教學改變傳統(tǒng)課堂上老師一人主導的語文教學,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更大。故而,學生對于語文學習更感興趣。
(2)讀寫結合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讀寫結合教學將語文教學過程獨立的讀與寫過程結合起來減少了語文教學環(huán)節(jié),從而提高了語文教學效率。此外,讀寫結合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其在課堂上更加專注,更加喜歡學習語文,語文教學效率很高。
二、讀寫結合教學過程和組織方式
讀寫結合教學首先要將課堂模塊化處理,即按照教學計劃和教學模式將課堂分為三部分或者四部分。第一時間段閱讀某一文章、古詩等,第二時間段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寫出讀后感、續(xù)寫或者仿寫等。第三時間段則在老師的指導下將自己書寫的內容進行朗讀。對于四部分時間段而言,小學生在讀規(guī)定內容之前,先根據自己的了解和老師設置情景寫作,讀后再將寫作內容修改。
相對于課堂上明確的三段或者四段教學過程而言,讀寫結合教學的組織更為重要。這些工作由老師提前準備。在學習某一課之前首先要考慮如何讓學生參與并思考,而非生硬地要求其讀與寫。以學習《美麗的小興安嶺》為例,因為許多學生雖然知道小興安嶺屬于東北,但是并沒有真正去過,只是道聽途說或者通過網絡了解。所以,老師可調動孩子們的聯想能力,如果他(她)描述小興安嶺是什么樣子。學生根據已有認知描述一個想象的小興安嶺再讀作者文章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讀寫結合的教學過程和組織形式不能形式化,老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實際內容靈活地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目的在于訓練學生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通過學習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和寫作技巧,增強語言文字駕馭能力及對美的鑒賞水平。讀寫結合教學雖然在教師引導之下開展,但是老師不可搞一言堂或標準答案,而應該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因為不同的學生的知識背景、學習基礎及觀念有差別,對一篇文章了解水平也不相同。
三、讀寫結合教學策略
(1)教師準確簡潔的情景設置。在開始讀寫學習之前,教師要運用語言、文字、板書結合多媒體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要求講解清楚。以《美麗的小興安嶺》為例,老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立體、五彩繽紛、豐富多彩的小興安嶺,通過情景設置能讓學生更直觀、準確地了解學習內容,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的情懷。教師情景設置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興趣包括內部興趣和外部興趣,某些因素(如教學方法、教學導入、情景設置等)能提高學生的外部興趣從而使他們喜歡學習某一科目。
(2)學生提前體會所讀內容。學習語文不僅是文字、段落、句子和中心思想這些內容,還包括文字所流露出的作者情感,無論喜悅、悲傷、迷茫、郁悶還是熱愛自然、感嘆生命。筆者認為,通過閱讀和寫作一篇文章培養(yǎng)學生情感和價值觀甚至比僅訓練他們語文知識和技巧更重要。讀寫結合教學讓學生在讀與寫之前先根據學生個人認知描寫、敘述,這對培養(yǎng)其情感、思考,感受生命、感悟生活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根據題材要學生閱讀之前先對所讀內容想象、感受,然后與別人的進行比較,在比較和思辨中提升。
(3)對所讀內容二次開發(fā)。教學中讓學生弄明白一篇文章絕對不是目的,而是起點。老師運用讀寫結合教學生的時候,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積極性,進行再創(chuàng)作。教師可以讓學生仿寫,如學習了《美麗的小興安嶺》之后,按照相同的思路和方法描寫自己的故鄉(xiāng);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改寫,如《美麗的小興安嶺》按照分明四季描寫小興安嶺的美,學生還可以從其它角度描寫小興安嶺,如物產、人物、顏色、海拔等;教師還可讓學生續(xù)寫,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作者只寫了其中的自然環(huán)境,學生可以續(xù)寫其豐富的物產、樸實的人民、快速發(fā)展的經濟、巨大的社會變化等。
陳偉,安徽六安市人民路學校南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