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秀麗
(上海浦東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201204)
城市道路改建施工期間交通組織淺析
韓秀麗
(上海浦東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201204)
城市道路改建施工期間,對既有交通和周邊區(qū)域的影響較大,通過凌空路立交改建施工期間交通組織設計的介紹,為其他道路施工交通組織提供一定的參考。
城市道路;施工期間;交通組織設計
城市道路,因為其特殊的位置,不但服務于過境交通,而且對周邊不同的城市組團提供吸引、集散、轉換等多種服務功能。特別是對交通繁忙的干道的改造,對既有交通和周邊區(qū)域的影響可以說是巨大的。在施工期間,不但有噪聲、粉塵等污染,還因為既有道路的改造,交通和周邊人們原有的生活、出行節(jié)奏被完全打破,需要重新去適應,所以施工期間的交通組織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出來,因為組織不當則經常造成道路堵塞、出行延誤等,給周邊的相關單位和廣大群眾的出行、生活造成極大的不便。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施工期間的交通組織是決定項目建設成功與否的一個關鍵因素之一。下面通過對凌空路立交改建施工期間交通組織設計的介紹,為其他道路施工交通組織提供一定的參考。
迎賓大道西起環(huán)東立交,東至浦東國際機場,沿線貫穿川沙新鎮(zhèn)及機場鎮(zhèn),是連接張江高科技園區(qū)和浦東國際機場及市區(qū)的一條交通干道。凌空路是一條以交通功能為主的南北向干道。
1999 年迎賓大道建設期間,凌空路只實施了西側半幅路上跨迎賓大道的跨線橋及西側上、下迎賓大道的2條匝道。由于2000年磁懸浮軌道橋的修建,拆除了既有跨線橋的跨磁懸浮段,并根據當時條件,修建了鋼結構梯道滿足行人跨越迎賓大道的出行要求。一直以來,凌空路直線交通受阻,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機場鎮(zhèn)和川沙鎮(zhèn)發(fā)展空間的拓展和溝通,凌空路兩側地區(qū)發(fā)展嚴重滯后;機場鎮(zhèn)的發(fā)展重心僅限于川南奉公路兩側以及向東的浦東國際機場區(qū)域;川沙鎮(zhèn)向東的發(fā)展因受浦東運河的限制,目前主要是向原川沙集鎮(zhèn)西面發(fā)展。對凌空路-迎賓大道立交進行改建,將完善路網,改善周邊地塊的交通出行,帶動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如圖1所示。
圖1 地理位置圖
本工程對現(xiàn)狀迎賓大道改建,以跨線橋形式上跨凌空路,改建長度1 100 m,維持原紅線寬度及車道規(guī)模;工程擬新建凌空路,以地面道路形式下穿迎賓大道和磁懸浮,長度832 m。凌空路上下迎賓大道設置2對匝道,均按平行式布置。
2.1 立交現(xiàn)狀
凌空路-迎賓大道立交現(xiàn)狀為簡易立交,迎賓大道為地面道路?,F(xiàn)狀凌空路與迎賓大道之間僅3條連接匝道(自北向西、自西向南、自南向東),凌空路上跨迎賓大道人行橋1座。凌空路直行、左轉交通需通過南、北聯(lián)絡道及川南奉公路溝通。
2000年磁懸浮軌道橋修建,由于凌空路跨線橋(標高12.773 m)與磁懸浮軌面中心線設計標高(15.189 m)較近,道路凈空不滿足要求,為確保磁懸浮工程的順利實施,在磁懸浮工程建設時將既有跨線橋的跨磁懸浮段拆除,并根據當時條件,修建了鋼結構梯道滿足行人跨越迎賓大道的出行要求,并在東側修建了南向東右轉匝道滿足機動車上迎賓大道的需求。
2.2 磁浮工程概況
立交改建范圍迎賓大道中心線以北47.35 m為磁懸浮維修專用道路中心線,該道路寬6 m。距迎賓大道中心線北56 m為磁浮主線,磁浮主線高架結構跨徑24.768 m,其下部結構有中墩和邊墩兩種類型:中墩承臺尺寸11.4 m×9 m,邊墩承臺尺寸8.4 m×9 m,承臺底標高1.5 m。立交處規(guī)劃凌空路位置,磁浮主線邊墩承臺和中墩承臺凈距14.868 m,中墩承臺樁基為斜樁,斜度1∶8,邊墩承臺樁基為直樁。在規(guī)劃凌空路中心線處,磁浮線路下方,建有磁浮開關站,平行凌空路方向寬3 m,垂直凌空路方向長6.6 m。
2.3 地下管線情況
現(xiàn)狀凌空路下有信息、雨水、污水、電力、通信、監(jiān)控等。迎賓大道兩側既有管線較多,主要有燃氣管、信息管、給水管道、雨水管道、移動管線、航空油管、污水總管等。
距迎賓大道中心線北62.5 m、64.9 m、68.8 m處為磁懸浮電纜溝位置,埋深分別為1.3 m、1.2 m、0.8 m。
3.1 施工期間交通組織設計原則
堅持“占一還一”的原則,施工期間確定合理的交通便道規(guī)模,條件具備時迎賓大道優(yōu)先考慮雙向八車道規(guī)模,車道寬度不小于3.5 m,局部路段條件限制時,應保障日間基本車道數(shù)單向三車道;盡可能將跨線橋、拼橋、路面施工對迎賓大道交通的影響降到最低。
為保證施工期間迎賓大道臨時道路的服務水平,對迎賓大道主線現(xiàn)狀交通流量進行調研與分析。經調研,迎賓大道主線現(xiàn)狀內圈外圈方向基本一致。流量見表1。
換算為標準小汽車,迎賓大道現(xiàn)狀高峰小時交通量約為1 665 pcu/h,見表2和表3。
綜上所述,施工期間迎賓大道臨時道路采用單向三車道,30k m/h可滿足C級服務水平。
表1 迎賓大道流量數(shù)據(川沙路—川南奉公路段)內圈方向
表2 快速路基本路段車輛換算系數(shù)
表3 臨時道路服務水平評價
(1)優(yōu)化施工期間迎賓大道臨時交通線形,安排好凌空路交通繞行工作,合理組織交通,確保施工期間的施工安全和行車安全。
(2)施工期間對該段道路交通嚴格限速,建議采用40 km/h。局部困難節(jié)點,限速30 km/h。
(3)根據《凌空路-迎賓大道立交改建工程施工期間交通組織協(xié)調會會議紀要》,施工期間現(xiàn)狀匝道交通封閉。凌空路立交現(xiàn)狀早高峰匝道流量調查見表4。
表4 凌空路立交現(xiàn)狀早高峰匝道流量調查
(4)研究施工組織方案,在滿足以上前提的情況下,盡可能開展多工作面施工,縮短施工周期。
3.2 迎賓大道施工期間交通組織
從施工期間交通要求分析,需首先進行臨時交通線路施工;從主流交通的制約性考慮,只有在迎賓大道改造完成之后,凌空路方能貫通。主次對比分析,施工工作安排基本固定。
現(xiàn)狀迎賓大道兩側地下管線眾多,立交范圍內現(xiàn)狀布設有天然氣、電力、通信、給水、路燈等市政配套管線,在路幅內存在一定數(shù)量的橫穿管。管線種類繁多,重要性程度不等,對管線工程的設計、施工帶來較大難度。其中對本工程影響較大的有南側現(xiàn)狀的2根500天然氣管線、航油管;北側為磁懸浮。2根500天然氣管線管道現(xiàn)狀埋深約1.2 m,壓力級制分別為2.5 MPa和1.6 MPa,管徑為529 mm,是負責浦東新區(qū)用氣的主干管,經征詢上海天然氣管網有限公司意見,不得搬遷。
航油管在本工程設計范圍內為非開挖敷設,埋深不小于5 m。主管部門要求,管道安全范圍為管壁外緣兩側各5 m,禁止建造建筑物或構筑物。市政道路范圍內需采取保護措施。主要管線位置如圖2所示。
圖2 主要管線位置圖
迎賓大道現(xiàn)狀中央分隔帶寬度16 m,以綠化、路燈設施為主。
綜合考慮以上因素,本次利用現(xiàn)狀中央分隔帶作為迎賓大道施工期間的臨時交通便道。
各階段的施工期間交通組織如圖3所示。
圖3 施工期間斷面布置圖
(1)第一階段:中分帶硬化、交通限速。
進行迎賓大道中央綠化帶硬化改造工作,為跨線橋施工做臨時交通組織準備工作。此過程中,綠化帶植被清除、搬運工作避開迎賓大道交通高峰時間。
現(xiàn)狀立交范圍內有凌空路跨線橋上跨迎賓大道,墩柱位于中央分隔帶內,臨時便道硬化前需將現(xiàn)狀老橋及廣告牌搬遷。
硬化改造期間,臨時占用北側1根機動車道(即1#車道)。迎賓大道南側交通維持現(xiàn)狀。
(2)第二階段:北側現(xiàn)狀匝道封閉,交通繞行,開展迎賓大道跨線橋北幅橋施工,同時進行同側凌空路及連接匝道施工。
橋坡段路面的修復施工仍就會對臨時交通產生影響,建議路面修復施工避開交通高峰期,同時要求基層粒料養(yǎng)生期短、早期強度高。
(3)第三階段:待先期施工部分完成通車后,改變臨時交通組織,重新劃設交通標志標線。將迎賓大道北側交通翻交至新建跨線橋,南側翻交至中央交通便道,南側匝道封閉,為南半幅施工做準備。
(4)第四階段:施工南幅跨線橋以及同側凌空路,連接匝道。
此階段同第二階段。浦東運河橋北半幅現(xiàn)狀為4條車道,寬度16 m。拆除老橋防撞墻及鋪裝期間,需占用北側最外側一條車道,主線3條車道通行。具體的施工步驟為:
a.在保留原老橋構造形式的前提下,新建拼寬段下部結構。
b.拆除北側防撞墻。
c.吊裝拼寬段上部結構。
d.拼寬段上部結構預壓。
e.上部結構懸臂剛性連接,安裝防撞墻和橋面鋪裝。
(5)第五階段:迎賓大道南半幅交通翻交至新建跨線橋,拆除中央分隔帶交通便道進行中央分隔帶管道和交叉口施工,開展迎賓大道綠化恢復工作和其他附屬設施建設。
由于迎賓大道現(xiàn)狀交通繁忙,為確保施工期間交通安全,所有交通設施需齊全,不得忽視。
3.3 凌空路施工期間交通組織
由于現(xiàn)狀凌空路南北未形成貫通,施工期間計劃先后對現(xiàn)狀北側上匝道和南側上下匝道進行關閉,保障凌空路期間實行全封閉施工。
為減小匝道封閉、跨線橋拆除后對沿線居民的出行造成影響,建議從凌空路東、西兩側下穿S1高速的小路進行繞行(見圖4)。
圖4 凌空路施工期間交通組織
隨著城市經濟發(fā)展和土地開發(fā)的進行,為滿足日益增長的交通需求,道路改造項目需適時進行,在保證工程進度的基礎上,通過制定合理的交通組織方案,實施有效的工程管理措施,可減少對沿線交通造成的影響。本文對凌空路立交改建工程的施工交通組織進行了詳細的介紹,為其他類似項目提供一定參考。
U415
B
1009-7716(2017)06-0058-03
10.16799/j.cnki.csdqyfh.2017.06.016
2017-03-10
韓秀麗(1985-),女,山東濟寧人,工程師,從事道路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