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汪曾祺的小說世界”文化沙龍
汪曾祺/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6年4月/ 9787020105229/ 120元
汪曾祺(1920-1997),中國當代文學大師級作家,在小說、散文、戲劇創(chuàng)作領域皆有成就。1940年開始文學生涯,起點高,創(chuàng)作時間長,創(chuàng)作門類多,作品質(zhì)量高。代表作有小說《受戒》、《大淖記事》、散文集《蒲橋集》、京劇劇本《沙家浜》(主要編劇之一)等,在國內(nèi)及海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當代最具名士氣質(zhì)的文人”。
2016年5月29日,由人民文學出版社聯(lián)合北京閱讀季、騰訊文化、西華書房共同主辦的“走進汪曾祺的小說世界”文化沙龍在北京西華書房召開。
汪曾祺先生的子女汪朝、汪朗、汪明在沙龍現(xiàn)場作了非常珍貴的分享。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秘書長楊早,著名文學評論家王干,原《北京文學》副主編、作家出版社編輯部主任興安,也分享了各自心目中的“汪曾祺的小說世界”。
沙龍現(xiàn)場,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社長李春凱還向北京市西城區(qū)第一圖書館館長閻崢與北京市西城區(qū)“閱讀推廣+”理事長郭斌贈送了新近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汪曾祺小說全編》。
汪曾祺先生是中國文壇大師級作家,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當代最具名士氣質(zhì)的文人”,在小說、散文、戲劇創(chuàng)作領域皆卓有成就。近日,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多年的《汪曾祺小說全編》終于面世。
《汪曾祺小說全編》是正在編輯中的《汪曾祺全集》的“小說卷”,是五年來參加“全集”工作的學者、編輯、汪先生家人以及所有提供幫助的人們共同努力的一個豐碩成果,為了滿足讀者閱讀小說的需求,先行出版。
一、《汪曾祺小說全編》堪稱“迄今為止搜羅最全的汪曾祺小說總集”。
從1940年創(chuàng)作的第一篇小說《釣》開始,汪曾祺一生創(chuàng)作小說180余篇。這次新增補汪曾祺小說27篇(比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汪曾祺全集》增加了27篇小說),其中24篇創(chuàng)作于民國時期。汪曾祺小說創(chuàng)作起步于西南聯(lián)大,他的老師沈從文對其創(chuàng)作的影響很大。汪曾祺出手不凡,寫于民國時期的小說,即如新增補的24篇早期小說中的《翠子》《除歲》《燈下》《最響的炮仗》《驢》等,都是很圓熟的短篇精品,藝術質(zhì)量相當高,與《雞鴨名家》《老魯》《落魄》等同樣寫于40年代、早已被公認的那些名篇具有相同的品質(zhì),更不輸于他后來贏得文壇聲譽的《受戒》《大淖記事》。而這兩篇小說在80年代文壇是曾引起震動的。由于“文革”粗暴斬斷了中國文學自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的發(fā)展脈絡,以至于“新時期文學”最初的創(chuàng)作,如“傷痕文學”“知青小說”,都還是對現(xiàn)實政治的簡單粗淺的回應——而汪曾祺小說一出現(xiàn),令當時的作家們驚艷:原來,小說可以這樣寫!這樣不急不火、溫文爾雅,這樣云淡風輕,這樣有韻致,這樣有文化!以為文壇出了一個新人!——殊不知汪曾祺早在民國時期就已經(jīng)是一個成熟的、有成就的小說家了!
實際上,80年代汪曾祺是接續(xù)了其40年代小說創(chuàng)作,他不是“新人”,他是復生。他將“文革”斬斷了的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由魯迅、胡適、周作人、沈從文這些人開創(chuàng)的中國新文學源流疏浚、接引了下來。他承上啟下。這個文學史意義是很大的。有意思的是,他八十年代的創(chuàng)作,有許多篇是40年代小說的改寫、重寫、擴寫。比如《異秉》,1947年寫過,1980年又重寫;《職業(yè)》,1947年寫過,1982年又重寫;比如《復仇》,同一個題目也前后寫了兩個版本——核心故事是一個,敘述完全不同;《戴車匠》也是同題寫了兩遍……這次將這些小說都收入了,對比著看,讀者,特別是寫作者、研究者更會從中有所發(fā)現(xiàn)。
新增27篇小說,有的是近年來學者發(fā)現(xiàn)并提供的,有的是汪先生家屬找到的,像《葡萄上的輕粉》《鎖匠之死》《八寶辣醬》是在一校、二校甚至是通讀時才發(fā)現(xiàn)的——我們興奮,樂壞了,趕緊收進來。多找到一篇,汪曾祺小說世界就多了一片風景!而所有這些新增補小說,都是經(jīng)過“全集”編委們一致認定的汪曾祺作品。有異議的如《療養(yǎng)院》一篇,經(jīng)慎重考慮 ,暫不收入。
二、《汪曾祺小說全編》底本可靠,校訂認真,逐篇題注,編印精良,是汪曾祺小說的新善本。
本書收入的180余篇小說,無論以往圖書市場上有多少選本、集子,我們重新搞。我們回到汪曾祺小說原發(fā)報刊去一篇一篇查找,最終做到了:一律以最初發(fā)表的版本為底本(個別未發(fā)表的篇章以手稿編入),底本有錯漏難解之處,輔以汪曾祺先生生前出版的有口碑的幾個小說集以及手稿作為“可靠版本”進行訂正,確保為讀者提供一個原汁原味而又編校精良的汪曾祺小說讀本。全部小說按創(chuàng)作時間(輔以發(fā)表時間)排序,每篇都有題注,標明原載報刊、收入集子以及筆名、內(nèi)容改動等版本信息,為讀者深入了解汪曾祺小說出版情況提供必要幫助。
為了守住底本規(guī)矩,我們在全國南北各大圖書館搜求,踏破鐵鞋,這是一個相當艱巨的任務;??毙S單淖?,也是考驗細心耐心的慢功夫,拿著放大鏡,攤一桌書,是經(jīng)常的情景,常常為辨認了一個字、校正一個字而欣欣然——比如,《侯銀匠》有一句“老大愛吃硬飯,老二愛吃軟飯,公公婆婆愛吃燜飯”,我們編者總覺不對,雖然歷來各種版本都是“吃燜飯”。后來通過掃描原稿放大了看,發(fā)現(xiàn)“燜”字實應為“爛”字。汪先生手稿常是繁簡夾雜,此處應該是繁體的“爛”,右邊的“門”字給簡化了;而且從上下文看,“硬”“軟”描述的都是米飯的軟硬程度,“爛”比“軟”更甚一層;如果是“燜”,忽然變作煮飯的方式,邏輯上也不對——一字之易,頗費思量。而類似的情況太多剝落或漫漶,許多字難以辨識,編者經(jīng)常要跑不同的圖書館去找另一份同期報刊,互相對照以確定一個字……所以,為什么“全集”編了這么久,好多汪曾祺先生的“粉絲”迫不及待地問,這可能就是答案之一吧。
慢慢編,這份細心耐心也是出于我們對于工作的一份誠心、對汪先生的一片虔敬之心?!螞r汪先生是一位對文字特別講究的作家!
三,溫情脈脈——汪曾祺的小說世界
與許多作家因洞悉所謂“世道人心”而變得冷峻不同,汪曾祺溫情脈脈。
小說家都有自己的獨特的藝術世界。在汪曾祺小說中,高郵、西南聯(lián)大、農(nóng)科所、京劇院,是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四大背景。高郵是汪曾祺的故鄉(xiāng),1920年他在那里出生,那里的風物人情構(gòu)成汪曾祺小說最鮮明的藝術特質(zhì);四十年代在西南聯(lián)大,他接受高等教育,獲得現(xiàn)代的、世界的眼光以及文學寫作技藝;五十年代末他戴著“右派”帽子下放到農(nóng)科所,在接受勞動改造過程中進一步了解中國社會;“文革”中他被調(diào)去參加“樣板戲”《沙家浜》的創(chuàng)作,一度的“榮寵”終究不能溺惑作家良知。后來他的寫作總是與政治喧囂保持距離,卻與日常生活、民間風習、悠遠傳統(tǒng)親昵褻玩。他心懷悲憫與敬意,將溫潤仁愛、自然通脫的人性優(yōu)美的光輝,暖暖地彌散于小說中,他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是恰切的。
汪曾祺是寫中短篇小說的高手,名篇頗多,曲高韻雅,情趣盎然,其散文化的小說創(chuàng)作,別有格調(diào);他的藝術修養(yǎng)極為全面深厚,既傳統(tǒng)又現(xiàn)代,中西合璧,雅俗共賞,有人說他是“中國當代最具名士氣質(zhì)的文人”。
汪曾祺的小說世界是溫潤、溫暖的,也是寬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