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輝++高杰煒
【摘要】目前我國建筑工程施工質量存在許多問題,本文從施工質量管理問題、管理內容及對其問題的對策研究,希望有效推動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管理。
【關鍵詞】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管理;對策
Study on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Ren Hui,Gao Jie-wei
(Zhejiang Southeas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 LtdHuzhouZhejiang313000)
【Abstract】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problems, management content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ts problems, hoping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Key words】Construction engineering;Construction quality;Management;Countermeasures
隨著中國經濟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過程的推進和發(fā)展,建筑業(yè)是我國的基礎產業(yè)之一,它的健康運轉直接關系到國民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其質量引入廣泛關注。建筑工程項目施工過程涉及面廣,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綜合過程。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在我國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建筑業(yè)也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建筑業(yè)在快速發(fā)展的同時也暴露出許多問題,建筑工程質量管理工作成為業(yè)內和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如何規(guī)范建筑企業(yè)管理,切實提高工程質量,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值得研究的課題。
1. 施工質量管理問題
目前我國施工管理水平偏低,施工質量不高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建筑活動各個環(huán)節(jié)管理混亂,大批工程存在質量隱患,惡性工程質量事故時有發(fā)生,建筑施工項目質量管理中存在以下幾個主要問題:
(1)施工企業(yè)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建筑從業(yè)人員整體素質不高。農民工已經是工程建設的“主力軍”。其文化程度較低且多數(shù)未經過培訓。在缺乏質量意識和基本的操作技能上造成很多工程質量事故。管理人才缺乏,尤其是高級管理人才。管理人才的制度、體制和運行機制上存在嚴重缺陷,其主要表現(xiàn)在層次結構、專業(yè)結構、年齡結構、才能結構、素質結構的不合理。施工設備與技術水平落后。建筑業(yè)習慣于粗放式經營,偏重于鋪攤子,上新項目,搞低水平重復建設,科技開發(fā)和投入較少,忽視技術改造和設備的更新?lián)Q代也是造成施工質量不高的問題。
(2)缺乏戰(zhàn)略統(tǒng)籌。全面質量管理只是企業(yè)管理中的一部分,也就是說它要服從、服務于企業(yè)的質量總方針、總目標。遺憾的是在全面質量管理中缺少了重要的一環(huán)一戰(zhàn)略策劃。許多企業(yè)在實施全面質量管理時之所以未能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其中很重要的一條是由于全面質量管理沒有完全結合到企業(yè)的整體方針、策略和目標中去,未能結合到整個經營活動中去。
(3)把達到技術標準看成是最高和最終的質量目標。許多管理人員對質量的實質含義的理解一開始就錯了。常常以產品達到質量標準就可以。這種質量概念純粹是一種以生產為中心的質量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yè)的經營以市場為導向,要求企業(yè)樹立“用戶第一,顧客滿意”的質量經營觀。因此,企業(yè)制訂質量標準不能僅僅以達到國際、國家或行業(yè)標準為滿足。還要顧及用戶的感受,而不應該將技術標準強加于他們,這樣可能傷害用戶的感情,從而使我們失去用戶的支持。
(4)一種最常見的錯誤認識是高質量意味著高成本。事實上高質量并不意味著高成本。重要的是要懂得在現(xiàn)代生產中,質量是注入產品的。質量首先是以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層次為目標,通過市場定位,以設計的形式確定下來的。加強研究,使產品一開始就符合消費者需求,可以顯著地提高質量。同時推行價值工程,改善制造工藝,從而大幅度降低質量成本。
(5)質量方針和目標欠明確,質量工作存在盲目性。一旦工程出了質量問題,便會互相推誘;一旦發(fā)生質量事故,各部門都忙于“救火”,結果是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治標不治本;或對已做過的事,時過境遷則無從談起。
2. 施工質量管理內容
(1)工程質量管理的思想理論基礎管理思想理論對質量管理起決定性作用。質量意識應是許多單位工作的靈魂,是競爭的實力,是效益的主鏈,是企業(yè)形象和信譽的基礎。在實際工作中,要堅持合同,以設計文件、技術規(guī)范和合同條款以及強制性標準為工作準繩,明確責任制和獎懲辦法,建立工程質量管理體系,以試驗室為主要質量檢驗和控制手段,服從監(jiān)理制度,才能將全面質量管理落到實處。
(2)工程質量管理的基礎工作是必須具備自身的條件、手段及完備的制度,它是由大量基礎工作有機結合而成的。具體如下:職工的普及教育:須對全體職工人員進行工程質量管理知識教育。標準化:這項工作始于標準,終于標準,是質量管理的評判依據(jù)和基礎,據(jù)此指揮實施方案,應始終放在應用的高度上。要根據(jù)有關設計文件和施工規(guī)范,結合工程特點,擬定施工管理細則(如材料、鉆孔灌注樁、混凝土結構等)報監(jiān)理工程師認可后,組織各施工隊的承包人、技術負責人、質檢人員分別進行學習和考試,以達到標準化的目的。
(3)檢測計量: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檢測是保證工程質量的重要手段和質量控制的有效途徑。用先進可靠的檢測方法檢驗產品,經檢驗合格才能計入完成的工程量。具體實施中,各施工隊配有測量組和工地試驗室,以便及時提供準確的試驗數(shù)據(jù),承擔每道施工工序的檢驗任務,并執(zhí)行監(jiān)理工程師的抽檢和驗收,每道工序檢驗合格后,再進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4)質保體系及其運轉形式質量保證體系是運用系統(tǒng)工程的方法,因此,必須把施工單位的各部門、各環(huán)節(jié)質量管理職能組織起來,形成整體,使其管理制度化、標準化。質保體系運轉由“計劃(P)、實施(D)、檢驗(c)、處理(A)”四個階段,簡稱PDCA循環(huán),如此周而復始的運轉,從而達到工程質量管理的目的。
3. 施工質量管理對策研究
(1)牢固樹立質量意識。對于工程質量企業(yè)管理者應該有足夠的意識,并建立行之有效的質量管理體系,形成上下一致、齊抓共管的質量管理模式。質量管理的四項原則,即:客戶的要求是確定業(yè)務質量的標準;建立質量保證體系的目的在于預防;工作的最高標準就是“零缺陷”;不符合要求的代價是用返工而發(fā)生的額外成本衡量的。從中可以看到,質量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必須引起企業(yè)管理者的高度重視。企業(yè)管理者應以提高工程質量效益為中心,將質量效益寓于管理活動之中,建設質量文化,實施科學的領導和管理。
(2)建立健全法律體系和監(jiān)管力度。我國的《建筑法》成功地構筑了我國建設法律體系的基本框架。但從實施至今,《建筑法》也逐漸顯露出缺乏適應性、過于原則化、可操作性不強等弱點。鑒于建筑工程質量管理的特殊性,國家必須從長遠角度出發(fā),借鑒發(fā)達國家的成熟做法,醞釀制定一部《建筑工程質量法》,并在此基礎上,頒布實施一系列與之相配套的法規(guī)細則,從根本上為建筑工程質量的監(jiān)督管理奠定一個更加堅實的法律基礎。
(3)動態(tài)控制,事中認真檢查。事中質量控制的策略是,全面控制施工過程,施工過程的質量監(jiān)控,必須以工序質量控制為基礎和核心,落實在各項工序的質量監(jiān)控上。,其具體措施是:工序交接有檢查,質量預控有對策,施工項目有方案,材料有試驗,隱蔽工程有驗收,技術措施有交底,圖紙會審有記錄,配制材計量器具校正有復核,鋼筋代換有制度,質量處理有復查等。
(4)事后驗收,及時處理質量問題。質量控制中最后的補救措施是事后驗收。事后驗收主要工作內容包括:準備竣工驗收資料,組織自檢和初步驗收;對完成的分項、分部工程、單位工程進行質量評定;組織竣工檢驗等。若發(fā)現(xiàn)有質量問題,應通過總監(jiān)理工程師及時下發(fā)工程暫停令,要求施工單位停工整改。并配合有關單位及時提出解決的方案,從而達到既保證工程質量又不影響工程進度,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4. 結語
目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建筑工程的要求也在不斷體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是人們對建筑的要求之一,但是我國目前的建筑工程的施工過程中仍存在許多不利因素。通過對建筑工程中的管理問題進行分析,并且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管理對策研究,以研究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
[文章編號]1619-2737(2017)04-18-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