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平
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小學數學中的重要教學內容,是教學的重點,又是教學的難點,在培養(yǎng)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并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減負增效”理念的指導下,我們應該對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進行認真的思考。對兒童的學習而言,解決問題的意義不應僅僅停留在能夠解決某一類問題,獲得某一類問題的結論和答案上,而應基于解題的經歷和形成的相應經驗、技巧、方法,從而把握一定的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努力呢?
一、創(chuàng)設應用情境,營造積極參與氛圍。
教學情境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發(fā)展心理品質的重要源泉,是溝通現實生活與數學學習、具體問題與抽象問題之間的橋梁。這樣便能使學生自主地調出內部的東西參與知識的獲得過程、問題的解決過程,從而對問題深入地理解。所以,創(chuàng)設應用情境,營造積極參與氛圍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重視應用題的行成過程,為自主探索創(chuàng)造條件。
應用題具有抽象性,有些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題意,造成解題障礙。在這種情況下,應重視應用題的形成過程,讓學生理解題意,從而輕松掌握解題方法。
1、訓練學生多讀題。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題是解題的第一步驟,解題時,首先就要訓練學生多讀題,邊讀邊思考,在讀中使學生熟悉了題目中的條件,問題各是什么,并自覺將條件與問題聯(lián)系起來,逐步思索解題方法。
2、訓練學生從問題入手。解決問題是解答應用題的最終目的,在教學中,要訓練學生從問題入手,根據問題來尋找相關的條件,分析條件與問題之間的關系,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3、訓練學生畫簡單的草圖、線段圖。草圖、線段圖形象直觀,一看就容易明白。當解題遇到困難時,畫一畫草圖或線段圖,困難就可能迎刃而解了。
4、訓練學生學會檢查。采用估算的方法檢驗應用題的解答結果,不僅能提高應用題的解答正確性,而且使學生在估算的過程中培養(yǎng)分析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在教學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著重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培養(yǎng)。
(1)從分析條件入手,展開聯(lián)想估算
一般的應用題在分析題中的條件與條件,條件與問題之間關系時,就能估算出得數的大致范圍。
例如:某工廠五月份上半月生產飼料650噸,下半月比上半月多生產1/13,四月份共生產飼料多少噸?
學生掌握了估算方法后,從分析條件“下半月比上半月多生產1/13”,聯(lián)想到下半月如果與上半月同樣多,四月份產量應是1300噸,從而估算出四月份產量應超過1300噸。由于預先做了估算的聯(lián)想,就能及時發(fā)現錯誤,做到重新分析,正確的解答。
(2)根據生活實際判斷答案正誤
應用題來源于生活實際,所以它所反映的數量及數量間的關系也應符合客觀實際的要求。
例如應用題經常要我們計算各種物體的大小、長短、輕重,又如汽車行駛的速度、汽車的載重量等等。實際意義決定了他們都具有一定的取值范圍,教學時應讓學生明確了解,要求學生自覺做到根據應用題的實際意義,結合估算的方法判別答案的正誤。若能這樣,當應用題的解答結果出現“每公頃產量5千克”,“媽媽平均每小時走250千米”,“小紅的體重320千克”等答案時,就一定會引起學生注意,從而進行檢查,糾正列式或計算中的錯誤。
此外,判別答案的正誤還可以從數學本身的意義出發(fā),例如計算有關“出勤率、合格率”等應用題,這些百分率都不會超過100%。如出現“出勤率達到105%”,很顯然是錯誤的。
三、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指出:小學數學教學的任務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而應用題教學是發(fā)展學生智力、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決定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關鍵之一。因此,加強應用題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我們可以通過應用題的結構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應用題的基本結構由條件和問題兩個部分組成。應用題的結構訓練,是在學生掌握了兩個條件和一個問題的基本結構的基礎上,著重對學生進行補充條件、提問題及有關的條件和問題的訓練。
1、根據條件,說出可求量的名稱及數量關系式
2、根據問題,說出要求問題所需的條件及數量關系式
3、根據算式補充條件和問題(這是當學生學習某些應用題后的綜合訓練,這種訓練,除了具有結構性功能,還具有思考性功能)結構訓練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條件與問題間的邏輯關系,熟悉一些基本數量關系,以提高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水平。
通過語言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心理學家認為:借助語言表達,有助于調節(jié)自己的思維活動,使之逐步完善。在訓練中,我們可以采取下列兩種形式:
1.說題意
說題意,就是要求學生在審題時,用自己的話復述題意,加深對題意的理解。訓練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敘述題意或數量關系,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加深學生對數量關系的理解,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2.說思路
說思路,就是要求學生在解答應用題時,能夠用一定的數學術語有條理的表達解題的思維過程。另外,要求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說解題思路,還可以溝通新舊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加深學生對題意的理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對比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為了防止學生片面地模仿例題,死扣“關鍵性詞語”,死套類型,逐步達到獨立地分析問題,并能根據數量關系的分析去解決問題。在應用題教學中,加強對比教學很有必要。這樣教學,有助于學生發(fā)現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認識事物的本質與特點,掌握事物的規(guī)律。在布置作業(yè)時,不是教什么類型就布置什么習題,對于有聯(lián)系的易混淆的或者互逆的應用題,就混在一起布置給學生,使他們通過比較和對照,認識異同,辨別其特征,掌握其解法,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通過一題多解,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考能力
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教學的根本任務。一題多解在發(fā)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過編題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編應用題是提高學生運用知識、培養(yǎng)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練習。有計劃地進行編題訓練,可以加深學生對四則運算意義的理解,幫助學生掌握各類應用題的結構特征和數量關系,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在編題訓練中,除了教材中經常出現的看圖編題和根據數量關系編題以外,還可以根據不同年級、不同知識、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訓練形式。
俗話說:解題有法而無定法。這正說明了解決問題的紛繁復雜,解題技巧的靈活多變。一個數學問題擺在面前,其思維的觸須是多端的,以上所述的幾種解題策略只是平時常用的導引途徑,為了能夠更有效地提高解題能力,還要我們學生在解題實踐中注意不斷思索探求,逐步積累經驗,以掌握更多更好的解題方法和思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