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瑞
哲學社會科學屬于與政治上層建筑相對應的思想上層建筑,核心要解決好為什么人的問題。如果無法滿足人民的需求、脫離了人民,哲學社會科學便不能吸引人、感染人、影響人,也就失去了生命力,更不可能發(fā)揮自己的社會功能。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要有所作為,就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边@一論述深刻揭示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堅持人民性的本質內涵和價值意蘊。
哲學社會科學體現人民性,就要求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重點解決與人民利益密切相關的實際問題。為民生問題的解決提供思路、建言獻策,需要理論工作者深入群眾、深入社會,使理論研究的大樹植根于現實生活的土壤;要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和首創(chuàng)精神。為人民做學問要求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首創(chuàng)精神,對人民的創(chuàng)新實踐進行總結,揭示其規(guī)律,指引其發(fā)展;要服務于人民,堅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則。只有體現人民意志、服務人民需求、符合人民利益,研究成果才能夠被廣大人民群眾認可,才能夠轉化為指導實踐的現實力量。
哲學社會科學體現時代性,要苦練內功,培養(yǎng)理論思維能力,掌握基本理論和方法,做到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認清正在成型中的中國模式、中國道路和同樣正在變化著的世界歷史走向,對新時代的各種難題進行理論把握和闡釋;要解放思想,緊跟時代,對社會現象要保持敏銳嗅覺和問題意識,善于從紛雜的社會現象中探索規(guī)律;要面對現實,回歸現實世界。社科工作者要“接地氣”,立足于時代現實,放眼于人類大舞臺,把時代的現實納入到自己的理論視域中,提出時代性問題并找出解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