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天 (浙江省余姚市第四中學 浙江余姚 315400)
“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和蛋白質(zhì)”是高中生物學必修1(浙江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第1章第3節(jié)“有機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中的活動。本實驗意在讓學生掌握淀粉、還原糖和蛋白質(zhì)的鑒定方法及顏色反應(yīng),了解不同生物組織中有機物含量的差異?!皩φ铡笔且环N重要的實驗思想,在后續(xù)的生物學實驗中廣泛應(yīng)用了對照法,因此,在本實驗中引入對照實驗,可讓學生初步了解“對照”思想。
1.1 教師演示指示劑檢測蛋白質(zhì)溶液、淀粉溶液和葡萄糖溶液 在演示之前,教師先介紹各指示劑:雙縮脲試劑用于檢測蛋白質(zhì),碘-碘化鉀溶液用于檢測淀粉,本尼迪特試劑用于檢測還原糖(例如葡萄糖、果糖)。在演示指示劑的顯色反應(yīng)時,即引入對照實驗,均以等量蒸餾水作為空白對照(圖1B、D和F,本文附圖見封四)。此對照意在消除無關(guān)變量對實驗結(jié)果的影響[1]。
1)用雙縮脲試劑檢測蛋白質(zhì)溶液:取 2 mL蛋白質(zhì)溶液加入A試管,取2 mL蒸餾水加入B試管,向2支試管分別加入2 mL雙縮脲試劑A,振蕩試管,使樣本與雙縮脲試劑A混合均勻,再分別加入5滴雙縮脲試劑B。可觀察到A試管呈紫色,而B試管呈現(xiàn)雙縮脲試劑B的藍色。由此可知,雙縮脲試劑遇蛋白質(zhì)呈紫色。
2)用碘-碘化鉀溶液檢測淀粉溶液:取2 mL淀粉溶液加入C試管,取2 mL蒸餾水加入D試管,向2支試管分別加入1滴碘-碘化鉀溶液。可觀察到C試管呈藍色,而D試管呈碘-碘化鉀溶液稀釋后的淺黃色。由此可知,碘-碘化鉀溶液遇淀粉(直鏈淀粉)呈藍色。
3)用本尼迪特試劑檢測葡萄糖溶液:取2 mL葡萄糖溶液加入E試管,取2 mL蒸餾水加入F試管,向2支試管分別加入2 mL本尼迪特試劑,振蕩試管,使樣本與本尼迪特試劑混合均勻,將試管置于熱水浴中加熱3 min。可觀察到E試管呈紅黃色,而F試管呈本尼迪特試劑的藍色。由此可知,本尼迪特試劑和還原糖(葡萄糖)經(jīng)熱水浴呈紅黃色。
1.2 樣品制備和所含物質(zhì)預(yù)測 教師提供若干生物材料,例如稀釋的蛋清液、馬鈴薯勻漿和白梨汁。在樣品的制備過程中,適當調(diào)整教材介紹的方法,例如,使用榨汁機制備勻漿,而非研缽研磨;馬鈴薯勻漿不經(jīng)過濾處理;白梨汁經(jīng)過濾處理。馬鈴薯淀粉溶解度低,馬鈴薯勻漿經(jīng)靜置后很快即可觀察到白色的淀粉沉淀,若進行過濾會除去大量淀粉,使濾液無法用于淀粉的檢測。
在對這些樣品進行檢測之前,先讓學生根據(jù)已有知識預(yù)測這些樣品中所含的物質(zhì)。此處,引入“+”和“-”表示物質(zhì)的有無?!埃北硎娟栃?,即存在該物質(zhì);“-”表示陰性,即不存在該物質(zhì)。教師可聯(lián)系醫(yī)院的檢驗報告單介紹這一知識。學生2人一組討論并闡述預(yù)測結(jié)果,如表1所示。根據(jù)生活常識,蛋清中含有大量蛋白質(zhì);在本實驗之前,學生已知很多酶是蛋白質(zhì),且細胞膜上的載體也是蛋白質(zhì),則容易推斷馬鈴薯勻漿和白梨汁中也含有蛋白質(zhì)。而淀粉是植物體內(nèi)重要的貯能物質(zhì),動物不含淀粉,學生易推斷蛋清中不含淀粉,馬鈴薯勻漿和白梨汁中含淀粉。根據(jù)“葡萄糖是細胞內(nèi)主要的單糖,是最重要的能源物質(zhì)”,學生推斷稀釋的蛋清液、馬鈴薯勻漿和白梨汁均含有還原糖(葡萄糖)。
表1 生物組織中蛋白質(zhì)、淀粉和還原糖的預(yù)測
1.3 實驗檢測 學生2人一組檢測稀釋的蛋清液、馬鈴薯勻漿和白梨汁中所含物質(zhì)(圖2)。檢測方法如前文所述。馬鈴薯勻漿和白梨汁在制備過程中很快會被氧化,呈褐色,但不足以影響實驗結(jié)果,因此仍可用于檢測。在取馬鈴薯勻漿時,由于上層液體含淀粉較少,應(yīng)從沉淀位置吸取2mL樣品,或吸取樣品前先混勻,或靜置后棄去上層液體,淀粉沉淀會吸附于燒杯底部,加蒸餾水加熱制成淀粉溶液(液溶膠)。馬鈴薯勻漿是渾濁的;白梨汁經(jīng)過過濾,盡管呈褐色,但是澄清的。
1)用雙縮脲試劑檢測稀釋的蛋清液(圖2A)、馬鈴薯勻漿(圖2B)和白梨汁(圖2C)。其中,稀釋的蛋清液遇雙縮脲試劑呈紫色,表明稀釋的蛋清液含蛋白質(zhì)。而馬鈴薯勻漿和白梨汁未呈紫色,而呈現(xiàn)樣品與雙縮脲試劑的混合顏色,則表明馬鈴薯勻漿和白梨汁不含蛋白質(zhì),或蛋白質(zhì)含量過少,不足以被雙縮脲試劑檢測到。
2)用碘-碘化鉀溶液檢測稀釋的蛋清液(圖2D)、馬鈴薯勻漿(圖 2E)和白梨汁(圖 2F)。 滴入碘-碘化鉀溶液后,馬鈴薯勻漿呈藍色,靜置后還可觀察到藍色的沉淀,表明馬鈴薯勻漿含淀粉。而稀釋的蛋清液和白梨汁無明顯變化,則表明這兩者不含淀粉,或白梨汁淀粉含量過少,不足以被碘-碘化鉀溶液檢測到。
3)用本尼迪特試劑檢測稀釋蛋清液(圖2G)、馬鈴薯勻漿(圖2H)和白梨汁(圖2I)。熱水浴后,稀釋的蛋清液仍呈本尼迪特試劑的藍色,但其中蛋白質(zhì)由于熱變性呈白色固態(tài),浮于液體上部,這表明稀釋的蛋清液不含還原糖,或還原糖含量過少,不足以被本尼迪特試劑檢測到。馬鈴薯勻漿由藍色轉(zhuǎn)變?yōu)樽攸S色,這表明馬鈴薯勻漿含還原糖,但含量不高。羅益群[2]的實驗也表明馬鈴薯中含還原糖,可作為檢測還原糖的材料。而白梨汁由藍色轉(zhuǎn)變?yōu)榧t黃色,表明白梨汁含還原糖,且含量較高。
1.4 實驗結(jié)果分析 教師組織學生對實驗結(jié)果進行分析、討論,實驗結(jié)果如表2所示。與預(yù)測(表1)相比,實測結(jié)果存在差異:預(yù)測稀釋的蛋清液含還原糖,預(yù)測馬鈴薯勻漿含蛋白質(zhì),預(yù)測白梨汁含蛋白質(zhì)和淀粉,但實際都無法檢測到。這很有可能由于這些物質(zhì)含量過少而使檢測結(jié)果呈陰性。其中,白梨汁過濾后是否除去了淀粉?教師可引導(dǎo)學生對未過濾的白梨汁進行檢測,結(jié)果表明,碘-碘化鉀溶液依然檢測不到未過濾的白梨汁含淀粉。
表2 生物組織中蛋白質(zhì)、淀粉和還原糖的檢測
本實驗先由教師介紹各指示劑及顏色反應(yīng),再由學生用這些指示劑檢測生物樣品,并進行分析、討論,鍛煉了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在教師演示用各指示劑檢測蛋白質(zhì)溶液、淀粉溶液和葡萄糖溶液時,即引入了對照實驗(空白對照),使學生初步了解對照的作用。實際上,用指示劑檢測蛋白質(zhì)溶液、淀粉溶液和葡萄糖溶液,對于后續(xù)生物組織中蛋白質(zhì)、淀粉和還原糖的檢測,起到了陽性對照的作用。在實驗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各種問題,例如,馬鈴薯勻漿和白梨汁很容易被氧化呈褐色,這促使他們考慮樣品的顏色對實驗結(jié)果是否會產(chǎn)生影響;實驗預(yù)測和實測結(jié)果的差異,會促使學生思考無預(yù)期的顏色反應(yīng)是否意味著不含要檢測的物質(zhì)?從而聯(lián)想到檢測方法的精度問題。“在做中學”,不僅能達成教學目標,還可充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此外,學生還可對感興趣的材料進行檢測。
[1]汪古遜.實驗的基本理論.中學生物教學,1999(5):1.
[2]羅益群.用薯類作檢測生物組織中糖類和淀粉的材料.生物學 通 報,2009,44(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