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佳
摘 要:設計本身是無局限、多元、包容的一項工作,其多樣性展現了現代人的創(chuàng)新精神,風格多樣的現代圖形設計同樣涌現出百花爭鳴的局面。設計美的構成是由材料、結構、功能、形式等形成的。近些年來,人們對于審美的要求趨向于簡約風格,反對過度的裝飾,化繁為簡,提倡簡單帶給人更多的享受。本文從平面設計師的角度出發(fā),探討研究出更符合社會人群心理生理需求的圖形設計簡約美。
關鍵詞:設計;圖形;簡潔; 裝飾
當下的社會的特點可以說是具有“設計的社會”。無論是從大看城市的整體規(guī)劃,還是從小看家里的室內設計,從工作學習到生活處處都離不開設計的影子。設計的動向也不僅僅是作為設計師本人的審美及專業(yè)修養(yǎng),而且反應了社會和文化的變遷方向;設計是時代的一面鏡子,折射出了當時的社會價值觀。設計在不斷的變化中,“形式服從功能”是現代主義設計的特點,包豪斯學派作為這一理念的代表,提出的核心原則之一便是形式簡約。下文就設計與圖形的簡化之路進行探討。
1設計的化繁為簡
簡潔就是“按照客觀物象的相近、相似或連續(xù)的特性將其組織為簡化完美樣式”。 說到“簡潔”,人們的第一感覺便是無“裝飾”。而“裝飾”存在的本身就是源于人類對于“美”的追求,適當的裝飾更能勾起人們的購買欲。80年代中后期,社會各界都呈現出奢華的景象,整體的社會風格以繁復為主,大眾對于物品的審美更傾向于裝飾華麗、引人注目的為佳,認為其可彰顯貴族氣質使得極簡主義(又稱簡約主義)橫空出世,20世紀30年代著名建筑師路德維?!っ芩埂し驳绿岢觥發(fā)ess is more”的觀點,表達“少即是多”,提倡用簡單代替復雜,反對過度裝飾,極簡主義的設計師要求設計成果最終以簡單的結構、干練的造型,單純的語言來表達,旨意在反對奢華浪費之風。
在人們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當代社會,國家也越來越重視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人們在追求物質滿足時不免提出更高要求,對于產品的審美要求也是愈來愈高。早年間,改革開放以來,從貧苦中走出來的人們同樣追求華美的設計物,而隨著現代社會發(fā)展節(jié)奏增快,大眾消費的觀點不斷更新,階級觀念的削弱,慢慢開始對于這種思想導致的“過度包裝”進行宣傳批判,極簡主義再一次站上舞臺,顛覆復古,增加了人們的現代意識。著名的奧地利建筑師盧斯(A.L1870-1933),發(fā)表過“裝飾即罪惡”這一觀點,他主張反對沒有功能意義的裝飾。裝飾從經濟的角度來說,是一種鋪張浪費的做法。中國古代設計觀念和美學思想上,也強調器物的形式要符合其功能性?!百I櫝還珠”的故事就是賣家對于包裝設計的過度追求引發(fā)消費的一個經典例子。在現代時尚設計上,設計也遵循了凈化、簡約的態(tài)度,減少浪費,反從內部的邏輯結構著手,從面料本身出發(fā),更新款式、篩選肌理結構重視細節(jié)最終呈現服裝本質,用減法取代減法獲得理想效果。建筑上、服裝上對于結構與材料的運用多過于表面的疊加,其效果事半功倍。由此可見,簡約設計的物品對比裝飾性極強,雕刻工藝復雜的物件,裝飾確實造成了浪費,對于經濟發(fā)展也造成了負擔,資源也不可避免的浪費。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青睞于類似“無印良品”之類的店鋪,被認為是“簡約而不簡單“的存在。無印良品的產品及整體店鋪氛圍幾乎都是在追求極簡美學。事實上,這是現代設計的一個代表,也是設計師原研哉先生用自身的設計品來極力主張的一個設計風格,侘寂、脫離精美包裝、強調簡樸內涵。有人認為,與其說無印良品是一個品牌,不如說它是一種生活的哲學。它不強調所謂的流行,而是以平實的價格將還原了商品價值的真實意義,并在似有若無的設計中,將產品升華至文化層面。對于看習慣奢華大氣的大多數人來說,是非常另類的。國內逐漸流行極簡的審美,小眾文化變得越來越普及,網絡的力量非常強大,曾經被一小部分人欣賞推崇的文藝變成了大眾審美。藝術發(fā)展的歷史告訴人們:“藝術設計常常是遵循著從簡單到復雜再回到簡潔的循環(huán)上升的過程?!?/p>
2圖形設計中的簡化趨勢
在人類發(fā)展進化的過程中,圖形作為人與人之間表達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媒介之一,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從最早的甲骨文開始圖形就是由依賴視覺元素的點、線、面以及色塊所組合搭配形成的狀態(tài)形象來表達的語言,從世界上出土的洞窟壁畫、器物等考古物中都帶有明顯的文化圖形符號特征,都展示了其古樸、考究的原始美。沃林格在說到裝飾的重要性時說過:“裝飾藝術的本質特征在于:一個民族的藝術意志在裝飾藝術中得到了最純真的表現。裝飾藝術仿佛是一個圖表,在這個圖表中,人們可以清楚地見出絕對藝術意志獨特的和固有的東西,因此,人們充分強調了裝飾藝術對藝術發(fā)展的重要性。” 藝術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于圖形的感受也在不斷變化,審美要求也在不斷提升,現代的發(fā)展中社會更需要現代主義的設計,要求化繁為簡,視覺工作者開始著手設計更適應時代的圖形來達到設計美的要求。
從上文人們對于無印良品的青睞來看其LOGO設計,如圖1。
LOGO是由設計師田中一光先生定制的logotype,無印良品的LOGO本身要表達的意思為“沒有商標與優(yōu)質”。旨意在淡化品牌意識,從商品本身來倡導自然、簡約、質樸的生活方式。簡約的logo字體也體現了消費者對于物美價廉的需求。無印良品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極簡。它的產品本身沒有商標符號,省去了不必要的設計,去除了多余的加工、顏色與功能,且大多數產品的主色調是白色、米黃色、藏青色、黑色等樸素的色彩。簡約也意味著資源的節(jié)省,也符合時代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要求,贏得了環(huán)保主義者的認可。外包裝上LOGO體現的簡約、以本色示人、無過分的裝飾,統一、簡潔的店鋪理念給人以合理、環(huán)保、品質的直觀感受。
現代的企業(yè)形象設計變得系統化,歸因為美國IBM的標志的成功推廣,影響了全球各企業(yè)的設計思想。將簡單基本的標志作為該企業(yè)的代表,持續(xù)地面向受眾并出現在其的商業(yè)活動中成為了許多公司的必備手段,而由logo中演變出來的衍生圖形同樣是樹立企業(yè)形象的基礎。圖形語言的整體一致不單單是企業(yè)追求盈利的形象代表,而是向受眾敘述其概念,營造一種企業(yè)氛圍的手段。無論是小企業(yè)、大企業(yè),甚至在奧運會、展覽會、文化藝術節(jié)等國家級的活動中,圖形語言都在平面、空間等載體上呈現與演變。
另外,不同于logo 的目的性,導視、標示系統也是由圖形的形式來敘事?,F在社會的發(fā)展已經脫離了單純的物質需要而到了精神層面,所以也會考慮到很多特殊人群的需求,比如老人、文盲、殘疾人等。對于圖形的研究本身也要求設計師們對于不同人群的需求進行思考與調研,而標示系統本身就應當超越現有知識等級和地域文化的存在,它不同于任何已有的文本知識,而是直接面向受眾,展現真實生活邏輯和事物本身的,無論文化背景,無論語言儲量是如何都能領會。丹納在《藝術哲學》一書中寫:“人在藝術上表現基本原因與基本規(guī)律的時候,不用大眾無法了解而只有專家懂得的枯燥的定義,而是用易于感受的方式,不但訴之于理智,而且訴之于最普通的人的感官與情感。藝術就有這一特點,藝術是又高級又通俗的東西,把最高級的內容傳達給大眾?!?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表情符號來替代內心所想,蘋果公司對于emoji表情包的增加與重視也是圖形語言發(fā)展的代表。圖形系統要求設計師隨著設計觀念的變化、創(chuàng)意的產生而發(fā)展變化的,圖形系統的外在功能是做到滿足信息的傳達,視覺是其表現形式,在內部又要求其平衡使得整體一致,排列方式達成最終效果。
簡化本身是說要將原本復雜多余的東西去除掉的過程,簡潔是用盡可能少的方式來表現復雜的一個個體?!皼]有簡化, 藝術就不可能存在, 因為藝術家創(chuàng)造的是有意味的形式, 而只有簡化, 才能把有意味的東西從大量無意味的東西中提取出來?!?人們對于視覺中的物體本身就會存在簡化的一個過程,當一件復雜的物品擺在人們面前的時候,人們會自然而然得將他的外輪廓的影響記錄在腦海,而對于細節(jié)的把控是更深層次的探究。人們習慣性會對事物進行形式、色彩、秩序的歸類,將不規(guī)則的形狀分解成為人們熟悉的幾何形的排列重組,簡化是人們生理心理基礎上發(fā)展出的要求。簡化的目的是更直觀的展現其裝飾性、平面性及可觀賞性。裝飾性為表象,而舍棄物體的本體屬性,外輪廓更趨于規(guī)整,展示出裝飾感、藝術感。平面性在于將三維變成二維,將物體簡單化,直觀化。觀賞性要求造物者與受眾之間的交流聯系發(fā)生關系,思想上有共鳴,滿足審美情趣。
圖形的簡化本身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簡潔、簡約不是變得簡陋,更是對于美提出了有難度的要求。設計師在設計中常說的“不做加法做減法”,是“少”的一種表現形式,設計師們的目的依然是表達“多”。簡化包含了對物象理解分析、整理歸納、斷舍離、重組的一個過程,以簡潔的圖形來表示繁復的物象,用越精良的部分來涵蓋造物思想,創(chuàng)意內涵等。原研哉先生提出過“空”的觀念:“什么都沒有,其實其中充滿了一個什么都有可能性的空空的容器,它真正體現了可以容納萬物的潛在力量;在這種空之中,更包含了溝通和傳達的力量。”
現代設計中的圖形的表達追求簡潔明了是這個時代的特征,標志、畫面中的留白就是簡化的一種表現形式,誠如原研哉先生所說,一個視覺符號的力量也是其容納性的體現。
3結語
現代主義圖形被要求簡約,造就了許多優(yōu)秀的圖形設計作品,但不意味著一味的減少、單調乏味,失去審美樂趣。裝飾與簡約相輔相成,最終目的都在于滿足設計美學的要求。人們觀看世界、感受世界的角度有千千萬萬種,藝術創(chuàng)造者與接受者都是這個時代的主人,無論從欣賞者還是設計師的角度,都應當從最適應當下社會的需求來考量圖形的美感,合作創(chuàng)造出具有特點、個性、時代感的作品。
參考文獻
[1] [美]魯道夫·阿恩海姆.視覺思維[M].滕守堯譯.光明日報出版社,1987(07).
[2] 張宏梁.科學與藝術的簡潔美[EB/OL].www.wenyixue.com.2007(03)22.
[3] [德]W.沃林格.抽象與移情[M].王才勇譯.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51.
[4] [法]丹納.藝術哲學[M].傅雷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31.
[5] [美]克萊夫·貝爾.藝術[M].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5:149-150.
[6] [日]原研哉.白[M].紀江紅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