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駿+周家俊
想象一下,一個攝影師學習攝影技巧所花費的時間,所需要的設(shè)備儀器,往復不斷的旅程,所有花費的時間,甚至為了攝影將一生的注意力都只放在某些地方。因此當真正的時刻臨近時,他的雙眼不會迷茫,手指不會猶豫,快門不會顫抖,所有的努力和艱辛終于能夠讓這一瞬間永恒地凝固下來。
——克里斯·派克漢姆 (Chris Packham)
黃一峰
臺灣金鼎獎最佳美術(shù)編輯, 最佳圖書雙料得主。2016年作品《鳥類不簡單》創(chuàng)下個人第三度榮獲金鼎獎之紀錄。成長于繁華的都市, 卻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自然野趣的眼睛。集寫作、繪畫、攝影、藝術(shù)設(shè)計、空間視覺設(shè)計等多重創(chuàng)作人身份于一身, 專注于將自然素材作為創(chuàng)作元素, 以美學觀點將枯燥的科學記錄方法轉(zhuǎn)化成活潑的自然創(chuàng)作。自2013年起, 于上海創(chuàng)立自然野趣NatureFun自然教育機構(gòu), 用生動有趣的課程引領(lǐng)更多人走向自然、保護自然。現(xiàn)為自然野趣NatureFun 創(chuàng)辦人兼課程總監(jiān)、“野性中國”講師、中國紅樹林保育聯(lián)盟(CMCN)顧問。著有:《自然野趣DIY》《婆羅洲雨林野瘋狂》《自然觀察達人養(yǎng)成術(shù)》《自然怪咖生活周記》《鳥類不簡單》等。
也許你會懷疑,自然攝影和繪畫、錄音有什么關(guān)系?的確,這兩件事,仿佛和拍攝照片并沒有直接關(guān)系,但我認為這卻是幫助一個攝影師能靜下來觀察和聆聽的方法。很多人認為,拍照是用眼睛去尋找、去觀看,常常都只為了追求“拍到”的瞬間,能拍到所要拍的東西,是一個要拍照的人最基本的素養(yǎng),那僅僅是一個記錄的過程。至于當個攝影師拍攝一張真正的作品那更是得經(jīng)過長時間的訓練和考驗才能做到。
按下快門,幾乎是一秒鐘以內(nèi)就能完成的一件事了,但你沒什么機會好好地和被攝物“培養(yǎng)感情”。如果你曾仔細觀察被拍攝的對象,那也許對你的照片是相當有幫助的,因為當你了解了拍攝對象之后,拍的照片也更加有感情成分,加入感情的照片當然也更精彩。很多人問我,如何幫助自己增加觀察力?我想,除了一直盯著被攝物以外,手繪記錄也是一個好方法,因為當你拿起筆來做記錄,你在紙上所要畫下的每一個筆畫都是要經(jīng)過眼睛看、頭腦思考而來,在反復的操作下,你就對你所畫的對象有了全面的觀察。當然,我知道很多人看到這里就開始退縮,因為被自己畫的美與丑束縛住了,其實大可不必在意,因為這是幫助你記憶的過程,所以筆記的美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愿不愿意靜下心,嘗試用畫的方式來培養(yǎng)感情、增加觀察力。
很多人認為一個野生動物攝影師,拍照當然是用眼睛來搜尋,但其實,在野外,聲音往往輔助了攝影師尋找生物的線索,因此,聽聲音也是一個職業(yè)自然攝影師必須要具備的能力。要錄到或找到大自然里的聲音,最重要的一點絕不是有好的器材,而是要能“找到聲音”。在野外錄音,不管你是用哪種錄音機和麥克風,也不管它們有多昂貴、高端,只要你無法判斷出聲音的來源方位,那一定沒辦法錄到好的聲音,而“聽方位”這件事放到攝影時也是一樣,比如,我們在密林里聽到一聲美妙的鳥叫聲,如果無法循著對的位置去尋找,那勢必無法拍到這只鳴叫的鳥。所以,到自然里要先讓自己靜下來,聆聽四周的聲音,練習尋找聲音來源,并辨識是哪些生物發(fā)出的聲響。這些看似與拍照無直接關(guān)系的練習,都是為了幫助你開啟感官,用更仔細且敏銳的心來觀察與拍攝。
我一直相信,當一個攝影師愿意“慢”下來看自然、聽自然,拍出來的作品一定充滿故事與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