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文明辦推薦 撰文/郭文濤 張娟玲 攝影/朱民樂
“好兄嫂”計宗英:跨越“半個世紀”的親情守護
陜西省文明辦推薦 撰文/郭文濤 張娟玲 攝影/朱民樂
計宗英是陜西咸陽一位農(nóng)村婦女,除了日常操持家務以外,還要精心照料比自己小6歲且雙目失明的小叔子孫豆豆,從穿衣吃飯到精神安慰,任勞任怨,無怨無悔。這一照顧就是64年,長達半個多世紀,計宗英義無反顧地照顧著小叔子孫豆豆的行動感動鄉(xiāng)鄰,在十里八村傳為佳話。2016年12月,計宗英榮登“中國好人榜”。
她視親情如天,照顧失明的小叔子長達半個多世紀,從幼年的衣食教養(yǎng)到成年的患難與共,不拋棄不放棄,如母之恩超越父母養(yǎng)育之情。愛心與堅守,這兩個詞在計宗英老人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體現(xiàn),她用樸實無華的行動詮釋了長嫂如母的真諦,更詮釋著中華民族優(yōu)良的傳統(tǒng)美德!
“長嫂如母”,這四個字,對從小雙目失明的孫豆豆來說就像刻在心里一樣,從嫂嫂嫁進門的第一天起,嫂嫂對他的好甚至超過母親。如今嫂嫂已經(jīng)81歲,孫豆豆已75歲,可是這份照顧依舊還在延續(xù),從未改變。用孫豆豆的話說:“嫂嫂就是我的眼睛、拐棍、精神支柱,她活著一天,我就能幸福一天!”
為雙目失明的小叔子孫豆豆擦臉洗手
1948年,陜西省咸陽市彬縣北極鎮(zhèn)17歲的計宗英經(jīng)人介紹,嫁到鄰村白保村的孫家。結(jié)婚第二天一大早,計宗英的婆婆便拉著當時剛滿10歲的小叔子孫豆豆到她面前并囑咐她,自己有事要外出,讓她在安頓好家人生活的同時,無論如何都要盡好長嫂的本分,替她照顧好可憐的兒子孫豆豆。原來,婆婆是專職接生婆,常年奔波在外。說起這個瘦弱的孫豆豆,許多人都感到惋惜,3歲時,孫豆豆因突發(fā)高燒致雙目失明,加之營養(yǎng)不良,使得他外表比同齡人要瘦弱很多。與照顧正常人不同,照顧雙目失明的小叔子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吃飯需要把飯菜配好,頭發(fā)臟了需要幫忙洗,衣服破了需要留心觀察去縫補。
從計宗英在孫家做的第一頓飯起,第一碗永遠是端給孫豆豆。用孫豆豆的話說,“自從有了嫂嫂,我沒舀過飯,也再沒吃過別人端的飯!”
“宗英,豆豆一生命苦,無論如何你要給他口飯吃!”這是公公臨終前對計宗英的叮囑,計宗英說,她一輩子都不會忘記?!吧┥┦俏易罹磁宓娜?!”孫豆豆常常這樣說,“不僅僅是因為她把我照顧好這么簡單,沒有嫂嫂的堅強,別說是我,我們這個家是啥樣子還不知道呢!”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然而由于眼睛的缺陷,孫豆豆沒有娶妻,一直跟著哥哥嫂子一起生活,有困難找哥哥嫂子幫忙,有問題請哥哥嫂子解決,哥嫂成為他生活中最深刻的記憶。
1993年,計宗英的丈夫因病過世,那一年,孫豆豆52歲,村里不少人曾擔憂這位雙目失明的小叔子日后的生活,家里幾個小輩還曾主動提出,把計宗英和孫豆豆分別接去養(yǎng)老。但計宗英堅決反對,她說,這么多年以來,對于小叔子的生活習性,她最了解,她照顧起來最順手,就這樣,孫豆豆的生活一直由嫂子計宗英操心照顧。孫豆豆說:“嫂嫂就是我的精神支柱,她活著一天,我就能安心一天!”
編輯/溫斌
吃飯不方便時,計宗英還要喂小叔子吃,對于這些,她總是充滿耐心
盡管已經(jīng)年過八旬,仍然忙活著家里家外的許多事
燒火做飯,計宗英依然不在話下
做飯后,計宗英都是將飯菜配好,端到小叔子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