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日本私立學校法人制度:溯源與改革

        2017-06-19 19:36:56李建民
        關鍵詞:財務制度學校

        李建民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 基礎教育研究所,北京 100088)

        日本私立學校法人制度:溯源與改革

        李建民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 基礎教育研究所,北京 100088)

        私立學校法人制度是基于日本私學特性與社會改革需求的一種制度安排,構成私立學校法制體系的核心,旨在維護私立學校的自主性和公共性。學校法人制度形成的特定制度和現實基礎對于確定其基本框架、改革方針都具有背景性意義。進入21世紀后,日本文部科學省對《私立學校法》進行了較大的修訂,通過調整理事會、監(jiān)事和評議員會的職能來改善學校法人運營管理制度,要求學校法人公開財務信息,以提高私立學校的治理水平和財務信息的透明度。

        民辦教育;私立學校;法人制度;《私立學校法》;日本

        現代日本私立學校以學校法人為制度基礎。學校法人制度是二戰(zhàn)后日本教育改革出現的新事物,它勾勒出私立學校的制度基礎和治理結構框架,對于保障日本私立學校的自主性和公共性具有重要意義。學校法人化似乎是社會、學校和政府三者都愿意的選擇,學校法人制度似乎成了正和博弈的、共贏的制度安排*褚宏啟等:《論教育法的精神——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324頁。。2000年后,日本文部科學省對學校法人制度先后進行過兩次修訂,對私立學校的辦學行為和發(fā)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已有文獻對學校法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討論其必然性、意義、性質、財產權和治理結構等方面,缺乏對學校法人制度成立基礎的探討,所給出的建議也缺乏建設性。本文從國際比較的視角出發(fā),在梳理學校法人制度發(fā)展歷史的基礎上,深入分析日本私立學校法人制度的變革,希冀為我國民辦學校法人制度的建設提供有益參考。

        一、學校法人制度的形成

        日本學校法人制度發(fā)端于二戰(zhàn)前,形成于二戰(zhàn)后的教育改革。二戰(zhàn)前私立學校的發(fā)展狀態(tài)以及日本法制體系的不斷完善,為學校法人制度的定型提供了現實和制度基礎,而戰(zhàn)后教育民主化改革則進一步推動了其制度化。

        (一)生成路徑的多樣化

        日本私立學校來源較為多樣,造成二戰(zhàn)前私立學校法人屬性的模糊性,既存在未經認可的私立學校,也存在認可為社團法人學校或財團法人的學校,大致有三個來源:一是在明治初期建立、以教授外語及近代學問為主的私立學校,包括慶應義塾、同人社和攻玉社等;二是在明治時期宗教解禁后興起的宗教類私立學校,包括同志社英學校、大教林和神宮皇學館等*日本宗教類私立學校主要包括基督教類、佛教類和神道教類學校,其中基督教類學校對日本移植西方近代思想的作用最大。;三是教授政治、法律的專門學校,主要培養(yǎng)明治維新后社會急需的管理人才,包括東京法學社、明治法律學校、東京專門學校、英吉利法律學校和日本法律學校等*伊ヶ崎暁生、碓田登:《私學の歴史》,新日本出版社1967年版,第37-39頁。。這種多樣化的私立學校生成路徑,奠定了日本私立學校法人制度的現實基礎。

        (二)教育國家化進程中的法人化

        通過明治維新,日本大量吸收以德國為代表的西方社會思想,引介西方文化與典章制度,確立了君主立憲制。隨著社會變革的不斷深入,日本對西方社會的學習從德國擴大到法國、美國等,教育制度不斷兼收并蓄,確立了國家化發(fā)展取向。1889年日本出臺了現代首部關于私立學校的法令《自由學校令》,對私立學校既不管控也不援助,未涉及私立學校法人屬性問題。直到1898年《民法》施行后,私立學校才開始有選擇性地確立法人屬性,或為財團法人,或為社團法人。當時私立學??梢赃x擇是否獲取法人身份,也可以選擇法人類型。1911年出臺的《改正私立學校令》要求所有私立學校必須是財團法人,并統(tǒng)一由文部省*文部省為文部科學省的前身,2001年原文部省及科學技術廳合并組成新的文部科學省。管理。1918年出臺的《大學令》在承認私立大學地位的同時,要求法人必須具備學校用地、校舍等,并持有足以維持大學運轉的基本財產。由此,日本私立教育被納入國家教育體系,開啟了日本私學“特許說”*“特許說”是指在教育事業(yè)國家化的背景下,教育被視為國家事業(yè),辦學者獲得許可后才能開辦私立學校。同時,文部省對私立學校的管理權限和范圍大大加強,教師聘用要得到文部大臣的認可,辦學者有義務保證學校運轉所需的經費,且通過設置“教學刷新評議會”加強對私學的思想管控等。的時代,確立了二戰(zhàn)前私立學校必須由財團法人設立的制度安排。

        (三)繼承與協調下的制度設定

        二戰(zhàn)后,美國占領軍(下稱“GHQ”)開始推行以非軍事化、民主化和學術自由為基調的教育改革。在美國組織教育使節(jié)團考察日本并提出教育改革建議的同時,日本也組建了“日本教育家委員會”,且成員大多又進入教育刷新委員會*當時日本教育家委員會的29名成員中有19人進入教育刷新委員會,占該委員會成立之初成員數的50%。教育刷新委員會是二戰(zhàn)后教育改革過程中,為排除文部省的影響,直屬于內閣總理大臣的審議機構,主要在美國教育使節(jié)團報告的基礎上審議各種改革方案。1949年改稱為教育刷新審議會,1952年伴隨美國占日的結束而廢止。參見大﨑仁:《大學改革:1945—1999》,有斐閣選書1999年版,第8-11頁。,為日美雙方進行教育改革協商與合作奠定了基礎。

        GHQ認為私立學校有助于推進日本社會民主化,在《第一次美國教育使節(jié)團報告》(1946年)中提出“除去一部分宗教教育學校外,官立、公立、私立學校之間沒有本質上的差異”,從私立學校促進民主化的角度建議私立學校避免因接受國家補助而受到控制。受此影響,日本《教育基本法》(1947年)確認私立學校屬于公共教育范疇*《教育基本法》第6條規(guī)定:“法律承認的學校,是具有公共性質的。因此除國家和地方政府外,只有法律所規(guī)定的法人才可以開辦學校?!?《學校教育法》(1947年)進一步縮小了文部省對私立學校的管理權限;《私立學校法》(1949年)則在綜合各方意見的基礎上推出學校法人制度。實際上,學校法人制度并不是教育民主化改革的“舶來品”,而是具有深厚的現實根基。早在1939年,文部省教育審議會曾提出“學校法人法”的構想,建議從學校治理(理事會)、基本財產、學校會計管理、政府補助及教職員身份等方面入手,理順私立學校管理體系。二戰(zhàn)后,教育刷新委員會對私立學校法人制度問題的分析與二戰(zhàn)前的構想相比雖有“設立新型法人并通過內部治理制度防止私立學校‘私有化’”的共通之處,但根本性區(qū)別在于二戰(zhàn)前的構想旨在加強文部省對私立學校的全面控制,而二戰(zhàn)后的改革方案則是以確保私立學校自主性與公共性為出發(fā)點的*堀雅晴:《私立大學における大學ガバナンスと私學法制をめぐる歴史的検証》,《立命館法學》2007年6號,第220-289頁。。

        在制定過程中,私立學校通過各種方式影響政策進程,例如組建“全國私學團體聯合會”等組織,通過集中開展請愿活動、向GHQ和日本政府提出建議、間接任命教育刷新委員會成員等途徑,影響私立學校政策的制定*如1946年9月,東京6所私立大學(慶應大學、早稻田大學、明治大學、日本大學、中央大學和法政大學)牽頭召開“全國私學時局對策大會”,吸引600余名私立教育工作者參會,形成《私學振興決議案》等建議,提交到第90次國會。此外,1947年之后在全國私學團體聯合會的要求下,教育刷新委員會(審議會)增加了6名正式委員和6名臨時委員。。教育刷新委員會第四特別委員會中有10人是私立教育領域工作者,而該特別委員會是促使《私立學校法》出臺的主要推手。可以說,二戰(zhàn)后學校法人制度改革是美國使節(jié)團、日本政府和私立學校共同協商之下的產物。

        二、學校法人制度的基本框架

        日本《私立學校法》的核心內容是勾勒私學行政體制和學校法人制度。該法第3章對學校法人作了詳細規(guī)定,包括學校法人的設立、管理、解散、補助與監(jiān)督等內容,突顯了學校法人制度的兩大特征:一是學校法人擁有學校設置權的唯一性。學校法人必須是以設立私立學校為目的的法人,并將私立學校的設置權賦予學校法人,從而排除了其他類型法人(例如財團法人、宗教團體和基金會等)或個人進入私立教育領域。二是學校經營與具體辦學相分離。學校法人實際上是創(chuàng)立者與私立學校之間聯系的紐帶,主要負責提供必要的資產和經費以保障學校的正常運轉,同時確保創(chuàng)立者的捐贈及其他后續(xù)資金得到安全、合理和有效的使用,從而規(guī)范私立學校的辦學行為、保障其公共性。

        (一)學校法人的主要職能

        學校法人本質上是公益性較強的公益法人,屬非營利性。從學校發(fā)展需要角度看,學校法人既要具備社團法人的某些屬性,也要具備財團法人的部分屬性。然而,無論是社團法人還是財團法人,都存在不利于學校發(fā)展的漏洞,因而學校法人制度須在財團法人制度的基礎上進行修訂,使新制度更加符合學校發(fā)展需要。學校法人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護與維持學校運營的基本財產、保持教育的獨立性。按照法律規(guī)定,學校法人必須擁有必要的設備設施或購買設施設備的資金及維持學校經營的必要資產,設備設施的相關標準根據學校類型的不同另行規(guī)定。值得注意的是,《私立學校法》第26條允許學校法人從事營利性活動,但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不影響其所設置學校的正常教育活動;二是獲利用于充實學校經營。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由于日本法人分類以法人目標為一級指標、建校基礎為二級指標(2006年之前),并區(qū)別對待法人屬性及其所從事活動的性質。

        (二)學校法人的治理結構

        治理結構是現代學校法人治理中的重要組織架構,是旨在實現法人目的的制度安排。學校法人除了提供必要的財產保障私立學校正常運轉外,還要能夠有效調整內外部的各種關系,保障私立學校的公共性和自主性。按照法律規(guī)定,學校法人必須設置理事和監(jiān)事,由理事構成理事會,充當學校法人最終決策機構,該機構有權決定學校法人的活動和監(jiān)督理事職責履行情況。理事長按照各學校法人“捐贈行為”(即章程)的規(guī)定,從理事中產生。另外,理事會中還設有議事長,通常情況下合二為一,在理事會贊成票與反對票各半的情況下,議事長有權決定最終的結果。理事人數必須在5人以上,監(jiān)事人數在2人以上,且要遵循親屬回避原則*第38條規(guī)定:“任何理事不得與配偶或者一名以上(不包括一名)三親等以內的親屬同時出任理事。”。

        除了理事會外,學校法人還須設置評議員會。評議員人數必須在理事人數的2倍以上,由理事長召集,同樣設有議事長。理事長在決定學校重大事務時必須聽取評議員會的建議,包括預算及長期貸款、年度事業(yè)計劃、“捐贈行為”變更、合并、解散和營利性活動的重要事項等。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評議員會充當了理事會的決策咨詢機構(見圖1)。

        圖1 日本學校法人治理結構示意圖*學校法人認可與學校設置認可同時進行,按照法律規(guī)定,開設私立大學或私立高等專門學校的學校法人由文部科學省審批,開設大學和高等專門學校以外的學校的法人由都道府縣負責審批。

        (三)學校法人的財務管理

        《私立學校法》將法人資格賦予相對獨立的學校法人,而不是私立學校,因而在很多情況下私立學校不具備完全法人行為能力,這使得財務管理問題往往成為私立學校與學校法人之間爭論的焦點。1971年,以私立學校政府財政資助的落地為契機,文部省出臺《學校法人會計標準》,加強對學校法人財務信息的規(guī)范,提升其財務信息的透明性。該會計標準結束了學校法人按照各自理解、參考相關會計準則管理財務的體制,促進學校法人財務管理體制從自由發(fā)展進入制度化發(fā)展階段。據此,學校法人必須按照法定財務準則編制相關財務報表,并通過一定方式向社會公開。

        《學校法人會計標準》以真實性、復式記賬、明晰性和持續(xù)性為基本原則,創(chuàng)設日本獨有的“基本金制度”,對于保證學校法人財務管理有序、保護學校法人辦學基本財產和維持私立學校公共性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其中,基本金制度可以說是學校法人會計標準最突出的特征,也是最具特色的制度設計。該標準第29條規(guī)定:“基本金是為讓學校法人基于各活動計劃持續(xù)保有必要資產,作為應予維持的經費、從學校法人歸屬收入中劃撥出的金額?!笨梢?基本金制度著眼于學校法人的持續(xù)、自主發(fā)展。根據劃撥依據,基本金分為四種類型,即第1號、第2號、第3號和第4號基本金,前兩種屬于固定資產性質,第3號屬于基金性質,第4號屬于周轉資金性質。實際上基本金是一個異質化概念,分類標準并不統(tǒng)一(見表1)。

        表1 四種類型基本金的特征

        從學校法人財務管理的實際狀況看,日本私立學校對學費的依賴性較強。美國私立學校的捐贈收入和資產運作收入的比重相對較大,基本可以靠非學費收入彌補教育成本,從而有助于降低學費。相反,日本私立學校尤其是私立大學70%的收入來源于學費,在發(fā)展初期通過收取學費實現原始資本積累,并逐漸通過基本金制度留存下來,這些基本金類似于學校法人的“存款”,以不同的儲存方式留以備用。一般情況下,單一財政年度總收入的10%~15%會劃撥為基本金。這種財政體制存在一定的潛在威脅,即財政基礎比較脆弱,容易受到適齡人口變動等外部經營環(huán)境的影響,近幾年日本“少子老齡化”造成私立大學經營困難,便是集中體現。

        三、學校法人制度改革的要點

        進入21世紀后,文部科學省先后于2004年、2014年兩次修改《私立學校法》,反映出學校法人制度的發(fā)展特征,即從強調“公共性”到突出“自我責任”,再到加強行政干預。學校法人制度設計圍繞“公共性”展開,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經營環(huán)境的迅速惡化使得私立學校尤其是私立大學陷入經營困境。為激勵私立學校改善現狀、積極應對新情況,文部科學省通過修訂法律的形式,從內部和外部兩條線調整學校法人的各類關系,主要改革措施可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改善學校法人運營管理制度

        2003年,文部科學省內設的咨詢機構大學設置與學校法人審議會提交了咨詢報告《學校法人制度改善的方針策略》,提出強化理事、監(jiān)事和評議員會職能、公開財務信息、修訂會計標準等建議,奠定了2004年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大學設置·學校法人審議會學校法人分科會學校法人制度改善検討小委員會:《學校法人制度の改善方策について》,2003年10月10日。。修訂《私立學校法》,是政府通過立法規(guī)范私立學校內部治理結構的一項舉措,調整了理事、監(jiān)事和評議員會之間的關系,進一步明確了三者的權限和分工。

        關于理事,法律修訂前,學校法人法定決策機制相對較松散,如果“捐贈行為”不加以限定,按照日本《民法》規(guī)定,所有的理事原則上都有法人代表權,導致法人代表權的多元化,給學校法人治理帶來難題,如怎樣分配法人代表權、判定不同理事行使法人代表權的效用等,造成管理上的不暢。在實際運營過程中,很多學校法人通過“捐贈行為”對理事數量、選任方法和代表權等加以限定,部分學校法人成立理事會,將代表權限定于理事長。針對這個問題,修訂后的法律將理事會法定化,定位為最終決策機構,同時明確將法人代表權賦予理事長。此外,2014年法律修訂時新增第40條第2款:“學校法人理事必須遵守法令和捐贈行為,忠實地為學校法人發(fā)展履行職責。”這有助于規(guī)范理事的職責行為。

        關于監(jiān)事,修訂后的法律明確了監(jiān)察的對象和范圍,擴大了監(jiān)事的權限,并推動實施外部監(jiān)事。此前,學校法人監(jiān)事定位為內部監(jiān)察,主要監(jiān)察理事業(yè)務執(zhí)行情況和學校法人財產狀況,監(jiān)督功能相對較弱,監(jiān)察結果往往不公開。法律修訂后,監(jiān)事中至少要有1人選任時為學校法人外部人員,評議員不得兼任;監(jiān)察對象調整為“學校法人的業(yè)務及財產狀況”,監(jiān)察結果報告不僅要向理事會和評議員會提交,還要提供給外部人員閱覽。此外,監(jiān)事還可以在征得評議員會同意后選任理事,從而影響學校法人的治理結構。

        關于評議員會,制度設計上將其定位為咨詢機構,但學校法人可以根據需要通過“捐贈行為”將評議員會定位為議決機構,對學校法人重大事項提出建議、提供咨詢。法律修訂后,評議員會與理事會之間的關系被進一步理順,從水平關系變?yōu)榇怪标P系,評議員會原有的議決權被大大削弱。

        (二)增強財務信息透明性

        2004年的修法進一步完善了學校法人財務信息公開制度,將財務信息公開確定為學校法人的義務,擴大了學校法人財務信息公開的范圍。學校法人不僅每年要編制“財務三表”,還要編制事業(yè)報告。當本校學生或其他利益相關者要求查閱這些財務信息時,學校法人必須提供閱覽。這一變化打破了學校法人財務信息的“孤島”狀態(tài),架起了外部監(jiān)督的信息通道,但也必須看到,學校法人財務信息公開的程度、具體的公開方式等仍由學校法人自主決定。2014年的修法賦予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檢查學校法人業(yè)務和財產狀況、要求學校法人提交報告的權力,有效遏制了學校法人濫用自主權的情況。

        (三)加強私學行政強制性

        2004年的修法通過將私立學校審議會成員構成審查權下放到都道府縣,促進審議會功能的有效發(fā)揮。修訂前的法律對私立學校審議會的成員資格、構成比例和推薦手續(xù)等有詳細規(guī)定;修訂后這些內容的決定權下放到各都道府縣,地方有權根據本地狀況和需要組織審議會,有助于提升私立教育行政管理的針對性。

        2014年的修法是從維護私立學校公共性出發(fā)而采取的負向措施,主要是細化和明確各級私學行政部門采取強制命令的相關規(guī)定,以理順私立學校的退出機制。法律修訂前,對于存在嚴重問題的學校法人,文部科學省認為可以通過行政指導督促其改善,因而僅賦予文部科學省行政指導權和保留收益性活動方面的強制命令權。由于行政指導不具法律約束力,出現嚴重問題時學校法人拒絕行政指導的可能性增大,問題得不到有效改善,以致學校面臨解散。修訂后的法律轉變了對學校法人自主性的看法,賦予教育主管部門從行政指導到發(fā)出解散命令期間介入學校法人的權力。教育主管部門可以從保護學生利益的角度出發(fā),要求問題嚴重的學校法人“限期整改”,可采取停止招生、解聘理事等強制性措施。

        四、學校法人制度改革的影響

        學校法人制度改革對私立學校的影響,集中體現在治理水平提升和財務信息透明度增強兩個方面。

        (一)學校法人治理水平有所提升

        學校法人制度改革的一項重要措施是改善運營管理制度,最終表現為學校法人治理水平的提升。為落實新修訂的《私立學校法》,日本學校法人紛紛采取行動。

        第一,修訂學校法人的“捐贈行為”?!熬栀浶袨椤笔墙y(tǒng)領學校法人及其所設立私立學校的“憲章”,集中反映了學校法人經營管理的基本取向和治理結構。根據法律要求,學校法人結合實際修訂、調整“捐贈行為”,限定理事數量、選任方法和任務職責等,明確決策機構與業(yè)務執(zhí)行機構的職責,促進經營管理與教學的協調、統(tǒng)合。

        第二,分離決策機構與業(yè)務執(zhí)行機構。鑒于日本私立學校來源的多樣化和法人制度安排的變遷路徑,學校法人理事長與校長的關系呈現多樣化,既存在理事長與校長分別任用、由校長全權處理學校法人業(yè)務或專門負責教學的情況,也存在理事長和校長由同一人擔任*山崎博敏:《大學法人理事會の役員構成とその構造変化》,《大學論集》1996年第25集,第303-320頁。,決策層與執(zhí)行層界限模糊、理事會監(jiān)督職能弱化、校長領導力發(fā)揮受限的情況。改革后,學校法人各組成部分之間的分工和職責進一步明確,理事、監(jiān)事和評議員會之間的制約機制進一步增強。例如,學校法人立教學院針對法律修訂后的要求,分兩個階段對本法人的“捐贈行為”進行修訂,擴大理事遴選范圍,增加附屬中小學理事席位;規(guī)定理事長實行常任制;擴大理事會掌管事務范圍(從10項增加到16項),同時增設常務理事會和教學常務會,前者主要負責學校法人業(yè)務的執(zhí)行、討論重要事項,后者主要負責協調法人及其所設置私立學校的教育教學事宜,明確區(qū)分了決策機構和執(zhí)行機構。

        第三,強調發(fā)展戰(zhàn)略規(guī)劃的制定和實施。學校法人制度改革體現出較強的市場主義取向,強調學校法人的“自我責任”*胡國勇:《從追求“公共性”到強調“自我責任”——日本私立大學學校法人制度的形成與改革》,《教育發(fā)展研究》2009年第8期,第64-69頁。,這就要求理事會有明確的經營方針。在政策推動和教育市場的雙重壓迫下,學校法人更加注重發(fā)展戰(zhàn)略規(guī)劃的制定。據日本私立大學協會的調查數據顯示,2006年制定了中長期規(guī)劃的私立大學占24.8%(有效樣本為298所),到2010年增加到55%,另有40%的私立大學正在制定或準備制定中長期戰(zhàn)略規(guī)劃(有效樣本為278所)*日本私立大學協會附置私學高等教育研究所:《財務、職員調査から見た私大経営改革》,2015-05-12,http://www.shidaikyo.or.jp/riihe/result/pdf/2010_p02.pdf。。為保障中長期戰(zhàn)略規(guī)劃的制定和實施,學校法人從管理組織架構、管理人才培養(yǎng)和戰(zhàn)略規(guī)劃內容設定等方面著手進行調整:專門設置事務局或類似部門,發(fā)揮中介作用,連接法人管理層與學校教學層;注重事務職員的專業(yè)化培養(yǎng),以提高其對理事會決策的支撐作用;中長期戰(zhàn)略規(guī)劃的內容設定更為多樣,強調以發(fā)展目標為導向的統(tǒng)籌經營與教學。

        (二)學校法人財務信息透明度增強

        自2005年實施修訂后的《私立學校法》以來,公開財務信息的學校法人數量不斷攀升,財務信息公開方式也更為多樣,大大提高了社會獲取學校法人財務信息的便捷性。

        第一,擴大財務信息公布的對象。根據文部科學省公布的《學校法人財務信息等公開狀況調查》,2004年向社會公開財務信息的學校法人占82.6%,2015年所有文部科學省主管的學校法人*學校法人所設置私立學校的層級不同,行政主管部門也有所區(qū)別。按照法律規(guī)定所設立的私立學校最高為私立大學或高等專門學校的學校法人(可同時設立其他類型的私立學校)由文部科學省管轄,設立私立中小學、專修學校以及各種學校的學校法人由各都道府縣知事管轄。都公開了財務信息。

        第二,提高社會獲取相關信息的便捷性。2005年近七成學校法人通過學校宣傳手冊等公開財務信息,但擴散的范圍相對有限;2015年幾乎所有的學校法人(99.8%)把財務信息公示在學?;蚍ㄈ说闹黜撋?擴大了信息獲取空間和對象。

        第三,豐富財務信息公開的內容。比較2005年和2015年的信息公開情況可以發(fā)現,公開的財務信息覆蓋“財務三表”、事業(yè)報告和監(jiān)察報告,不同的學校法人對財務信息公開有所偏好。多數學校法人對“財務三表”中的資產負債表和收支表的態(tài)度相對開明,而對資產目錄把持得比較緊。2005年僅18.7%的學校法人公開了財產目錄,15.5%公開了監(jiān)察報告,30.5%公開了事業(yè)報告,七成以上的學校公開了資產負債表和收支表;到2015年,絕大多數學校法人都公布了“財務三表”、事業(yè)報告和監(jiān)察報告*數據來自文部科學省的《平成17年度學校法人の財務の公開狀況に関する調査結果について》《平成27年度學校法人の財務情報等の公開狀況に関する調査結果について》,2017-02-14,http://www.mext.go.jp/a_menu/koutou/shinkou/07021403/__icsFiles/afieldfile/2016/03/11/1355974_02.pdf。。可見,日本學校法人財務信息的透明度明顯提高,為推進社會評估工作打下基礎。

        日本學校法人制度對規(guī)范私立學校的辦學行為、確保私立學校的公共性和保護私立學校的自主性,都具有積極的意義。面對形勢的變化,日本對私立學校法人制度作出適當調整,提升了私立學校的內部治理水平和信息透明度,有利于更好地保護師生權益。這一做法對我國民辦教育制度建設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尤其是《民辦教育促進法修正案》頒布后,民辦學校分類管理工作得以全面鋪開,關注的焦點將落在如何科學推動、有效監(jiān)管上。日本的做法是:第一,單獨設置一個新的法人類型,針對私立學校的特性調整法人制度的相關規(guī)定,提升私立學校治理的有效性;第二,出臺配套的財務管理制度,使私立學校財務管理有章可循,既提供防范私立學校財務風險的工具框架,又便于社會各界人士了解私立學校,進而形成社會共同監(jiān)督的良性機制。研究日本私立學校相關法律的制定與修訂,對我國民辦教育政策的完善具有啟發(fā)意義,有利于推進民辦教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1] 楊挺,龔波.論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背景下的學校法人身份問題[J].教育研究,2012(5):31-35.

        [2] 中國駐日本大使館教育處.日本的公益法人制度與私立學校的運營[J].世界教育信息,2004(Z1):34-36.

        [3] 董圣足.中外學校法人分類比較研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1):84-91.

        [4] 候永鑫.大正、昭和前期(1912—1945)日本私立大學發(fā)展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0.

        [5] 文部科學省.學制百年史資料編[EB/OL].(2015-04-20).http://www.mext.go.jp/b_menu/hakusho/html/others/detail/1317930.htm.

        (責任編輯 毛紅霞)

        Corporate System of Japan’s Private Education Institution: Originality and Reform

        LI Jianmin

        (ResearchCenterforBasicEducationatNationalInstituteofEducationScience,Beijing, 100088,China)

        The corporate system of Japan’s private education institution was established during the post-war democratic educational reform, which wa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Japanese private education and the needs of social reform. It is the key arrangement in the legal system of private education, aiming at maintaining the autonomy and publicness of private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he formation of the corporate system has its institutional and realistic basis, which constitutes the background of its frame and reform policies. Entering into the 21st centur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wice revised thePrivateSchoolsAct,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governance and management of the corporate system of private education institution. As the result, the level of governance and the transparency of financial information hav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non-governmental education; private education institution; corporate system;PrivateSchoolsAct; Japan

        2017-02-27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資金青年項目(GYD2016009)

        李建民,女,黑龍江依蘭人,助理研究員,教育學博士,研究方向為民辦教育政策和普通高中教育。

        10.3969/j.issn.1671-2714.2017.03.001

        猜你喜歡
        財務制度學校
        黨建與財務工作深融合雙提升的思考
        論事業(yè)單位財務內部控制的實現
        淺探遼代捺缽制度及其形成與層次
        欲望不控制,財務不自由
        水利財務
        簽約制度怎么落到實處
        構建好制度 織牢保障網
        一項完善中的制度
        學校推介
        留學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奇妙學校
        亚洲精品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中文人成影院| 久久av一区二区三区下|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无线| 国产亚洲成人av一区| 亚洲精品一区国产欧美| 少妇三级欧美久久| 成人免费丝袜美腿视频| 国产黄色一区二区在线看|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a级国产乱理伦片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亚洲国产av自拍精选| 日韩精品人妻系列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 色94色欧美sute亚洲线路二| 国产自产拍精品视频免费看| 全部亚洲国产一区二区| 99无码熟妇丰满人妻啪啪|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第一页一区| 在线无码精品秘 在线观看| 蜜臀人妻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 欧美精品欧美人与动人物牲交| 中国凸偷窥xxxx自由视频|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创 | 午夜天堂精品久久久久|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出轨| 亚洲色AV天天天天天天| 尤物精品国产亚洲亚洲av麻豆| 亚洲欧美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成人yellow| 风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粉嫩av一区二区黑人| 午夜大片在线播放观看| 一本无码av中文出轨人妻| 日韩AV无码免费二三区| 亚洲天堂av中文字幕| 免费不卡无码av在线观看| 国精产品一品二品国在线| 黑人巨大亚洲一区二区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