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喬
距離期中考試只有3天了,我兩周前在中國同學微信里組織的“小紅花學習小組”這兩日似乎不大活躍,眼看一大堆難題還沒落實,心里實在著急。下午上完了物理課,我突發(fā)奇想,何不把學習小組的范圍擴大一下試試!于是我又建了一個群,這回招募的大都是外國同學。新窩建好后,我立馬發(fā)出了一條消息:“有人想在周四晚上復習有機化學嗎?”
與中國同學矜持的態(tài)度不同,這個“國際小紅花學習小組”熱情似火。邁克爾第一個發(fā)言:“好啊,要不然明晚6點吧。大家一下物理課就碰頭?!本o跟著是安迪:“可以在5樓找間教室,我可以早幾分鐘去幫大家踩點?!痹捯魟偮?,瑞秋的聲音蹦出來了:“我可以把往年的題都帶過來,每道題給15分鐘,大家自己先做,到點就停,誰會做誰就講解……”
第二天6點鐘,大伙兒從四面八方聚到了503教室,彼此簡單打過招呼之后就都麻利地打開了各自的筆記本。安迪自告奮勇地當上了指揮官,熟練地設置好計時器。剛要發(fā)令,忽然門口進來一位教授,見我們要大干一場的陣勢,忙對我們說:“這間教室半個小時后有課,你們恐怕得換個地方?!睕]辦法,安迪的發(fā)令只好從“開始”變成了“撤退”。好在這些美國同學都是熟悉地形的老手,這難不住他們。10分鐘后,我們大包小包地轉移到禮堂,沒想到還是人滿為患。關鍵時刻,十幾號人沒有一個人出聲抱怨,大伙兒默默拎著自己的電腦、書包,一路輾轉,又折回了教學樓,挨門挨戶地查看教室,機警而安靜,像是在戰(zhàn)場上掃雷的架勢。最終,我們在教學樓4層一間最小的教室427“安營扎寨”。
看見大家都找到了座位安頓下來,安迪二話不說,再次出山指揮,他手中的計時器也跟著他來了個和503教室的無縫對接:“好了,我要開始計時了,大家都準備好了嗎?”
15分鐘的計時器一開,我們十幾號人像是安迪麾下服帖的士兵一樣,重新上了弦,悶頭刷題。而當計時器“嘀嘀嘀”地響起時,安迪立馬站起來宣布:“時間到!”接下來是邁克爾圓潤的聲音:“這道題有誰愿意來講?今晚復習我們是不是每個人至少要給大家講兩道題?”
“這道題是維生素D合成。我的做法是水溶液里加酸催化,醇自動脫水,之后讓這個環(huán)卷回去,生成膽固醇……”瑞秋主動請纓,侃侃而談。我們一邊支棱耳朵聽著,一邊記下解答的步驟,有不懂的地方就叫停問她。聽著這些老外七嘴八舌地出著主意,貢獻自己對學習小組的一點力量,我這個發(fā)起人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講解、提問、回答、質疑的過程像是一場接力長跑,接力棒在我們十幾個人中間傳遞著,很累但也很有趣。7點半,有同學說出了大家的心聲,建議安排一次15分鐘的課間休息,吃點喝點,之后再回來繼續(xù)刷題。話音一落,大家各自散去,找食、閑聊,搞得這個“課間”還挺像回事的。
我去走廊里打水時,正巧碰到了勒佩克教授,他問我:“你們這么晚不回宿舍,在教室里干嗎呢?”我說:“這是我們自己組織的民間補習班,用中國話叫作‘小紅花學習小組,主要目的是對付學期大考。不僅可以解決自己不會的問題,還可以了解其他同學對待同樣問題的不同思路。”教授聽了我的話,像是窺探到什么秘密似的,伸著脖子望了一眼我身后的427教室,開心地對我說:“這一招不錯??!”
這次學習小組的活動不僅讓我在學業(yè)上有了長進,也由此感受到了中西方文化的些許差異。微信上那個“小紅花學習群”里,中國同學低調、內(nèi)斂。一個問題提出來,如果有人回答了,或是看到有人正在打字,其他人基本是比較安靜的。而同樣的情況,美國同學的表現(xiàn)則完全不同,一個需要討論的題目剛發(fā)出去五六秒鐘,群里就像是一塊面包被丟進了麻雀群。當然,麻雀是絕不會考慮彼此的感受的,要做的只是“啄啄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