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泳 梁發(fā)深 覃正華 李超勝 覃可杰
[摘要]本文針對防水保護層的傳統(tǒng)施工方法進行分析,通過自主研制出一種基坑斜面防水層之保護層施工方法對工程不同基礎形式防水層進行施工,解決了傳統(tǒng)細石混凝土保護層施工經常出現(xiàn)的高費用、低效率和進度慢的問題。該方法對此類傳統(tǒng)施工工藝進行革新、改進,采用自重輕、宜加工的鍍鋅鐵皮卷材進行防水保護層施工,減少費用的同時縮短工程施工工期,保證作業(yè)人員安全。
[關鍵詞]高傾角斜面基礎;防水保護層;鍍鋅鐵皮
隨著城市化的發(fā)展,城市居住人群的增多,城市高樓拔地而起,使得城市用地越來越緊張,而地質復雜的情況也會增加很大造價,因此,我們需要根據(jù)不同的地質情況和樓房的使用特點進行地基基礎設計。目前,相關的防水層研究主要針對橋梁、公路和隧道等方面,基本沒有涉及到房屋建筑不同基礎形式產生的高傾角斜面基礎的施工。因此,本文針對不同基礎形式產生的高傾角斜面基礎的施工進行傳統(tǒng)工藝的改進和創(chuàng)新,形成一種基坑斜面防水層之保護層施工方法。
1.工程概況
百色干部學院(一期工程)項目具有施工范圍內筏板基礎、獨立基礎、獨立樁承臺基礎等各種基礎形式,并存在眾多高傾角基礎斜面,如:筏板側斜面、電梯基坑側斜面及集水井基坑側斜面等,其斜面傾角≥45°且高度均大于1000mm,超出工人的單臂有效作業(yè)距離。對于這些基礎,設計上均要求對防水層進行加做保護層施工,使得施工繁瑣,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工期也相應增加。
2.傳統(tǒng)施工方法
傳統(tǒng)做法:在已有的防水層上加鋪一層50厚C20細石混凝土抹壓找平作為保護層。施工過程中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的防水保護層傾斜角度在30。左右時基本能滿足保護防水層的要求,通過細石混凝土保護層自身重力作用,施工相對容易操作,完成后容易穩(wěn)定“成活”,能較好的起到保護防水層的作用;在防水保護層傾斜角度≥45°的條件下,在已有斜面防水層上敷設細石混凝土保護層的施工難度大,施工費時、費力,對于防水層細石混凝土保護層的敷設、抹壓質量影響很大。項目組認真研究防水保護層的傳統(tǒng)施工工藝,因地制宜,對傳統(tǒng)施工工藝進行總結分析不足,并提出改進措施。在已有的防水層上加鋪一層50厚C20細石混凝土抹壓找平作為保護層,主要難度在于:1)作業(yè)斜面無法提供安全有效的落腳點和工作面,操作人員需要借助特制的腳手架方可進行安全作業(yè),從而增加工程造價,增加工作量,且特制的腳手架通用性差,使用次數(shù)少,性價比差;2)斜面的傾角越大細石混凝土越難穩(wěn)定操作,質量也不容易控制,作業(yè)時間較長,人工費高;3)多數(shù)防水層為憎水材料,表面相對光滑,細石混凝土保護層與基層粘接力不足、易脫落,致使防水層得不到很好的保護;4)細石混凝土保護層屬于“濕”作業(yè),工程量較大,材料運輸較困難,投入較大,也會產生較多建筑垃圾,影響生態(tài)環(huán)境;5)細石混凝土需要保濕保溫養(yǎng)護,達到一定強度才能進行下一道工序,既浪費水資源也對基礎部分的總體進度安排有一定影響。如何有效保護防水層完好性,減少保護層施工周期,保證工序搭接連貫,避免工藝性工期延誤,成為工程中急需解決的難題。
3.方案分析及分析
針對傳統(tǒng)防水保護層施工方法的不足以及按時保質保量完成施工合同,需進行工藝革新和改進,研制出一種新型高傾角斜面基礎防水保護層的施工方法。
3.1施工工藝流程
高傾角基礎斜面防水層保護面層施工方法的工藝流程為:施工準備-鍍鋅鐵皮下料加工-就位調整-粘貼固定-修剪補邊-隱蔽驗收并進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3.2施工材料加工
鍍鋅鐵皮具有柔韌性和可塑性好的特性,在施工場外或加工廠內,依據(jù)基坑內部的幾何尺寸將鍍鋅鐵皮進行剪裁下料,壓制、拼裝成梯臺式定型化基坑防水層保護罩,如圖1。
技術方案:該保護罩形狀為杯口式中空倒梯臺形,具有五個面,對應保護基坑的四個斜面以及底面。其斜面與斜面之間活動搭接組裝成型,可根據(jù)防水層和基坑內部的幾何尺寸進行一定的微調以適應尺寸偏差。該施工方法,利用保護層定型化的原理,采用場外預制加工,場內快速安裝的施工流程,節(jié)省施工用地,騰出施工空間,縮短施工周期,節(jié)約土地資源;在防水層表面提前涂刷粘接劑,使用牽引機械設備,將鍍鋅鐵皮卷材在防水層表面牽引展開,并完成保護層就位、鋪貼、整平裁剪的工作。技術方案:將鍍鋅鐵皮卷材放置在坑底的固定裝置上,坑頂設置牽引設備(如卷揚機),通過繩索機械牽引,將鍍鋅鐵皮展開,并牽引至坑頂指定位置,通過錨具固定在基坑頂部。在基坑內,按照斜面的長度或斜高,將卷材下料裁剪,鋪設于斜面防水層上。依靠鍍鋅鐵皮的剛度與自重與防水層通過粘接劑粘結牢固。此方法有效減少高斜面的施工難度,無需搭設腳手架,使施工完成后無腳手眼,同時,避免對防水層的二次踩踏、破壞,減少漏水隱患,減少措施費的投入。
3.3實施步驟
1)保護層備料:按應施工基坑防水層斜面面積定制延伸性好的厚度為0.35mm~0.5mm的鍍鋅鐵皮作為保護層;2)在防水層斜面上粘貼保護層:將鍍鋅鐵皮一面涂覆502膠水,鋪設在斜面防水層外;3)修剪補邊:按現(xiàn)場實際情況進行修剪并在細部搭接處使用少量鍍鋅鐵皮補邊。重復上述步驟,完成基礎承臺、基礎梁側立面等高傾角斜面防水層保護層施工。作為保護層,也可以將厚度為0.35mm~0.5mm的鍍鋅鐵皮通過拼接,再用50mm~70mm寬度的封口膠帶粘貼構成,但應注意拼貼時鍍鋅鐵皮每邊搭接應≥10mm。
4.結語
本方法的施工具有一下優(yōu)點:可將傳統(tǒng)防水層保護層的施工轉變成定型化、工具化的制作及安裝過程;將傳統(tǒng)濕作業(yè)轉變?yōu)轭A制拼裝、場外加工等干作業(yè)法施工;工廠化預制加工能有效減少建筑垃圾的產生,鐵皮廢料可回收再利用;鍍鋅鐵皮薄,自重輕,具有二次轉運方便、鋪放迅速、體力勞動強度小,易與基層卷材緊密結合,方便施工、省時、省力;工藝簡單,便于操作,對原結構沒有絲毫破壞,符合建筑節(jié)能低碳和經濟適用的原則和要求。本方法適用于以下工程部位的施工:基礎工程≥45°斜面上防水層的保護層;承臺、基礎梁類基礎型式的側立面上防水層的保護層;改性瀝青防水卷材、高分子防水卷材等卷材類防水層面;不需長期暴露在空氣中的防水層的保護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