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錯誤分析這一二語習得研究流派雖然已不再受到追捧,甚至被認為是“過時”的一種研究理論。學習者在語言習得過程中制造錯誤是必然的,教學雙方需要正視錯誤的發(fā)生,并解決錯誤,才能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語言的習得。本文從錯誤分析概念的發(fā)展過程、理論及應用幾個部分對錯誤分析的相關研究文獻進行梳理回顧。
【關鍵詞】錯誤分析 文獻
【Abstract】Error Analysis theory is no longer popular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field, even concerned as ‘out of fashion. While it is necessary that learners make errors during language exquisite process, both teachers and learners need to face up and solve errors to master a language in its true sense. This paper reviews related literates in different aspects from error analysis conceptual develop progres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searches.
【Key words】Error Analysis; Document
一、前言
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通常都是抱持一種“出現(xiàn)錯誤就是學習不認真或是知識點沒有完全掌握”的態(tài)度,老師和學生對于錯誤都持有消極的負面的看法。然而,錯誤是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換句話來說錯誤是學習過程中必要的產物。任何一門知識的學習都離不開錯誤,我國學者高遠曾說過“人類學習基本上是一個犯錯誤的過程。各種各樣的錯誤構成了任何技能或知識學習的重要方面?!痹趯W習語言的過程中,錯誤對于學習者來說尤為重要,如果學習者不犯錯誤,不從外界或自身對錯誤給予的反饋中得到提高的話,他們學習語言的進程反而會因此受阻,而不是加快學習的效率。因此,錯誤對于學習者和教育者來說不應該是消極的影響,而應該是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表現(xiàn),表明學習者正處于學習語言的過程中。
二、概念發(fā)展過程
錯誤分析(error analysis)出現(xiàn)于20世紀60年代末期,國內外眾多學者如J. Norrish(1983)、高遠(2002)都認為 S.P. Corder是錯誤分析這一理論流派的建立者。S.P. Corder首先依據(jù)認知心理學系統(tǒng)地解釋了錯誤在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的意義,闡明了學習者錯誤的性質、意義和分類并且提出了一套比較完整的進行錯誤分析的方法。根據(jù)Corder在其所著的《錯誤分析與中介語》一書中所寫的,我們可以得知在錯誤分析開始出現(xiàn)的上世紀六十年代末,行為主義是二語習得研究領域中占主導地位的理論流派,因此錯誤在當時被認為是母語語言習慣代入到新語言中所產生的結果。在錯誤分析興起之前,對比分析是應用語言學二語習得領域廣受歡迎的理論,根據(jù)Corder的觀點,對比分析是負責發(fā)現(xiàn)并描述學習者母語與二語之間的區(qū)別,而錯誤分析是負責確認預見結果的。換句話來說,對比分析認為通過判定L1和L2的語言結構差別能夠預見學習者在學習該門外語中可能犯哪些錯誤,從而采取措施防止它們出現(xiàn)。對比分析的基本主張是當本族語的“習慣”與所學語言不一樣的時候,學習者會把本族語的語言習慣遷移到所學語言中形成干擾,而錯誤就是這種遷移或干擾的結果。雖然對比分析出現(xiàn)興起于錯誤分析之前,但是隨著研究的深入,學者們發(fā)現(xiàn)對比分析并不能夠預測學習者的全部錯誤,并且有必要對學習者的錯誤進行系統(tǒng)全面的分析,因此對比分析逐漸被錯誤分析所取代。錯誤分析除了承擔著確認所預測結果的任務之外,Corder認為錯誤分析還能夠讓我們了解一些語言學習的心理語言過程;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錯誤分析是心理語言學測量語言學習的一種方法,它能夠給出一些有利于語言學習的策略。
關于錯誤,我們都認為錯誤是一把雙刃劍,在證明學習水平、程度不夠的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習者在已有錯誤的基礎上進步。在Norrish的書中,他提到大多數(shù)教師會把錯誤看作是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象征,或是由于教師沒有將知識徹底講解清楚而出現(xiàn)的結果,又或者是學生沒有進行足夠的練習來夯實所學知識所導致的。而從錯誤分析(Error Analysis, 以下簡稱 EA)理論的視角來看,錯誤是學習過程中必然出現(xiàn)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學習者和教育者不應該避免錯誤的出現(xiàn)。如果將錯誤看作是學習的失敗,則會抑制學習者去嘗試去應用所學語言的興趣,甚至會阻礙學習者找到最合適的學習方法。
在S.P.Corder提出錯誤分析之時指出語言能力所導致的錯誤(error)即為錯誤分析的研究對象,他將錯誤和語言輸出過程中出現(xiàn)的失誤(mistake)區(qū)分開來。Corder認為第二語言學習者的錯誤與第一語言學習者的錯誤一樣,都有系統(tǒng)性的和非系統(tǒng)性的。系統(tǒng)性的錯誤是因缺乏語言知識而產生的,屬于過渡語言能力性質的錯誤,學習者自己改正不了它們,它們叫做“錯誤”(error)。非系統(tǒng)性的錯誤叫做“失誤”(mistake)或運用錯誤,它是因不能運用語言知識而產生的,屬于語言運用性質的錯誤,學習者自己能夠改正它們。說本族語的人經常犯語言運用性的錯誤。失誤對于語言學習過程沒有意義,只有錯誤才能反映學習者使用的語言體系的情況。錯誤分析應該研究錯誤,不研究失誤。不過Corder承認錯誤和失誤很難區(qū)分。
關于錯誤的分類,Corder在1981年指出,當時教師常用的錯誤分類過于表面化,疏漏錯誤,添加錯誤,順序錯誤以及選擇錯誤這四種錯誤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錯誤分類,而只是錯誤數(shù)據(jù)的分類別陳列。而關于錯誤的分類,Norrish提及了四種錯誤,語誤(error)、失誤(mistake)、口誤(lapse)、差錯(slip)。錯誤分析(EA)理論主要關注的是語誤(error),是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沒有掌握某一知識,并且持續(xù)在這個知識運用過程中犯錯。其他三種錯誤都不是持續(xù)會出現(xiàn)的錯誤,失誤(mistake)是指學習者有時正確有時錯誤的使用知識;口誤(lapse)是指學習者因為注意力不集中、沒記住或是記憶模糊而導致的錯誤;差錯(slip)是學習者在課堂上的走神或是不參與導致的。而我國學者羅曉杰則是將錯誤分為三類,在語誤(error)、失誤(mistake)兩類之外,增加了語用失誤(pragmatic failure),他認為語用失誤是由于學習者在交際過程中沒有了解目標語的語言文化、語境或沒有準確使用表達方式和表達習慣而犯的錯誤。在錯誤分析過程中,通常是語誤(error)作為主要分析目標。
關于錯誤產生的原因,根據(jù)Norrish的研究,粗心、第一語言(母語)的影響、翻譯是最常見的三種原因。學者通常認為粗心與動機缺乏相關聯(lián);第一語言對于第二語言或三四語學習者來說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干擾,母語的語法結構、句式組成、使用習慣等會影響學習者對其他語言的理解、學習以及使用;翻譯所導致的錯誤,是由于學習者將目標語言逐字逐句翻譯為自己的母語,不同語言之間的結構、語法、詞匯、使用差異會導致學習者產生錯誤,而這里要指出的是,一語干擾和翻譯是具有差別的,一語干擾是學習者無意識對目標語言產生的影響,而翻譯是學習者有意識利用母語學習二語而產生錯誤的原因。國內學者戴煒棟則將錯誤產生的原因闡述為母語干擾,非母語干擾和其他干擾三種原因。其中母語干擾是指語言學習者將本族語或方言的語言習慣帶到了第二語言(外語)或方言中而造成的錯誤,這與 Norrish所提到的第一語言(母語)的影響大體一致;非母語干擾是指由于對所學語言的理解有錯誤或是一知半解而導致運用語言過程中出現(xiàn)錯誤;根據(jù)戴煒棟的說法,產生錯誤的其他原因是指當學習者在使用所學語言過程中,會出現(xiàn)“精神疲勞、注意力不集中、心情激動時行為因素會抑制人們的實際運用語言能力”等情況,就會導致錯誤的出現(xiàn),并且其他原因也包括當教師過分強調某一知識點時,例如某一語法規(guī)則,學生便會不恰當?shù)卮蠓秶褂眠@一條語法規(guī)則,造成錯誤的出現(xiàn)。
三、國內外相關研究回顧
國內外錯誤分析研究學者在收集錯誤語料過程中,根據(jù)語言教學(以英語為例)的幾個主要教學版塊——聽力、閱讀、寫作、口語分別進行學習者的錯誤分析。回顧目前關于錯誤分析的研究,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針對寫作、口語兩方面的錯誤分析比較常見。在口語部分,盡管在實際交流過程中,局部的正確性與否并不會影響交際的理解,但是交流過程中的錯誤長久下去會影響學習者語言能力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國內外學者對于口語中出現(xiàn)的錯誤進行分類,并且對比口語錯誤與書面語錯誤類型分布上的不同,并且探討口語中出現(xiàn)錯誤的原因。中國學者李冰冰和鄧耀臣二人所做的研究表明中國學習者口語錯誤與書面錯誤類型分布不盡相同。
研究者在寫作部分則是利用學習者所完成的作文作為語料進行分析,從語言學角度來看,國內外學者的研究多集中于冠詞錯誤、介詞錯誤、語篇銜接與連貫錯誤、詞匯錯誤等具體句法錯誤上。還有研究者利用顯性隱性糾錯對比的試驗方法來研究學生寫作錯誤的減少情況。
除了對語言學習各項能力訓練中出現(xiàn)的錯誤進行分析之外,也有學者對學習者的錯誤進行歸因分析,例如英杰,洪洋二人對中國大學生英語習得中的錯誤產生原因進行分析,得出漢語遷移、缺乏跨文化意識等原因。根據(jù)國內外相關研究文獻,閱讀部分通常和詞匯錯誤一同出現(xiàn),香港學者以及以色列學者都對此展開了研究,利用音節(jié)對閱讀中出現(xiàn)的詞匯錯誤進行分析、實驗。
此外,有學者根據(jù)國內外相關的錯誤分析研究進行梳理和對比分析,進行綜述研究,從而促進更進一步的相關研究。汪衛(wèi)紅,熊敦禮二人梳理了近50年來學者對于二語習得中錯誤分析的研究,并且分析了各階段研究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局限性。
同時近年來,各學科的交叉研究逐漸增加深化,錯誤分析借用計算機技術利用語料庫進行研究分析成為了新興的研究趨勢。我國學者桂詩春,何安平,肖旭月等分別利用語料庫及計算機輔助技術進行中國英語學習者錯誤的分析;桂詩春對中國學習者書面英語中的言語錯誤進行了宏觀分析,統(tǒng)計了言語失誤的出現(xiàn)頻率并描繪了言語失誤類型的分布。
四、啟示
通過文獻回顧我們可以看到錯誤分析多是集中于對某一類錯誤的獨立分析,如口語中介語錯誤、銜接錯誤、冠詞錯誤等,很少有學者提升高度進行語篇角度的錯誤分析,同時也很少有學者將研究視角微觀化對二語學習者的拼寫錯誤等微觀問題進行分析。橫向來看,錯誤分析開始利用其他學科的技術進行交叉研究,近年來很多錯誤分析的研究都是基于語料庫及其輔助軟件進行。
然而隨著各項研究的深入細致化,逐漸有學者提出了關于錯誤分析理論的批判觀點。有學者認為忽視學習者的語言能力,不研究學習者中介語的全面情況對于語言學習理論來說是非常致命的;同時錯誤分析把注意力集中在具體語言上,忽視了語言的共性。錯誤分析注重于學習者的運用方面,這既是它的特點也是不能夠持續(xù)發(fā)展的原因之一。但是錯誤分析并不是完全被否定,關于是否糾正錯誤這一問題,國內外學者對此提出很多不盡相同的研究。Norrish 認為語言教師對待錯誤的態(tài)度是由教學活動而決定的,在真實環(huán)境中流暢的語言還是準確的語言最重要這一觀點會影響教育者對于錯誤的態(tài)度以及是否糾正錯誤。
在錯誤分析過程中,糾正錯誤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否應該這對錯誤進行改正,什么時間最適合去改正錯誤,用什么樣的方法修改錯誤都是錯誤分析領域相關研究探討的熱點問題。學者 Hendrickson在1978年提出5個問題,外語學習者的語言錯誤是否應該進行糾正、怎樣糾正、應糾正哪些錯誤、何時糾正、由誰糾正這五個問題對于糾正錯誤這一問題起到了架設起研究框架的作用。有些教育者認為當錯誤出現(xiàn)就應該立即進行糾正,有些學者則認為如果對每一個錯誤都進行立即糾正修改并不能夠起到糾正錯誤的根本目的—促進知識的學習掌握。
通過錯誤分析研究,教育者可以借用錯誤分析理論運用于實際教學中,幫助學習者避免一些錯誤,并且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習者分析出現(xiàn)錯誤的原因,從而根本性地解決學習者的困惑。例如我國學者梅明玉指出錯誤分析能夠對英語口語教學提供啟示,幫助學習者減少錯誤語言輸入、有效地糾正語言錯誤。也相信隨著學科交叉研究的進一步深入,錯誤分析能夠幫助學習者避免能夠預見到的錯誤,提高學習效率,真正實現(xiàn)錯誤分析對于語言教學的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陳寧.中國英語專業(yè)學習者英語口語中介語錯誤分析[D].武漢大學,2013.
[2]戴煒棟.誤差起因分析綜述[J].外語界,1990(37):1-6.
[3]戴煒棟,束定芳.對比分析、錯誤分析和中介語研究中的若干問題——外語教學理論研究之二[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94(93).
[4]董俊虹.大學生英語寫作中語篇銜接與連貫的錯誤分析[J].外語教學,1999(20):83-86.
[5]高遠.對比分析與錯誤分析[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2:323-356.
[6]桂詩春.以語料庫為基礎的中國學習者英語失誤分析的認知模型[J].現(xiàn)代外語(季刊),2004(27):129-139.
[7]何安平.學生英語拼寫錯誤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 (03):199-205.
[8]何華清.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寫作中的詞匯錯誤分析——一項基于語料庫的研究[J].外語界,2009(132):2-9.
[9]李冰冰,鄧耀臣.基于 SECOPETS語料庫的學習者英語口語失誤分析[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9(242):19-22.
[10]李景泉,蔡金亭.中國學生英語寫作中的冠詞誤用現(xiàn)象——一項基于語料庫的研究[D].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1(24):58-62.
[11]盧敏.國內外語言教學中錯誤分析理論研究綜述[J].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
[12]羅曉杰.Error,Mistakes和PragmaticFailure的分類及溯源[J].外語教學,2003(24):27-29.
[13]梅明玉.國內外錯誤分析理論對英語口語教學的啟示[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5):109-112.
[14]汪衛(wèi)紅,熊敦禮.錯誤分析研究回顧及其發(fā)展動態(tài)[J].外語教育,2004:71-78.
[15]肖旭月.語音表征在取詞拼寫過程中的作用——中國學生英語拼寫錯誤的心理語言學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06): 422-429+480.
[16]英杰,洪洋.試論錯誤分析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J].外語學刊,2006:94-96.
[17]Abu-rabia S.,Taha H.(2004).Reading and spelling error analysis of native Arabic dyslexic readers.Reading and Writing. 17:651-689.
[18]Corder,S.P.(1967).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Vol.V/4:163-170.
[19]Corder,S.P.(1981).Error Analysis and Interlanguage.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Falhasiri,M.et al.(2011).The Effectiveness of Explicit and Implicit Corrective Feedback on Interlingual and Intralingual Errors:A Case of Error Analysis of Students' Compositions.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Vol 4:251-264.
[21]Hendrickson,J.M.(1978).Error correc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Recent theory,research and practice.Modern Language Journal.62:387-398.
[22]JamesC.語言學習和語言使用中的錯誤:錯誤分析探討[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3]Norrish,J.(1983).Language Learners and their Errors.London:Macmillan Press Panova I,Lyster R.Patterns of Corrective Feedback and Uptake in anAdultESL Classroom.TESOLQuarterly,2002,36(4):577-578.
[24]Wilcox,K.C.,Yagelski,R.,Yu F.(2014).The nature of adolescent student writing.Reading and Writing.Vol 27:1073-1094.
[25]Yeung,S.S.S,Siegel,L.,Chan,C.(2013).Effects of a phonological awareness program on English reading and spelling among Hong Kong Chinese ESL children.Read Write.26:681-704.
作者簡介:楊琳(1989-),女,管道局中學國際部教師,教育碩士,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與英語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