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華寶,曹學偉,崔素芳
(山東農業(yè)工程學院國土資源與測繪工程系,山東 濟南 250100)
交通橋荷載試驗及分析
武華寶,曹學偉,崔素芳
(山東農業(yè)工程學院國土資源與測繪工程系,山東 濟南 250100)
詳細介紹了某閘泵站引水渠交通橋的靜載試驗及其結果。結合試驗數(shù)據(jù),通過計算分析了結構的各項工作性能指標,并為工程建設提供了有價值建議:交通橋承載能力應滿足規(guī)范設計要求荷載等級(汽-20級)、嚴格控制超載、對空心板面下裂縫進行修補等。
交通橋;荷載;工況;撓度
某閘泵站引水渠交通橋長104m,跨徑組合為:8×13m。橋面總寬7+2×1.00mm,孔跨13.0m,鋼筋混凝土空心板斜交橋,斜交角度為50°,汽車荷載采用公路Ⅱ級標準,上部結構為裝配式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等截面空心板斜板橋結構形式,混凝土的編號為C25。下部構造為柱式鋼筋混凝土橋墩,全橋設三道伸縮縫,采用板式橡膠支座。該橋自建成以來出現(xiàn)較為嚴重的耐久性損傷,主要表現(xiàn)為橋板底部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橫向裂縫,橋面出現(xiàn)斜向裂縫。隨著碼頭超載車輛的不斷作用,已嚴重危及橋梁的安全運營,為了科學確認其承載能力及工作性能,根據(jù)有關規(guī)范,對交通橋進行了荷載試驗。
選取岸邊交通橋上部結構13.0m橋段作為試驗對象,并將其視為簡支梁。此處預制塊裂縫較嚴重、裂縫數(shù)量亦較多,經檢測混凝土強度較低但滿足設計要求。該實驗最終需要弄清楚預制塊帶裂縫工作時的各項性能指標,為此在試驗過程中同時對撓度、應變、殘余變形和殘余應變進行測試,對加載過程中裂縫的變化進行實時觀測,在外業(yè)測試和觀測基礎上進行跨中截面承載能力檢算和主梁的剛度驗算等。
試驗依據(jù)交通部《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 F80/1-2004)、《大跨徑混凝土橋梁的試驗方法》、《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guī)范》(JTG D62-2004)及有關設計要求進行。按結構控制斷面在設計活荷載作用下產生的控制內力為加載依據(jù),保證試驗荷載在控制斷面產生的內力滿足《大跨徑混凝土橋梁的試驗方法》中規(guī)定的荷載效率。
實驗前,對交通橋進行初步調查和質量檢查,以能夠確保橋梁現(xiàn)場檢測工作的準確性和及時調整現(xiàn)場檢測的重點。初步調查包括收集設計資料、施工資料,然后按照現(xiàn)有資料進行現(xiàn)場考察,核對結構類型和主要尺寸。質量檢查時分別利用鋼卷尺、PTS-C10裂縫觀測儀和BY2002HT數(shù)顯式混凝土回彈儀核對各結構尺寸、檢查主梁裂縫寬度、測試主梁混凝土強度并檢查主板混凝土開裂、破損現(xiàn)象。
4.1 靜載試驗
4.1.1 試驗加載設備
(1)加載車隊由東風EQ3126G19D型載貨汽車、解放自卸汽車或近似型號的組成。汽車前軸重5T,載后總重量25T。上述車型的軸、輪距離尺寸詳見圖 1。
(2)試驗車裝載后,要經地磅稱重,稱重指標有:前軸實際重量、后軸實際重量,滿載后總重量。所有試驗車輛均要稱重,滿載后車輛實際總重量應在25噸左右,其重量誤差在5%以內。根據(jù)稱重結果,提供每輛試驗車相應的實際重量值記錄。
圖1 試驗車主要尺寸(單位:cm)
4.1.2 試驗車輛的布置與加載工況
采用鉸接板法計算空心板的橫向分布系數(shù),計算結果如下表。
表1 橫向分布系數(shù)計算結果
由上表可以看出,1號梁即邊梁的橫向分布系數(shù)較大,因此,選取這1片梁進行荷載試驗。
表2 加載效率
(1)跨中最大正彎矩
圖2 縱向車輛布置圖(單位:m)車的重軸在左邊
(2)1/4跨中最大正彎矩
圖3 縱向車輛布置圖(單位:m)車的重軸在左邊
(3)支座最大反力
圖 4 縱向車輛布置圖(單位:m)車的重軸在左邊
4.1.3 車輛加載的方式
(1)車輛加載程序
表2為主橋靜載荷載試驗的加載工況情況。每級加載后,15分鐘以后等橋梁變形穩(wěn)定后進行相關的測試工作。其中,工況Ⅰ、Ⅱ、Ⅲ分別按照1、2、3級加載。
(2)橋梁預壓
采用兩輛解放自卸車,橫橋向對稱并排由一端橋頭出發(fā),過橋進行預壓加載試驗。預壓加載時,汽車行駛控制車速為5km/h。預加載時,各測試儀器檢查是否有反應。
(3)正式加載試驗
試驗過程為:
靜載試驗前,調整儀器達到測試穩(wěn)定要求。每一工況的靜荷載試驗,按照逐級加載方式,每級都要測讀數(shù)。卸載也采取逐級卸載的方法。在試驗過程中,靜載試驗校驗系數(shù)要在《大跨徑混凝土橋梁的試驗方法》要求內。
(4)靜載荷載的持續(xù)時間
當每一級荷載作用上后,儀器讀數(shù)的變化趨于穩(wěn)定時即可進行讀數(shù)。
(5)靜荷載試驗終止條件
在試驗過程中,出現(xiàn)以下情況中的任意一種情況則應終止試驗并且及時上報現(xiàn)場協(xié)調小組,研究對策:a.控制測點的應力值超過計算值,且達到或超過按規(guī)范安全條件要求計算的控制應變值;b.控制測點的變位超過設計的容許值;c.橋梁受力部位發(fā)生損傷,影響結構承載能力和正常使用。
4.1.4 靜載試驗的溫度
試驗選擇在氣溫變化不大的時間進行,現(xiàn)場選取晚上8點以后進行了荷載試驗,現(xiàn)場溫度測試表明:開始加載時為5℃,荷載試驗結束時為4℃,溫度變化很小,可以忽略溫度對梁體受力特性的影響。
4.2 撓度測試
圖5 現(xiàn)場撓度測點
表3 撓度測試結果
圖5和表3分別為現(xiàn)場撓度測點的布置情況和撓度測試結果。由表3可以看出,撓度校驗系數(shù)全部都在1以內,橋梁剛度滿足設計要求,且從校驗系數(shù)來看,橋梁剛度儲備較大。
4.3 應變測試
圖6 應變傳感器在主梁上的布置及編號
表4 應變測試結果
圖6和表4分別為應變傳感器在主梁上的布置及編號和應變測試結果。由表 4可以看出,應變校驗系數(shù)全部都在1以內,橋梁剛度滿足設計要求。
4.4 殘余變形和殘余應變測試
各工況試驗卸載后個別測點測試值未歸零,現(xiàn)場讀數(shù)結果表明,殘余變形非常小,但是殘余變形(應變)與總變形(應變)的比值均未超過20%。
4.5 加載過程中裂縫觀測
對加載過程中1號梁(偏載所在的邊梁)跨中位置下面的一條裂縫進行了裂縫寬度觀測。
圖7和表5分別為現(xiàn)場裂縫寬度觀測部位與距離值和裂縫寬度觀測結果(初始寬度:0.11mm)。
表5 裂縫寬度觀測結果
圖7 現(xiàn)場裂縫寬度觀測部位與距離值
由表5可知,裂縫寬度在橋梁靜載試驗過程中并未發(fā)生變寬的現(xiàn)象。
圖8 測區(qū)在主梁上的位置及編號
用BY2002HT數(shù)字型回彈儀檢測主板混過凝土的強度,在每塊梁的底部跨中位置及邊板側面分別設置測區(qū),共10個測區(qū),對每個梁進行回彈測試,計算整理后推定的混凝土強度如下表6:
表6 混凝土強度推定值
如上所述,本次試驗檢測目的主要在于結合橋梁的調查、檢測與檢算結果,評定橋梁主板的實際工作狀況、承載能力和使用條件。根據(jù)一般檢查和檢算結果,綜合分析交通橋荷載試驗各項數(shù)據(jù),得出以下結論和建議:
(1)對空心板底面裂縫進行修補。
(2)對該橋下部結構裂縫寬度大于0.1mm裂縫進行壓漿處治,對寬度小于0.1mm的裂縫進行表面封閉處治。
(3)交通橋承載能力滿足規(guī)范設計要求荷載等級(汽-20級)。
(4)現(xiàn)場荷載試驗前,發(fā)現(xiàn)該橋超載嚴重,必須進行嚴格控制超載。
[1]諶潤水,胡釗芳.路橋梁荷載試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2]張君祿,李紅衛(wèi),袁明道.某橋閘交通橋靜載試驗分析[J].廣東水利水電,2003(2):39-43.
編輯:董剛
Load Test and Analysis of a Traffic Bridge
WU Huabao,CAO Xuewei,CUI Sufang
(Department of Land Resources and Surveying Engineering Shandong Agricultural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Jinan Shandong 250100)
A gate station diversion canal traffic bridge static load test and the results are presented in detail; combined with the test data,through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performance index of the structure,and provide valuable suggestions fo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bridge traffic to meet the standard requirements of load grade (steam-20 level),strict control of overloading,cracks under the hollow plate surface repair and so on.
traffic bridge;load;working condition;deflection
TV6
A
2095-7327(2017)-01-0036-05
武華寶(1983-),男,山東泰安人,山東農業(yè)工程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水工結構工程和工程質量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