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景志
【摘 要】戲曲演員其實是一場漫長的修行,要想修得正果成為一名好演員,要經(jīng)歷最初“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習藝磨礪后,才能在舞臺上表現(xiàn)得怡然自得。通過塑造多個劇目,對不同人物角色性格進行揣摩和藝術積累,虛心向前輩學習,在導演同行的悉心指導下,最后才能收獲觀眾的笑臉和掌聲。
【關鍵詞】戲曲演員;舞臺形象
中圖分類號:J8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0-0016-02
戲曲演員怎樣演好人物,完成劇本使命和導演要求,用表演藝術把觀眾吸引到劇情中來,這對演員來說,的確是一個很深的課題。
戲曲是一門綜合藝術,它包含文學劇本、舞美、燈光、音樂、主次角色等因素,綜合在一起,在舞臺上通過演員認真表演,塑造劇中人物形象,使之完美表達劇本中的思想立意、時代背景、劇情故事。演員表演要正做到深刻、鮮活、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作為一名戲曲演員,要能較好地完成舞臺表演,演好演活導演所賦予的角色,一是要求演員有扎實的藝術基本功和文學藝術素養(yǎng);二是要求演員能抱團演戲、吃苦耐勞、敬業(yè)奉獻,并耐得住寂寞清貧。筆者從藝30年,先后扮演了很多不同的角色,有善良、聰明、理性的葛麻;有取巧滑稽的懶人杜金;有睿智、憨厚的張無奈;還有風流文人張文遠。這些人物的塑造,在導演和劇團前輩的幫助下,日趨成熟,也讓筆者感悟理解到了塑造舞臺藝術形象就是要求演員“演戲演人,演人演情,演情演心,演心演魂”。
演員在塑造人物時,要把握劇中人物的外部形象和劇情,這就要求演員對劇本理解透徹。作為演員,怎么塑造出一個真實可信、有血有肉、生動感人的人物形象呢?其實,就是要求演員通過熟讀劇本,了解劇中人物的生活方式和性格特點,人物的身份、年齡以及人物所處的特定環(huán)境,有目的查閱這方面的題材,收集這方面的影像資料及相關戲曲知識,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在生活中尋找人物的影子,探討和挖掘人物的思想內涵和人物的人格魅力。
在排練的過程中,不脫離劇本基礎框架和導演整體構思,演員盡情發(fā)揮,認真地進行三度創(chuàng)作,在舞臺上很好地把握表演節(jié)奏,通過演員的藝術手段將劇中人物鮮活地呈現(xiàn)在舞臺上,使之表演達到高度的個性化。
例如,筆者在陽新采茶戲傳承中心創(chuàng)作的劇目《張無奈拾印》中扮演張無奈這個角色,一開始只知道遵循導演的模式去做,顯得很呆板,總是處在一種“軀殼式”的模仿表演中,人物性格就更無從談起了,表演乏味沒戲。在排練期間,筆者一度迷茫、心急浮躁,在此過程中,經(jīng)過導演和劇團前輩的耐心指點和多次演練后,筆者才慢慢地理解了這個人物,才知道怎樣去刻畫他。
劇中人物張無奈是一個貧苦農(nóng)民,因家鄉(xiāng)遭受水災而淪為乞丐,在逃荒過程中無意間撿到一方金印,誰知,縣官誤將張無奈當成是朝廷派來查賬私訪的八府巡按,慌忙迎進府中,于是,一個乞丐突如其來地當上了朝廷高官。張無奈得知自己撿到的方銅砣是官印后,并沒感到高興,反而感到一種惶恐,他急于向師爺講明真相,表現(xiàn)了一位農(nóng)民特有的樸實憨厚的本性。當師爺說到當官的好處時,張無奈不以為然,而是以一種農(nóng)民的眼光看待“官”和“官場”,在縣官的招待宴上,張無奈因饑餓難忍,不懂規(guī)矩而出盡了洋相,這充分表現(xiàn)了他的見識短淺,但他并不愚鈍,在他身上具有一種農(nóng)民特有的睿智。因此,當真巡撫王文秀前來縣府追討官印時,張無奈機靈地看出了王文秀的身份,并機智地躲避了風險,使失印巡撫有口難開,有話難言。他明白官印的作用后,決定巧借官印開倉放糧,救濟了受災挨餓的父老鄉(xiāng)親。
張無奈從懵懂失驚到機智鎮(zhèn)定,從逃荒者變成巡撫大人,這些都是這個人物的角色轉換和情緒變化,通過舞臺藝術表演體現(xiàn)了張無奈善良的品性,同時也體現(xiàn)了封建官場真官害民、假官為民的荒唐現(xiàn)象。把握好了這條脈絡主線就能把張無奈這一角色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正是這些舞臺實踐,讓我知道了“演戲演人,演人演情,演情演心,演心演魂”,這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沒有人物,情節(jié)故事無從談起;沒有情節(jié)故事,人物性格就難以表現(xiàn)出來。所謂劇情,就是指一曲戲的整個故事情節(jié),指的是劇本中人物經(jīng)歷的種種矛盾和人物的整個活動過程,如果演員進入不了劇情的話,不僅僅在舞臺上自己表演得尷尬,人物的表現(xiàn)自然也就顯得蒼白無力,觀眾也會如同嚼蠟,甚至起身退場。這一點筆者體會深切。
筆者曾飾演過折子戲《祭棒槌》中的杜金和《活捉三郎》中的張文遠。這兩出戲的故事情節(jié)、道白唱腔等設計都非常好,《祭棒槌》哭祭文的一段唱詞很絕妙,唱腔設計者依據(jù)劇情人物性格,設計了悲腔、嘆腔、慢板、一字板、快板等,充分展示了采茶戲的特色,韻味十足,非常好聽?!痘钭饺伞肥菨h劇經(jīng)典劇目,也是筆者參加湖北省第二屆地方戲展演的參賽移植劇目,這兩個劇目是筆者所在劇團當前常演的劇目,深受觀眾喜愛,劇場效果俱佳,觀眾百看不厭,
筆者在排演之初,總是得不到導演的認可,不能引起觀眾的共鳴。后來,經(jīng)過湖北省漢劇院李瑞明老師的悉心點撥(《活捉三郎》榮獲湖北省地戲展演三等獎,筆者打心底里感謝李瑞明老師的培養(yǎng)和指導),筆者才有所感悟,原來我差的就是一個“情”字,所以無論唱腔設計多么精妙,筆者唱得多么娓娓動聽,道白說得多么慷鏘有力,但表演顯得平淡無味,沒有感染力,始終吸引不了觀眾。
筆者在這兩出折子戲表演上分清表演層次,牢牢把握人物定位和劇情轉換,著重一個“情”字,真正做到了情真意切,把觀眾帶入到劇情的幻想夢境中。所謂幻想,就是觀眾對劇情的理解想象,觀眾有幻想,才能心領神會劇中的人物故事和思想情緒變化。筆者通過在“情”上的投入,使得這兩出折子戲受到了觀眾的認可和喜愛,也提升了筆者在戲曲舞臺上的知名度。
這些年來,筆者真正領悟到了一個演員要想成功塑造人物形象,首先要保持虛心請教、集思廣益的心態(tài),要聽進去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要經(jīng)受得住冷嘲熱諷,要經(jīng)歷多次的失敗,同時要踏踏實實,一步一步往前走,不能急功近利,要有“一天不練功自己知道、二天不練功觀眾知道、三天不練功就完了”的習藝理念。練功是每位演員的必修課,堅持練功,練出扎實的基本功,這是塑造人物的關鍵。
筆者經(jīng)歷了一個演員的酸甜苦辣,筆者鐘愛舞臺,鐘愛戲曲藝術這個偉大的事業(yè),在這個空間廣闊的戲曲舞臺上,只要用情、用心去演繹每個人角色,不論角色大小、主次,觀眾才會欣賞你、尊重你。
“戲借虛事指點實事,臺演古人提醒今人”,作為陽新采茶戲傳承中心的一名青年演員,作為當今一名受人尊重的文藝工作者,筆者將肩負起歷史重任,為實現(xiàn)中國夢、藝術夢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