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鐵城
詹都今何在(之三)
■ 洪鐵城
天青坑山莊
行文至此,我要回頭再說一下在《金華詹都詹氏宗譜》上寫著的始祖詹萬一公。早在780年前,他會同傅姓、李姓、白姓朋友,同井而居于金華鳳凰山腳的白溪村。而且,《浙江省金華市地名志》記載,傳說還有楊、金、何、葉等姓氏入住,至今尚有“楊泉頭”地名存在。這是一個極為了不起的事情,在整個中國古代村莊建設(shè)史上是罕見的,堪稱孤例。
對古文化感興趣、有研究的人都知道,中國古村落形成最主要的原因及其特征,是獨姓家族聚居。這方面實例多如牛毛,數(shù)不勝數(shù)。我在此僅舉一例—磐安縣櫸溪村,孔姓人聚居??仔杖藶槭裁床肪哟说啬??1993年出版的《磐安縣志》寫得一清二楚:“宋建炎三年(1129年),孔子四十八世孫大理寺評事孔端躬偕兄衍圣公端友扈從宋高宗南渡至杭,端友徙居西安(今衢州市)為孔氏衢州南宗,端躬仍從駕至臺州而寓居婺州永康之櫸川(今為磐安縣磐峰鄉(xiāng)櫸溪村),為孔氏婺州南宗?!庇谑牵锥斯訉O世世代代八九百年住至今日??仔宅F(xiàn)占全村總?cè)丝诘?5%。櫸溪村以“婺州南宗,孔氏闕里”為主題,已成為磐安旅游的一張金名片。
獨姓家族聚居,多因人口遷徙而出現(xiàn)。究其原因,有的因為逼于戰(zhàn)亂出來擇地卜居,有的因為經(jīng)營工商業(yè)定居下來,有的因為遁世而隱居,有的因為秩滿而留住,有的因為愛慕山川秀麗,有的因為游學(xué)拜師,有的因為逃荒謀生,等等??锥斯獙儆诙菔离[居;詹、傅、李、白四姓朋友屬于愛慕山川秀麗。然而破常規(guī)的是四姓同井而居,我認為除了山川秀麗,他們內(nèi)心深處定然還有另外一些重要因素,比如白溪是“詹都舊址”,與詹公有千百年的緣分;比如“白溪埠”是碼頭城市,不但“可居、可田”,而且還可以經(jīng)商做生意,是“可啟后,可開先”的、真正的“不拔之基”。
由于這個原因,后來有多達60多個姓氏陸續(xù)遷居白溪村,至今尚存35個姓氏。35個姓氏的現(xiàn)狀為:男性人口各占全村總?cè)丝诘慕Y(jié)構(gòu)比例萬一公偕友四家,詹姓16人1.6%,傅姓7人0.7%,李姓22人2.2%,白姓沒有了,無文字記載,或許在災(zāi)難中全族人消失,或許后來陸續(xù)外遷;另有葉姓130人13.0%,何姓51人5.1%,胡姓36人3.6%,王姓30人3.0%,朱姓30人3.0%,潘姓21人2.1%,嚴姓17人1.7%,陳姓16人1.6%,盛姓15人1.5%,張姓14人1.4%,賈姓10人1.0%;余下是10人以下的姓氏,有金姓7人、謝姓7人、邵姓6人、沈姓5人、翁姓5人、吳姓5人、蔣姓4人、徐姓4人、鄭姓4人、楊姓4人、孫姓3人、杜姓3人、孟姓3人、俞姓3人、范姓2人、黃姓2人、馬姓2人、夏姓2人、余姓1人、莊姓1人、歐陽姓1人,共計498人(另有女性500多人,共計村民1000人)。為什么會這么多姓氏呢?江山廿八都鎮(zhèn)有100多個姓氏,是因為位于三省交界的軍事隘口位置,有幾個朝代傷兵留居的原因;而白溪除了風(fēng)水寶地、商埠原因之外,很有可能是遭遇洪災(zāi)、瘟疫之后幸存的古詹都遺民留居,他們很多早于萬一公四友,即上述金華地名志上寫的白溪原住姓氏。
最后,不能不重寫一筆的是《詹都詹氏宅圖》上畫著三個“仁德堂”,一個“聚德堂”。這一點特別抓我眼球。為什么?我讀之再三最后從中讀出:詹姓造的是“聚德堂”,傅、李、白三姓各一個“仁德堂”。因為,如此四姓同井而居,各有祭祀、聚會場所,分得開、合得攏,公平合理,老小無欺。我問村人,不同姓氏之間吵不吵架?回答是從來不吵架。我相信。因為這張圖,是他們四姓祖先留給自己子孫后代的、各姓氏之間和睦相處的協(xié)議書、保證書、告誡書,相當(dāng)于村規(guī)民約。故此,在某種角度解讀,我認為白溪不但是多姓氏和睦相處的活化石,同時也相當(dāng)于多民族和睦相處的活化石。因為,在大家身上流淌著同樣的炎黃子孫的血。這張《詹都詹氏宅圖》是絕無僅有的;白溪多姓氏原始型聚居,是破天荒的佳例!
阿蘭·德波頓在他《幸福的建筑》中國版《序》的最后一段寫著:“要我來建議中國的新建筑應(yīng)該是什么樣子是決無可能的—而且非常冒昧無禮。不過,有一點似乎可以肯定的:你只有在弄清楚了中國想要成為什么樣的國家以及她應(yīng)該秉持什么樣的價值觀之后,才有可能來討論中國的建筑應(yīng)該是什么樣子?!蔽医柽@位比我年輕二十多歲的英倫才子型作家的聰慧說一句:我們只有在弄清楚了想要成為什么樣的古村落以及應(yīng)該秉持什么樣的價值觀之后,才有可能討論古村落旅游應(yīng)該怎樣開發(fā)。
這也是我?guī)资陙韽某鞘幸?guī)劃工作需要出發(fā),持續(xù)不斷地研究古村落,并硬擠時間寫此長文的原因。(全文完)
古樟樹群
碗店橋遺址
人物介紹
洪鐵城,1942年生,東陽人,建筑學(xué)博士、教授?,F(xiàn)為浙江仙客來旅游規(guī)劃設(shè)計研究院院長,中國建筑學(xué)會資深建筑師、中國民族建筑研究會專家委員會專家、多個城市規(guī)劃委員會成員。從事城市規(guī)劃建筑設(shè)計五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