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和+劉同國+金宙+劉樹征+劉凱
[摘要] 目的 分析骨科術后并發(fā)癥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方便選取該院2015年3月—2016年8月收治的80例骨科手術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40例。試驗組患者采用基礎、藥物及機械預防措施,對照組不采用任何措施治療,對出現(xiàn)DVT患者分別采用溶栓、抗凝血,手術取栓治療,比較兩組在DVT發(fā)生情況的差異以及不同治療方法上的差異。結果試驗組出現(xiàn)DVT幾率17.5%明顯低于觀察組無任何預防措施下幾率52.5%;3種治療手段的總有效率分別為88.9%、77.7%、90.0%。兩組療效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采用多種預防和治療手段對創(chuàng)傷骨科術后靜脈血栓的形成和治療有一定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 骨科;深靜脈血栓;預防及治療
[中圖分類號] R2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7)02(c)-0057-03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the Department of Traumatic Orthopedics
YU Zhi-he, LIU Tong-guo, JIN Zhou, LIU Shu-zheng, LIU Kai
First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Chengyang District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 26611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the department of traumatic orthopedics. Methods 80 cases of operation 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5 to August 2016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40 cases in each, the test group adopted the basic, drug and mechanism preventive measures,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adopt any measures for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 in the occurrence of DVT and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DVT in the test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17.5% vs 52.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ree treatment means was respectively 88.9%,77.7%,90.0%, and the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curative effect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 Adopting multiple preventive and treatment means is of a certain clin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and treatment of venous thrombus after the traumatic orthopedics surgery.
[Key words]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Deep vein thrombosi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深靜脈血栓(DVT)是骨科創(chuàng)傷中常見的一種病癥[1-2]。引發(fā)深靜脈血栓主要原因為靜脈血管壁的破損,血液呈現(xiàn)凝固化狀態(tài),流動速度緩慢。病情嚴重者可出現(xiàn)血管阻塞引起致死性肺栓塞、下肢深靜脈功能性障礙等,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造成很大影響。在骨科創(chuàng)傷治療后,深靜脈血栓發(fā)生幾率在18%~40%,在骨科病癥中成為致殘率較高的并發(fā)癥之一[3-5]。如何在骨科創(chuàng)傷后預防和治療深靜脈血栓,該文方便選取2015年3月—2016年8月收治的骨科深靜脈血栓患者80例進行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該院骨科確診收治的創(chuàng)傷骨科手術患者80例。將8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40例。試驗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齡在27~60歲,平均年齡(35.3±5.2)歲。其中采用股骨骨折術8例,髖關節(jié)置換術6例,股骨髓內(nèi)釘固定術11例,鋼板內(nèi)外固定支架術14例。對照組: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齡在27~63歲,平均年齡(36.4±4.7)歲。采用股骨骨折術9例,髖關節(jié)置換術6例,股骨髓內(nèi)釘固定術13例,鋼板內(nèi)外固定支架術13例。兩組在性別、年齡、手術方式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預防措施
試驗組患者采用多種預防方式聯(lián)合作用。包括:基礎預防、藥物預防、機械預防3種方式。對照組患者不采取任何預防措施。
1.2.1 基礎預防 手術后早期患者可進行適當?shù)幕顒渝憻?,術后2~3 h可進行指關節(jié)屈伸來回規(guī)律運動,術后2~3 d可進行腿部關節(jié)轉(zhuǎn)動活動,術后1 w可以進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活動,術后1~2 w可根據(jù)創(chuàng)傷恢復情況逐步增加活動量。
1.2.2 藥物預防 術后12 h對試驗組患者靜脈注射依諾肝素鈉注射液(H20100484)5 000 U,根據(jù)患者個體差異適當添加藥物治療。例如有血小板減少的患者需同時給予華法林鈉片(H20110108)維生素K拮抗劑。
1.2.3 機械預防 患者在術后靜臥平躺時,由護理人員進行創(chuàng)傷骨科適當力度的按捏,按摩2~3次/d,時間不少于20 min/次,不長于1 h?;颊邉?chuàng)傷恢復至正常尺寸時,加大每日按摩量及力度,按摩4~6次/d,時間不少于20 min/次,不長于1 h。15 d為1個療程。
1.3 診斷方式
患者在創(chuàng)傷骨科術后對深靜脈血栓的察覺程度很小,該病癥臨床特征表現(xiàn)在術后發(fā)病迅速,創(chuàng)傷部位易出現(xiàn)疼痛、腫大現(xiàn)象,對患者的活動造成障礙,癥狀嚴重者可能出現(xiàn)跛行、發(fā)熱、全身不適等癥狀。在對深靜脈的癥狀判定中,彩超檢查對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疼病癥能夠準確的檢測,對創(chuàng)傷部位靜脈血管血流速度、流量等進行監(jiān)控檢測。對癥狀較為嚴重或復雜的患者可采用多種檢測手段聯(lián)合甄別,如CT靜脈造影等。
1.4 治療方法
對試驗組患者出現(xiàn)的深靜脈血栓可采用3種治療方法,分別為溶栓治療、抗凝治療和手術取栓。治療方法:對創(chuàng)傷患處進行簡單處理,用彈力繃帶包扎患處,對創(chuàng)傷處肌肉進行適當按摩,鼓勵患者主動活動,提高肌肉收縮能力。病癥嚴重者在此基礎上采用植入下腔靜脈過濾器的方法,以此避免靜脈血栓脫落,降低引發(fā)肺栓塞的可能性。對創(chuàng)傷骨科手術1周內(nèi)患者采用聯(lián)合低分子肝素和尿激酶進行溶栓治療,同時聯(lián)合阿司匹林等抗凝血類藥物,對血栓阻塞的溶解有更高的療效。
1.5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DVT類型情況差異;比較試驗組3種治療方式的療效情況。
1.6 DVT療效判定
顯效:創(chuàng)傷患處無明顯腫脹,肌肉能夠正常收縮,關節(jié)能夠自然活動。有效:創(chuàng)傷患處疼痛腫脹感略有改善,靜脈造影結果顯示靜脈脈血栓程度減輕;無效:創(chuàng)傷患處癥狀與體征無改善或出現(xiàn)癥狀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數(shù)。
1.7 統(tǒng)計方法
該研究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后深靜脈血栓情況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病癥表現(xiàn)情況。試驗組(40例)中出現(xiàn)DVT 7例,占試驗組總數(shù)17.5%。其中周圍型深靜脈血栓3例,中央型2例,混合型2例。與對照組無預防、治療措施相比,對照組出現(xiàn)DVT 52.5%,周圍型患者6例,中央型8例,混合型7例。兩組患者在術后發(fā)生深靜脈比較結果上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治療方案療效比較
將28例DVT患者分別采用3種治療方式治療,溶栓治療顯效55.5%,有效22.2%,無效患者僅1例,占11.1%??鼓委烡VT療效顯效44.4%,有效33.3%,無效22.2%。手術取栓治療后總有效率90.0%明顯高于溶栓和抗凝治療總有效率88.9%、77.8%,手術取栓與另外兩種治療方式在DVT治療療效比較上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創(chuàng)傷骨科術后引起深靜脈血栓并發(fā)癥是一種骨科常見術后癥狀,因損傷導致靜脈結構變化,血液中血小板聚集堵塞血管,使血液循環(huán)流動速度減慢,表現(xiàn)出血栓的狀態(tài)[6]。骨科損傷患者錯誤的認識使術后肌肉活動減少,肌肉收縮性減弱同時也阻礙血液流動速度。在針對術后深靜脈血栓的治療中,手術各時期的預防作用也顯得尤為重要[7]。根據(jù)患者病情特征以及個人情況特點采取不同的預防措施。例如手術程度較簡易的患者可采用簡單的基礎預防即可。手術程度較大的創(chuàng)傷可聯(lián)合一定藥物和機械方式作用,例如髖關節(jié)術后給予肝素抗凝藥物治療,術后加強機械預防措施,3~4次/d按捏患處,鍛煉肌肉收縮性,加快恢復速度[8-9]。
分析該研究中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術后半個月深靜脈病情程度。對照組在沒采用任何預防措施的狀態(tài)下術后發(fā)生深靜脈血栓為52.5%,其中周圍型28.6%,中央型38.1%,混合型33.3%。試驗組患者術后聯(lián)合基本預防、藥物預防、機械預防等多種措施出現(xiàn)深靜脈血栓的概率為17.5%,與對照組DVT幾率相比,試驗組術后深靜脈血栓幾率明顯減少,兩組DVT發(fā)生幾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比較3種治療方式在治療DVT中療效情況。溶栓治療總有效率88.9%,抗凝治療總有效率77.8%,手術取栓總有效率80.0%。采用手術取栓的方式在治療術后深靜脈血栓中療效均比保守療法溶栓及藥物抗凝效果更佳。蔣宇平等[10]在相關研究中提出手術取栓更適用于中央型和混合型DVT。周圍型DVT可通過藥物抗凝或溶栓的方式溶解堵塞的靜脈血栓。
綜上所述,在臨床骨科中,根據(jù)患者創(chuàng)傷程度以及個體差異應采用不同的預防措施避免術后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如術后患者已出現(xiàn)深靜脈血栓癥狀,可根據(jù)病情時間以及個體差異采用不用的治療手段,選擇最為安全、有效的方式避免深靜脈血栓的并發(fā)。
[參考文獻]
[1] 程海松,吳亞軍. 骨科創(chuàng)傷手術后患者并發(fā)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和治療[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2,21(11):240-241.
[2] 康光明,周勁松. 創(chuàng)傷患者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及預防措施研究進展[J]. 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2015(12):91-94.
[3] 羅敬. 創(chuàng)傷骨科下肢骨折手術圍手術期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與護理[J]. 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2016(7):728-730.
[4] 周娜. 創(chuàng)傷骨科下肢骨折手術圍手術期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與護理[J]. 中國實用醫(yī)藥,2016(24):219-220.
[5] 朱軍華,肖志英,李智英.參附注射液對腹部大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治療作用[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6, 25(9):1826-1827.
[6] 王琮. 高齡患者骨科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與治療[J]. 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31):158-159.
[7] 欒玲,王桂華,李叢聰.骨科下肢大手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及護理措施[J].中外醫(yī)療,2013,32(14):158-159.
[8] 劉暢,劉玉杰. 骨科患者深靜脈血栓形成危險因素與預防的研究進展[J]. 中國全科醫(yī)學,2013,16(6):593-597.
[9] 肖世堯,吳碩超. 下肢骨折超急性期深靜脈血栓的臨床治療意義[J].中外醫(yī)療,2015,34(20):81-83.
[10] 蔣宇平,吳婷婷. 骨科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和治療進展[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33):99-100.
(收稿日期:2016-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