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珺
【摘要】目的 對常規(guī)靜息心電圖ST-T改變在老年冠心病診斷中的臨床價值進行分析。方法 選擇2014年1月~2015年6月間,我院收治的,擬診冠心病老年患者128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其展開常規(guī)靜息心電圖檢查。對心電圖檢查結果進行評價。結果 本組128例患者,經臨床確診,陽性者共計65例,陽性率50.78%;心電圖陽性者共計80例,陽性率為62.50%。真陽性37例,真陽性率為28.91%,假陽性43例,假陽性率為33.59%;心電圖陰性者共計48例,陰性率為37.50%,真陰性20例,真陰性率為15.63%,假陰性28例,假陰性率為21.88%。結論 經靜息心電圖對老年冠心病進行診斷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但是其存在一定的假陽性率,臨床應對其給予足夠的重視。
【關鍵詞】靜息心電圖ST-T改變;冠心?。辉\斷;臨床價值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34.0.02
在臨床上,誘發(fā)心電圖ST-T改變的疾病相對較多,包括有高血壓心臟病、心臟神經官能癥、心肌炎等[1]。研究與實踐中發(fā)現(xiàn),盡管部分患者心電圖ST-T段存在明顯改變,但是其冠脈造影檢查時,并未發(fā)現(xiàn)冠狀動脈存在明顯的狹窄,無法準確判斷為冠心病。因此,心電圖ST-T改變,在老年冠心病診斷中的價值,引起了人們的重視[2]。本次研究中,出于對常規(guī)靜息心電圖ST-T改變在老年冠心病診斷中的臨床價值進行客觀評價的目的,對我院收治的,擬診冠心病老年患者展開了靜息心電圖檢查,并對檢查結果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結果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中資料來源于我院收治的,擬診冠心病老年患者,共計選擇128例作為研究對象,包括有男67例,女61例,年齡56~79歲,平均(68.9±11.2)歲,體重52~86 kg,平均(66.1±6.9)kg;研究對象剔除存在陳舊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心動過速、低血鉀、心律不齊、束支傳導阻滯、預激綜合征以及應用洋地黃等藥物,造成心電圖ST-T改變者。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臨床檢查,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選擇2014年1月~2015年6月間,我院收治的,擬診冠心病老年患者128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其展開常規(guī)靜息心電圖檢查。將臨床診斷陽性作為診斷標準,對心電圖檢查結果進行評價。
1.2.2 檢查方法
心電圖檢查:靜息狀態(tài)下,患者采取平臥體位,經我院現(xiàn)有曰本光電十二導聯(lián)同步心電圖機,對ST段在檢查過程中出現(xiàn)抬高或下移表現(xiàn)的具體幅度進行詳細的記錄,并應該對最低最高導聯(lián)情況給予密切的關注,對Q波時間和幅度、異常情況、最寬和最深導聯(lián)情況,V1和V5導聯(lián)電壓水平的變化幅度、心率和心律類型、左室肥厚發(fā)生情況等進行觀察。心電圖經我科室高年資經驗豐富醫(yī)師進行結果分析。心電圖陽性標準:在將R波作為主導聯(lián)中,ST段壓低超過0.05 mV,T波低平不足R/10或者是T波倒置,在發(fā)作后,能夠緩慢恢復[3]。
2 結 果
本組128例患者,經臨床確診,陽性者共計65例,陽性率50.78%,陰性63例,陰性率為49.22%;心電圖陽性者共計80例,陽性率為62.50%。真陽性37例,真陽性率為28.91%,假陽性43例,假陽性率為33.59%;心電圖陰性者共計48例,陰性率為37.50%,真陰性20例,真陰性率為15.63%,假陰性28例,假陰性率為21.88%。
3 討 論
隨著我國乃至全世界科學技術的不斷提升,冠心病疾病診斷的準確率和治療的有效率都有了顯著性提高,但是該病患者死亡率水平近年來并沒有任何的下降趨勢[4]。相關領域的研究結果已經證實,冠心病在最初其階段的致病因素為動脈粥樣硬化,造成橈動脈血管血流量減少,流向心臟的動脈血量明顯減少,使得機體的實際供氧量水平出現(xiàn)嚴重不足,最終誘發(fā)心衰。心肌梗死、心絞痛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兩種冠心病的表現(xiàn)形式,流向心臟的血液的量明顯減少,會直接導致患者的心肌細胞的局部處于一定的缺血狀態(tài)下,對供氧造成不良影響,使心肌細胞死亡,造成心肌損傷[5]。
目前臨床上,靜息心電圖為臨床上對心臟病進行診斷的一種常用手段,心電圖的操作方便、價格低廉、無創(chuàng)傷,優(yōu)勢明顯。在臨床工作中,心電圖ST-T段改變?yōu)閷跔顒用}供血不足進行診斷的一個重要指標。隨著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發(fā)現(xiàn),心電圖ST-T段改變,并非是冠心病心肌缺血單一因素引起的,與多種復雜因素均存在明顯的相關性。包括體位改變、過度換氣、口服洋地黃等藥物、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低鉀血癥、左心室肥厚、高血壓病、瓣膜病變、腦外傷、腦血管意外、中樞神經系統(tǒng)損傷等因素,均會造成心電圖ST-T段改變,進而導致臨床診斷假陽性的出現(xiàn)[6]。
本次研究中,對我院收治的,擬診冠心病老年患者展開了靜息心電圖檢查,并對檢查結果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本組128例患者,經臨床檢查,陽性者共計65例,陽性率50.78%;心電圖陽性者共計80例,陽性率為62.50%。真陽性36例,假陽性44例。這一結果與相關文獻[7]報道結果相似,由此證實,經靜息心電圖對老年冠心病進行診斷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但是其存在一定的假陽性率,臨床應對其給予足夠的重視。
參考文獻
[1] 崔 勇,徐 韜,趙東華,等.老年患者常規(guī)靜息心電圖ST-T改變與冠狀動脈病變的臨床探討[J].心電學雜志,2011,20(01):36-38.
[2] 吳秀娟,楊桂蘭,張宏偉,等.常規(guī)靜息心電圖 ST-T 改變對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診斷價值[J].西部醫(yī)學,2011,23(06):1033-1034.
[3] 崔 勇,徐 韜,趙東華,等.193例老年患者常規(guī)靜息心電圖ST-T改變與冠脈造影及超聲心動圖對比分析[J].山東醫(yī)藥,2010,50(23):52-53.
[4] 莫發(fā)敏.常規(guī)靜息心電圖 ST-T 改變在老年冠心病診斷中的應用[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20(22):60-61.
[5] 林繼華,姚 靜.常規(guī)靜息心電圖 ST-T 改變在老年冠心病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3,28(19):138-140.
[6] 張 蓉.常規(guī)靜息心電圖 ST-T 改變在老年冠心病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12(09):99-100.
[7] 劉 鈺.常規(guī)靜息心電圖 ST-T 改變在老年冠心病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4,18(23):47-48.
本文編輯:王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