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華悅
歷史上的名臣范雎才華橫溢,但也曾干過“愚人”的事兒。
范雎最初是魏國大夫須賈的門客,后無辜蒙冤,被懷疑吃里爬外,把情報泄露給他國。于是,須賈將這事兒告訴了公子魏齊。可想而知,戰(zhàn)況激烈的年頭,肯定不會給“間諜”好果子吃。于是魏齊狠狠地教訓(xùn)了范雎,后來范雎眼見小命不保,靈機(jī)一動,立馬裝死,而后又買通了看守,這才逃出魏國,來到秦國。
大難不死,必有后福,這話用在范雎身上,正好合適。來到秦國后,范雎的才華得到了秦王的賞識,一路扶搖直上,最后官至丞相。與此同時,秦國的實力也一路飆升,從敬陪末座,成為了各國之首。
秦國實力強(qiáng)了,自然想吞并他國,和秦國相鄰的魏國首當(dāng)其沖。聽說秦國要出兵,魏國大為驚恐,于是派使者到秦國求和。戰(zhàn)爭年代,出使可不是什么好差事,眾人互相推諉,最后,這重?fù)?dān)竟落到了須賈的頭上。
不是冤家不聚頭,聽說昔日的主人來到了秦國,范雎新仇舊恨一齊浮上心頭,決定送對方一個“現(xiàn)世報”。范雎穿得破破爛爛,去找老主人敘舊。時隔多年,昔日的“冤案”早已真相大白,何況兩人“同為”落魄之人,所以須賈一見范雎,倒也惺惺相惜,相談甚歡。后來,聽說須賈要去找秦國丞相商量求和的事兒,范雎還主動當(dāng)他的車夫,駕車將須賈送進(jìn)了丞相府。
須賈怎么說也是魏國的高官,本來也不至于連秦國丞相是何人這點基本常識都不知道。這其中還有一個原因,范雎逃到秦國后,為了躲避魏國的追殺,于是改名張祿。所以,秦國人只知張祿,不知范雎。而對于須賈來說,之前從未見過秦國丞相,在那個信息閉塞的時代,也不可能從其他途徑得知張祿的長相。所以,秦國丞相就站在須賈面前時,他也沒認(rèn)出這昔日的門客范雎,竟然就是秦國現(xiàn)在的張丞相!
范雎把須賈扔在大廳里,說是去報告丞相,結(jié)果一去不返。須賈左等右等,最后問下人,丞相怎么還不出來?結(jié)果,仆人告訴他,剛才那人就是張丞相!
須賈這才知道,自己被愚弄了!不過,形勢比人強(qiáng),如今勢不如人,除了低頭,還能怎么辦?于是,須賈向范雎請罪。范雎借著這個機(jī)會,狠狠地羞辱了須賈一番,最后讓須賈告訴魏王,要求和,就得獻(xiàn)上公子魏齊的人頭!
后來,魏齊被迫自殺,這場兵禍暫時告了一個段落。
有風(fēng)范、有胸懷的范雎尚不能例外,以“愚人”報復(fù),出昔日的一口怨氣??上攵┰┫鄨筮@事兒,哪怕名臣范雎之類,亦不能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