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打人,怎么辦?
本文節(jié)選自省婦聯(lián)親子大課堂微信群,群內有省家庭教育研究會、《家教世界》等專家隨時為您解答家教問題,也會定期開播在線講座。
有興趣的家長趕快進群哦!
(可先添加本群工作人員微信號,由工作人員邀您入群。)
本期,我們邀請到群內專家郭瑞煒老師,一起聊聊怎么對付“熊孩子”的那些招兒!
郭老師,有個小煩惱想請您給支個招,我家娃和同單元的趙娃是同班同學,兩個孩子經常會在一起玩,并且都在同一個老師那里上英語課,但是趙同學有時候會有一些傷害別人的舉動。今天在學校把我娃推倒在一灘水里了,造成了褲子全濕了,老師打電話來讓帶條干褲子去換的。
對于這種事情,我不知道該如何去處理了,請求支招。
這位娃媽你好,謝謝你的信任,你的群留言我看到了,我簡單說一下這件事可能發(fā)生的背景:這個小朋友我們姑且以調侃的口吻稱他為“熊孩子”,那么我認為這個“熊孩子”背后一定有一兩位甚至一大家“熊家長”。這就像我在合肥的地鐵里面看到一位年輕的媽媽帶著的那個孩子,比猴子還“猴”,爬上爬下,家長竟然漠視,這就是這種背景造成的。
那么,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當下獨生子女多,小孩子不知道如何跟年齡相仿的小朋友去游戲,去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換句話說,這樣的小朋友,他之所以出現(xiàn)那些讓人不舒服的舉止行為,開玩笑不知輕重,是因為他長期生活在一個成人的世界里,造成了群體生存分寸感的缺失。
之前孩子在一起玩的時候,他家有一些不太友善的舉動,他媽媽就跟沒看見一樣,說讓孩子們自己處理。
你剛才說對方的家長他比較漠視問題,這樣的粗心家長,我們是可以包容的,但不等于說我可以一直這樣縱容下去。
第一,可以盡量避開相處;第二,借這次機會,可以和孩子說,一見到他們家孩子,你就可以裝著一瘸一拐的,并且說疼得厲害,至于說為什么疼,就讓對方去想想。給對方一個小小的教訓,讓對方的家長給他的孩子一點顏色或者最起碼講一講道理。因為對方家長應該是個粗心人,你還不好當面說太多,說多了容易讓人產生誤會。
就這些年來,我看到的類似的這種現(xiàn)象不少。家長平時比較忙,忙生意,忙工作,忙生活,沒有時間對孩子管得較細。所以呢,孩子雖也是一個活潑可愛,懂得禮節(jié)的孩子,但是不知道把握好分寸,有時候語言傷了人啦,有時候動作上傷了人,孩子沒感覺,大人也沒感覺。我想這是需要我們做家長的平時多留意的。
現(xiàn)在這種人多,尤其是老輩人帶的孩子!
老人帶孩子往往是生怕自家孩子吃了虧。我記得網上有篇文章說,“如果你現(xiàn)在不舍得責備孩子,將來會有人代替你懲罰孩子。”這話講的有道理。首先,我們要警醒一下自己,遇到這種事情,應該建立孩子言語行為的分寸感;其次,如果是咱的同學呀,好朋友啊,我們可以大大方方和他講道理。假如是稍稍有距離的,我們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說出這種行為的危害。
我孩子上次騎車把一個小朋友碰了一下,就是耳朵后面有一條紅印。我當時不在場,等那個孩子媽媽找到我孩子時,很嚴肅地讓我家孩子給賠禮道歉,我在心里非常感謝那位媽媽,在無形中教育了我的孩子,我買了點東西給她,但是她沒收下。
網上有很多孩子之間相互開玩笑,而無意識造成了過失傷害的新聞,比如說:有小男孩在一起打鬧,他用鉛筆在對方面前晃來晃去,結果一不小心戳到了對方的眼睛,把對方的眼球戳破了,這就造成了一生的遺憾。所以呢,像這種事情我們可以用小故事的方式講給孩子聽。
就今天這位娃媽提到的現(xiàn)象和所提到的自身經歷,如果我們家長重視這件事,開始思考這件事發(fā)生不是偶然的,不能再惡性地擴展,事情反而善莫大焉。但反過來,如果我們漠然待之,對這件事不警醒,那孩子將來一定會吃苦頭的。
是因為環(huán)境和家長的言傳身教。例如在香港,哪怕是一個外地人,上了人行扶梯,也會跟著人流自動站在扶梯的右側,把左側讓出給需要快速通過的人群。這是環(huán)境。還有就是言傳身教,在進商場或者大型超市入口的時候,為后面的人多停留片刻,拉一下門簾,一個小小的暖心的善舉,孩子都看在眼里。
這位娃媽你說得非常到位,中國經過近幾十年的經濟繁榮發(fā)展,物質上的確豐富多了,但卻有很多精神上的“乞丐”。我們在保障孩子物質富足的同時,也別忘了給孩子加點“精神養(yǎng)料”!
(以上內容摘自:“我愛我家”親子學習吧 合肥中心微信群 2017年4月17日)
(回音——來自該群4月20日上午)
郭老師您好,您的支招真的非常好!恰巧在電梯里碰到了對方的父親,我就簡單說了一下娃被推,這兩天還疼得一瘸一拐的事情,真的引起了對方的重視。昨天下午,他媽媽帶著孩子拎著東西來我家了,也沒有明確說對不起,就是來說了這事,說以后孩子玩要注意安全。正如郭老師所說,不是為了要別人東西,只是希望能夠引起雙方家長的重視。謝謝郭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