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芊儒浙江省永嘉縣崇德實驗學(xué)校七(3)班
鄉(xiāng)情
◎陳芊儒
浙江省永嘉縣崇德實驗學(xué)校七(3)班
一只描著青花的瓷碗,清清的湯上漂著幾只蝦米,幾片青翠的蔥花,若隱若現(xiàn)的是粉嫩粉嫩的肉餡兒,鮮美的熱氣直鉆我的鼻孔,直撓我的心尖兒……迫不及待地輕咬一口,鮮嫩柔滑的味道,令我陶醉——
從此我便愛上了故鄉(xiāng)溫州的餛飩。愛它皮薄餡多的粉嫩模樣,愛它鮮美柔滑的可口滋味。餛飩,是我心頭揮之不去的一道家鄉(xiāng)味。
記得那一年我到上海度假。上海雖被譽為國際大都市,于我而言,它只是比溫州多幾條繁華的商業(yè)街,多幾倍的人流量罷了。只是上海的水——一股金屬的澀味!這就讓我瘋狂想念家鄉(xiāng)那清冽的溪水,以及那用溪水煮就的餛飩。母親見我如此想念餛飩,她就去大超市買了各種各樣的速凍餛飩,你瞧,燕皮餛飩、元寶餛飩、大餛飩、小餛飩……什么牛肉餡的、蟹黃餡的、蝦肉餡的……五花八門,不愧是國際大都市,啥新奇玩意都有,花樣比家鄉(xiāng)多多了。懷著熱切的期待,等待這份大都市的美食,結(jié)果卻并不如人意。這都市的餛飩,就如這都市快節(jié)奏的生活一樣,只能是充饑的快餐,替代不了記憶中那道家鄉(xiāng)的美味。
嘴里嚼著這速凍的都市食物,腦海中浮現(xiàn)的卻是家鄉(xiāng)情景——奶奶為了讓我吃上新鮮餛飩,每次包餛飩之前,都會起個大早,跑到菜市場挑選豬肉。按她的說法,肉餡要用三分肥七分瘦的。太肥則膩,太瘦則澀。這樣精挑細(xì)選,真有點像古代選美時那“增一分太肥,減一分太瘦”的高要求!……選好食材回來,奶奶就開始大展廚藝?yán)?!廚房里響起那首古樸的“鍋碗瓢盆交響曲”。只見奶奶一會兒和面,一會兒搟皮兒,一會兒又切肉做餡……她搟得皮兒又圓又薄,簡直薄如蟬翼;她做的餡兒,又細(xì)又滑,猶如肯德基的土豆泥;她包的餛飩,又小巧又精致,酷似一朵朵小云朵,等到下鍋時,那一朵朵小云朵在清湯上翻滾漂蕩,好不自在歡快!
每當(dāng)餛飩煮好,奶奶總會端一碗給街坊鄰居分享?!八椭蕴夷?,報之以瓊瑤”,鄰里也常常會回贈一碗八寶粥、一盒綠豆糕……味道比買來的香著呢!這其中,有的不僅是美食的味道,更是濃濃的人情味呀!而如今在大都市里,即使同一棟樓,樓里的住戶,素日里也是“相見不相交”,彼此微笑點頭就算是打招呼了。那一扇扇堅如銅墻鐵壁的防盜門,決絕地將門里門外隔成了“老死不相往來”的兩個世界!而鄉(xiāng)下鄰里間那餛飩的肉香,八寶飯的甜香,綠豆糕的清香,是無論如何也飄不進(jìn)那嚴(yán)絲合縫的防盜門的。
身處異鄉(xiāng)的我們?nèi)遥挤浅涯钅棠贪酿Q飩。那碗熱氣騰騰的餛飩里,氤氳著奶奶的濃濃愛意,氤氳著鄰里的鄉(xiāng)情,氤氳著家鄉(xiāng)味……
【厲老師評】
自古鄉(xiāng)情傷游子,家鄉(xiāng)是文人墨客筆下永恒的主題,家鄉(xiāng)有許多我們割舍不下的情結(jié)。但是這些情愫又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如何表達(dá),方能化抽象為具體,化空洞為真切,更加真實可感地打動讀者?這是抒情的難點所在。
本文小作者采用了寄情于物的抒情方式。選擇具有她的家鄉(xiāng)——溫州特色的美食——小餛飩作為抒情的載體,把對餛飩的喜愛、對奶奶的眷戀、對鄉(xiāng)情的懷念都寄托在這碗小小的餛飩上。
文章開篇先寫那碗剛起鍋的餛飩的形、色、香、味,字里行間已然流露對餛飩的喜愛之情。第四段回憶奶奶做餛飩,從一大早挑選食材到和面、搟皮兒、做餡兒……娓娓道來,對奶奶的感激與思念之情溢于言表。最后又以分享餛飩為引子,對比鄉(xiāng)村鄰里與城市居民之間的人情味,以表達(dá)對鄉(xiāng)鄰之情的懷念,進(jìn)一步提升了文章的主旨。
這樣,餛飩作為情感的載體,貫穿全文,使抒情“言而有物”,言而可信,讓讀者可感可知,引發(fā)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