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遠方
詩歌,真的在陌生的遠方嗎?
詩仙李白與詩圣杜甫的相遇,是在唐天寶三年艷陽無邊的一個午間。鑒真大和尚在福州買船準(zhǔn)備去日本的時候,令我們心醉神迷的中國詩壇火星撞地球的那個瞬間,出現(xiàn)在河南陳留鎮(zhèn)的一個酒宴上。其實,公元744年的秋天,四十三歲的李白和三十二歲的杜甫,以及唐朝,都已經(jīng)青春不再。是的,李白是年長了杜甫十一歲的。只不過,謫仙人終究是你記憶中的種種神采飛揚,杜工部先生也如你想象的那般深沉溫良。酒過三巡,他們約定了一趟遠行。這是一次且詩且酒的游獵。最后李白是在山東的一個大澤濕地和友人們依依惜別的:“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蔽覀儾磺宄娙藗兒攘硕嗌倬婆芰硕嗌俾罚覀冎滥鞘钦囊粋€秋天和一個冬天……不在沙場不在邊塞但詩歌相伴在每一天尋常的日月星辰里。
詩歌,從來總在詩人們自由的行囊。
李白杜甫在開封城外那次遇見的380多年之后,北宋東京汴梁城為金兵所破。靖康二年,康王趙構(gòu)在應(yīng)天府登基。21歲的宋高宗在金兵的追擊之下一路南逃,四年后在臨安府建了南宋都城。趙構(gòu)的醉心書畫音律以及造詣功夫世人皆知。他另一件世人皆知又無法得到原諒的事是縱容奸相構(gòu)陷忠良。人們總是在《草書洛神賦卷》飄逸的書寫之外猜想德壽宮“小西湖”里太上皇帝謎一樣的心境,唯一清晰的是趙構(gòu)這個名字的背后,永遠是囚禁于風(fēng)波亭里岳飛父子凝望北方家園的憤怒的眼。近千年來,我們還一直深陷在尋找真相的糾結(jié)中。但是,岳飛岳鵬舉的詩,到今天還是有殘陽如血馬蹄聲咽的,在每一個風(fēng)平浪靜的日子里讓我們的魂魄為之一振:“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詩歌,自有一種力量驅(qū)使我們?nèi)ネh方。
兩千年之前的詩,原來就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歌和“有客有客亦白其馬”的頌啊。后來,因為變成了經(jīng)。于是我們就會忘了那種原始文字且歌且舞愉悅于當(dāng)下的簡單歡欣,于是我們也會忘了以往或是以后每一個看起來一模一樣的日子,真的都有可能成為不可替代的詩意的一天。
艷陽無邊。少年的心,會不會已在更遠的遠方: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大眾電視?藍天下》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