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輝
請以 “最后一分鐘的______”為題目,寫一篇文章。(2016年遼寧沈陽中考文題)
要求:①請將題目補充完整并抄寫在答題卡上;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可以記敘經(jīng)歷、抒發(fā)感情、發(fā)表見解等;③字跡工整,書寫規(guī)范,字數(shù)600~800字;④文中請不要出現(xiàn)真實的姓名、校名;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襲本試題卷閱讀理解部分的材料。
最后一分鐘的豪邁
沈陽一考生
我喜歡那樣一種豪邁,讓生命在最后一分鐘里,春暖花開。
——題記
面對生命的最后一分鐘,曾有多少人感慨,感慨生命不再;面對生命的最后一分鐘,曾有多少人無奈,無奈鮮花凋??;面對生命的最后一分鐘,曾有多少人堅守,堅守人生豪邁!真的,我特別喜歡那樣的豪邁,讓生命在最后一分鐘,也能感受到春暖花開。
我自橫刀向天笑
時光的鏡頭,聚焦在年僅33歲的譚嗣同身上。維新失敗,不幸被捕,他不想茍且偷生,決心以死明志。他以“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兩句詩寫明己志,震撼人心。
“我自橫刀向天笑”,這是何等的大義凜然,這是何等的不懼死亡,這是何等的豪氣沖天!古人說“詩言志”,譚嗣同用行動對此做出了完美的注解。無怪乎梁啟超聽說后,稱他是“中國為國流血第一士”。正是這生命最后一分鐘的豪邁,照耀了他永恒的一生。
留取丹心照汗青
時光的鏡頭,切換到了南宋。那個孤傲的身影,是文天祥;那首悲壯的詩歌,叫《過零丁洋》;那個最能振奮人心的句子,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不知道宋朝朝廷給過他什么承諾,不知道他在獄中吃過多少苦頭,不知道敵人用了多少金錢去引誘他。我只知道,他捉筆題詩,并用自己的行動,定格了生命最后一分鐘的豪邁,也是永久的人生豪邁!
未報“留作忠魂補”
時光的鏡頭,切換到了明代。鏡頭里出現(xiàn)的人物是楊繼盛,他冒死上書,彈劾嚴嵩,列出其十大罪狀,怒罵其“天下第一賊”,因此被捕入獄,慘遭酷刑。傷口腐爛了,他就用茶碗碎片剜去腐肉。他寫下一首《就義詩》:
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報國,留作忠魂補。
楊繼盛慷慨就義,為我們留下了最后一分鐘的氣節(jié)——最蕩氣回腸的豪邁。
翰死“還有后來人”
時光的鏡頭,切換出夏明翰的身影。仍然是一座陰暗的監(jiān)獄,仍然是威逼利誘,仍然是生死考驗。夏明翰捉筆提刀,把穿透靈魂的詩句題寫在監(jiān)獄的墻上,也刺進敵人的心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這是多么豪邁的最后一分鐘,這更是凝聚豪情的一生!
一個個鏡頭,一段段往事,一份份豪邁,寫不盡中華民族的不屈氣節(jié),書不完華夏兒女的俠骨忠誠。我真喜歡這樣的豪邁,穿透歷史的煙云,讓心頭春暖花開!
“最后一分鐘的______”是典型的半命題作文,審題沒有難度,“最后一分鐘”就是最后60秒,可以立意為一種感受、感悟,觸動或者改變,這種稍微抽象一點的立意比較容易扣題。選材范圍包括抒寫真情、勵志奮斗、成長腳步,也可以是一種對文化的思考。如果立意寫得具體一些,比如最后一分鐘的陪伴、堅持等,內容就要圍繞這些詞語,寫好最后一分鐘里發(fā)生的事情。寫作時要注意以下兩點:第一,雖然是寫“最后一分鐘”,但“之前的”內容卻不能不寫,而且不能少寫,因為這些都是“最后一分鐘”的鋪墊。只有寫好了“之前”的內容,才能減輕寫“最后一分鐘”的壓力,保證作文字數(shù)。試想,沒有以前的幾分鐘、十幾分鐘、幾十分鐘,何來最后的一分鐘呢?第二,精心構思這最后一分鐘的內容,是寫所見所聞,還是寫所思所感?一定要把這最后一分鐘寫細、寫精、寫精彩,力求成為文章的精華所在。
思路一: 最后一分鐘的努力。長跑比賽的最后一分鐘,最關鍵,最吃力。努力地堅持住,就會勝利。足球比賽的最后一分鐘,最緊張,最驚心。努力地穩(wěn)住陣腳,也許就會進球。最后一分鐘的演講,是高潮,是點睛之筆。努力地做好總結,用好結束語,就會把情緒推向頂峰,就會贏得勝利的掌聲。
思路二:最后一分鐘的課堂。公開課的最后一分鐘,是老師的舞臺,他要算準時間,做出小結,完美謝幕。老師精彩的結束語,最值得珍惜,經(jīng)常是“余音裊裊,繞梁三日不絕”。尤其是初三畢業(yè)前各科老師的最后一節(jié)課的最后一分鐘,師生們幾多留戀,幾多不舍,甚至會淚灑課堂。
思路三:最后一分鐘的對視。兩個好朋友,因為一件日常小事產(chǎn)生誤會,你不理我,我不和你交流,像兩個陌生人。初三的最后階段,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下,兩個好朋友冰釋前嫌,又走到了一起,兩個人互相對視,最后一分鐘,兩個人熱淚盈眶,擁抱在了一起。
這篇中考作文,選取四個歷史人物組織材料,通過展現(xiàn)譚嗣同、文天祥、楊繼盛、夏明翰生命的“最后一分鐘”,來體現(xiàn)他們高尚的精神境界,命意高遠,使得文章意蘊豐厚,主題鮮明。怎樣才能使文章命意高遠呢?
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描繪了岳陽樓及洞庭湖的美麗景色,更讓人難以忘懷的,是作品中所表現(xiàn)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宏偉抱負。品味文章,我們感受到的是古代文人的一種情懷,一種志向,一種精神境界。而這在文學作品中,就是命意高遠的最佳體現(xiàn)——借題發(fā)揮。
命意高遠的另一種表現(xiàn)是觸景生情。如宗璞的《紫藤蘿瀑布》,作者由一樹盛開的紫藤蘿花觸動靈感,展開聯(lián)想,抒發(fā)了自己在淡紫色的輝煌和淡紫色的芳香的感染下所產(chǎn)生的寧靜和喜悅之情,抒寫了“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深刻感悟,表達了努力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熱切愿望。
托物言志也是命意高遠的一種體現(xiàn)。劉禹錫的《陋室銘》就是托物言志的名篇。《陋室銘》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過贊美陋室,表達了作者不慕名利、保持高尚節(jié)操的愿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文章托“陋室”來表明自己的志向。
借題發(fā)揮、觸景生情和托物言志都是命意高遠的具體體現(xiàn),在中考作文中恰當運用,會增強文章的深度,使文章的立意深遠,自然會奪得高分。
這篇文章,再現(xiàn)歷史,文采斐然,結構清晰,命意高遠,成功吸引閱卷老師的目光,被評為滿分作文。具體評析如下:
一、再現(xiàn)歷史,主旨突出
這是一個歷史知識積淀豐厚的考生,對于作文中所需的歷史知識能夠信手拈來??忌鷱淖T嗣同、文天祥、楊繼盛、夏明翰四位英雄的詩句切入,充分再現(xiàn)歷史畫面,再現(xiàn)英雄人物的感人情景。在作者的描述中,譚嗣同雖然才33歲,但在維新失敗后決心以死明志,不懼死亡,用“我自橫刀向天笑”演繹了人生最后一分鐘的豪壯;文天祥在獄中不知吃了多少苦頭,敵人不知威逼利誘他多少次, 他則用“留取丹心照汗青”展示了他的赤誠之心;楊繼盛用碎碗片剜去腐肉,怒罵嚴嵩為“天下第一賊”,最后賦《就義詩》展現(xiàn)自己的氣節(jié);夏明翰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在陰暗的監(jiān)獄中捉筆題詩,表達自己的豪邁之情。這四個歷史人物一一登場,他們的事跡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題。
二、文采斐然,充滿詩意
作者的語言表達功夫非同一般,令人刮目相看。在四個歷史事件之前,考生靈活引用四個詩句作為小標題讓情思始終蕩漾在詩意與豪情之中。前兩個為引用,后兩個為化用。文章的開篇段落,運用排比修辭,把很多人面對生命“最后一分鐘”時的感慨、無奈和堅守表現(xiàn)出來,自然引起下文。在贊美譚嗣同的豪邁精神時,考生再次運用排比修辭突出譚嗣同大義凜然、不懼死亡、豪氣沖天的特點,頗有氣勢。文天祥出場時,以“身影”、“詩歌”、“句子”再次組成巧妙的排比句,把文天祥和他的詩句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猜測文天祥所受到的苦難時,用了三個“不知道”與“只知道”形成對比,突顯人物的精神品質。寫夏明翰的事跡時,再用三個“仍然”交代其處境,烘托其偉岸。文章的結尾,依然以鏗鏘有力的排比句成功作結。全文讀來文采斐然,朗朗上口,充滿詩意。
三、結構嚴謹,層次清晰
令人拍案叫絕的還有文章的結構設計。小作者應該也是一個布局謀篇的高手,通過他的精心布設,文章段落疏密有致,結構勻稱,層次清晰,耐人尋味。文章開篇用三個句子作為題記,巧妙點題,開啟全文。接著再用一段富于詩意的文字照應題記內容,引起下文。主體部分的四個段落,四個小標題以一首絕句的形式清晰體現(xiàn),每個小標題引起的文字在150字左右,使得整篇文章勻稱有致,沒有一處顯得臃腫。文章結尾,兩個句子干脆有力地為文章畫上完美句號,同時呼應開篇,照應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