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滋養(yǎng)傳承發(fā)展
——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qū)中心幼兒園“民國微電影”課程
南京市浦口區(qū)中心幼兒園位于長江大橋北橋頭堡美麗的濱江綠化帶旁,距浦口碼頭和老浦口火車站只有一步之遙,可以說是老浦口的文化聚集地。2017年江北新區(qū)將著重打造以浦口火車站為中心的民國風情小鎮(zhèn),在未來的三年建設過程中,幼兒園將被濃厚的民國文化氣息包圍。
幼兒園秉承“自由、自主、創(chuàng)造、愉悅”的游戲精神為基礎,著手打造“以傳統歷史文化為基石,豐富兒童的生活經驗,促進幼兒多元發(fā)展”為主旨的園所課程,依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在有限的空間內,積極探索,改造我們的兒童觀和教育觀,從“依賴教材、注重集體教學、強調規(guī)范統一”轉變?yōu)椤瓣P注幼兒、關注生活、關注游戲、關注經驗”。
結合浦口火車站民國風情小鎮(zhèn)的獨特資源,南京市浦口區(qū)中心幼兒園為孩子們精心打造了“民國微電影”課程。新穎的方式,文藝的情懷,也希望以此能給其他園所在課程建設中提供更多的靈感和幫助。
傳承歷史,放飛夢想
(民國微電影劇本)
時間:清晨。
人物:新入職的男教師。
場景:坐輪船(前、中、后)
事件:
1.坐船前:我是新入職的幼兒園男教師,今天是我第一天上崗,我的心中充滿了喜悅。(起床、刷牙、洗臉、騎車)
2.坐船中:我的工作單位——南京市浦口區(qū)中心幼兒園地處浦口濱江風光帶,那里緊鄰長江,風景優(yōu)美。(拍攝江中美景)我的夢想將從那里起航……(音樂輕松、歡快)
3.下船(畫風變)(送別音樂起)
時間:清晨。
人物:新入職男教師、身穿民國服飾的教師們(手捧南京歷史書籍)。
場景:浦口碼頭、浦口火車站。
事件:
1.看到穿有民國服飾的教師在迎接新入職教師,拉上他一起去調查浦口碼頭、浦口火車站的歷史。
2.旁白:在這里我仿佛穿越到民國,感受到歷史的積淀、文化的傳承……(插入幾張懷舊的浦口碼頭照片、浦口火車站照片)
時間:上午。
人物:新入職教師、穿有民國服飾的教師和幼兒。
場景:幼兒園外景、民國特色外景。
音樂:《找朋友》《丟手絹》《城門城門幾丈高》《炒蠶豆》《跳皮筋》
事件:
場景一:幼兒園外景。
1.新入職教師被身穿民國服飾的教師拉入幼兒園。(《找朋友》音樂響起)看到一群孩子穿著民國時期的服飾在玩找朋友游戲。
2.接下來看到老師帶領孩子們隨著音樂玩民間游戲。(丟手絹、城門城門幾丈高、炒蠶豆、跳皮筋、斗雞)
旁白:《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教育活動的組織應“寓教育與生活,游戲之中”。這既是幼兒園教育活動實施的一個基本要求,也是幼兒園課程的一個理念。豐富多彩的民間游戲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不受時間、場地、人數、材料的限制,具有多樣性、隨意性、競爭性、科學性和較強的趣味性。游戲中的歌謠、童謠容易表現,貼近自然,貼近幼兒的現實生活。南
京市浦口區(qū)中心幼兒園將民間游戲與音樂教育相結合,旨在創(chuàng)新幼兒園音樂素材及活動形式,讓幼兒深深體會到家鄉(xiāng)
傳統文化的魅力,拓寬視野,擴大知識面,進一步提高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表現力和理解力,培養(yǎng)幼兒對民間音樂游戲的興趣,樹立良好的個性品質和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場景二:民國特色外景、幼兒園大班走廊——創(chuàng)建民國特色一條街。
1.教師帶領幼兒探訪民國一條街,了解民國時期的環(huán)境特色、文化特色、音樂特色。(教師帶領幼兒用繪畫的形式做記錄)
2.教師和孩子們共同布置場景,并開展創(chuàng)造性游戲。
旁白:陳鶴琴老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主張兒童的世界是兒童自己去探討、去發(fā)現的。為了幫助幼兒初步了解民國時期的風土人情,教師們帶領幼兒探訪了民國一條街,通過摸一摸、看一看、畫一畫、聽一聽等多種形式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渴望主動發(fā)現、主動探究的心理,獲取了最真實的感受?;氐接變簣@以后,教師們帶領幼兒創(chuàng)設了民國風情一條街主題游戲,幼兒在其中積極、主動、快樂,獲得了全面發(fā)展。相信,這將是幼兒一生當中難忘而美好的記憶……
時間:不限。
地點:濱江公園。
人物:穿有民國特色服飾的教師、幼兒。
事件:放風箏。
旁白:南京市浦口區(qū)中心幼兒園是歷史文化傳承的樂園,讓我們在這里堅定信念、一起成長,放飛心中的夢想!
(圖文由南京市浦口中心幼兒園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