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風險意識。如果人們能夠花時間思考那些可能出錯的問題,他們就能更好地預見未來。但是,許多人只為自己的決策感到興奮,不愿意花時間做一個簡單的盡職調查。
優(yōu)柔寡斷。當人們面對一個復雜的、基于變量的決策時,很容易持續(xù)研究數據,在作決定前不停地分析。如果做報告和分析花費的時間比預期時間長,糟糕的決策者就會選擇延遲,好機會就這樣錯失了。
故步自封。一些人作出錯誤決策,是因為他們總使用舊有數據和流程。他們在習慣了舊有做法后,就容易忽略那些收效更佳的新方法。糟糕的決策者,在實踐過去成功的方法時,忘記了檢驗基本假設的真實性。
與戰(zhàn)略相悖。糟糕的決策,有時源于與整體戰(zhàn)略的脫節(jié)。如果缺乏清晰的、提供框架背景的大戰(zhàn)略,那么,許多做法都看似可行,令人難以決斷。但是,如果有一個清晰的戰(zhàn)略作為向導,你就能夠很快地辨識出最佳答案。
過度依賴他人。有些人無力作出決策,他們總在等待其他人行動,而他們所等的人,同樣在等待其他人的決策和投入。高效決策者在關鍵時刻,知道如何獨立行動。
缺乏專業(yè)深度。當決策者完全依賴于他人的知識及專業(yè)能力,而缺乏自己的視角與判斷力時,他們可能無法將信息轉化為有效的決策,也就沒辦法分辨一個決策是好是壞。最佳管理者通常擁有很深的專業(yè)背景,這類人也愿意親自尋找合適的人才,并索取幫助。
解釋不清晰。沒能解釋清楚關于決策的四大問題:什么,何時,何處,如何。明智的決策,可能會因為人們不理解這四個層面,而變成失敗的決策。向他人解釋清楚決策的合理性及含義,對于成功地執(zhí)行決策至關重要。
(摘自《中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