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斌
最近幾年國家和政府對于農村經濟發(fā)展、農業(yè)的增收以及農民各項收入的關注度、各項投入力度均不斷加大,旨在縮短城鄉(xiāng)收入差距、維護社會穩(wěn)定。公證服務實際上屬于法律服務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其在服務“三農”方面該怎么做?其中出現哪些問題和不足?應該怎么服務“三農”?根據現階段公證服務“三農”的狀況,對其進行深入的分析,探討公證機構在服務“三農”工作中的具體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公證服務“三農”的現狀
(一)農村中法律權威和法律信仰的淡漠
由于歷史的原因,加之各方面的因素,使得國家對鄉(xiāng)村基層的管理控制力度達到了史無前例的規(guī)模和深度。政府的權力和政策在鄉(xiāng)村基層管理取得的成效很好,這就造就了政治權力在國家社會管理中的威信力,這在農村又具有不一樣的權威,具體來說,就是政治權威。與此同時,由于文化領域中的各種因素,在農村形成了以傳統(tǒng)、習俗以及活動等為特性的“社區(qū)文化”。由于人們一直生活在這個“社區(qū)”中,其發(fā)展和改變已經成為一種生活常態(tài),同時這也是生活在其中的人們進行交流、解決問題的主要方式,從而使得人們淡漠了法律權威。出現矛盾、沖突時,絕大多數人愿意利用“托關系”“私了”等非法律措施去解決問題。
(二)政府部門沒有充分認識到公證在“三農”發(fā)展中的作用
現階段,國家與農村相關的各個部門在對“三農”進行管理時,其關鍵還是依賴于行政權力,沒有認識到法律的效力和法律服務的作用與影響力,沒能認識到發(fā)揮公證服務在“三農”方面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在政府政策頒布時,沒能把公證服務設定為依法行政、構建和諧社會必不可少的流程。
(三)公證行業(yè)自身的原因
公證服務自身存在的問題,導致其在“三農”發(fā)展中存在不足。具體體現在以下兩點:
第一,公證服務人員的意識不強,認為公證服務在“三農”方面的市場發(fā)展空間是有限的,其中涉及到的問題難度大且繁多,產生的經濟效益不理想,使得公證服務人員產生了消極應對想法,在開展農村公證市場的過程中沒有全身心地投入,缺乏工作的積極性和熱情。
第二,當前縣級公證機構整體實力不強,基于地區(qū)性角度來說,公證服務“三農”實際上是涉及到鄉(xiāng)村基層,甚至更加偏遠的地區(qū),由于公證服務需要的各項投入非常大,而縣級公證機構通常經濟實力有限,且公證服務收費又比較低,導致各方都不愿介入。
二、探索公證服務“三農”的新途徑
(一)順應大局,增強公證服務“三農”的責任感
要正確認識到服務“三農”的重要性和影響力。近年來,國家不斷增強對農村工作的關注度,并出臺了很多支農、惠農政策,為解決“三農”問題注入了強大動力。此外,還要充分認識到法律措施的重要性,運用其緩解和處理在農村工作開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矛盾、摩擦以及利益關系。而這些矛盾大都直接關系到處在基層的農民群眾的利益,同時還伴隨著諸多法律問題。公證服務具有諸多優(yōu)勢,譬如:防范能力、貼近鄉(xiāng)村基層以及費用低等,這些都可以預防和解決農村基層沖突、矛盾,從而維護基層群眾的切身利益和農村社會的和諧。
(二)創(chuàng)新公證宣傳模式
健全和完善公證信息聯絡員體制。開辦公證機構能夠培養(yǎng)一些具有一定法律常識、文化修養(yǎng)以及有威望的基層群眾,可以向村民講解公證法律知識、常識,開展相關知識培訓,讓其成為“公證明白人”,再讓他們在與其他群眾日常接觸過程中宣傳相關的公證法律常識。除此之外,還可以將發(fā)展起來的“公證明白人”培養(yǎng)成為公證服務方面?zhèn)鬟_信息的聯絡員,將收集到的信息及時反饋到公證機構,公證機構根據此問題制定相應的解決措施,以便提供更有效的服務。
(三)采取針對性措施,有效開展公證服務“三農”工作
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基層農民公證服務方面的訴求,開展有針對性的公證服務。這就需要公證人員深入基層調研農村情況,在實際調研過程中對相關的社會熱點和難點問題進行深入的剖析,發(fā)現問題的根源,采取針對性的應對措施,進而真正掌握基層農民在公證方面的訴求,根據現階段新農村建設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公證服務工作。譬如:在開展農業(yè)技術、項目改造期間,其牽扯到相關的項目在資金貸款方面的公證等。這些工作都需要公證機構有效的介入,才能夠提高公證服務“三農”的針對性。
三、結語
總而言之,現階段的公證服務“三農”在完善、發(fā)展上還存在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需要有法律制度、社會保障制度以及政府政策等多方的支持,除此之外,還有社會各方力量的支持和配合,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公證服務工作,促進公證行業(yè)良好發(fā)展。
(作者單位:河南省潢川縣公證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