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小燕
傳統(tǒng)課堂的基本模式就是教師在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聽,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教師布置作業(yè),學生完成作業(yè),學習的主動權(quán)在教師的手里,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這種教學方法,妨礙了學生的主動思維,束縛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厭學。所以,我們不妨換個模式,轉(zhuǎn)化師生角色,讓學生走上講臺,解放他們的思維,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這篇文章中討論的“師生角色互換”就是給學生“搭臺子、架梯子”的嘗試。
融洽關(guān)系,鼓勵展示
和諧融洽的師生關(guān)系,民主平等的課堂環(huán)境,是師生角色互換的基礎(chǔ)。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對學生吹毛求疵,要適當?shù)亻_發(fā)課堂,寬容學生。有了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學生心理上才有安全的感覺,這樣的客觀條件才能讓學生釋放潛能,主觀上學生才能敢于上臺展示自己,愿意和老師交換個角色。
在《三顧茅廬》的教學中,第二課時主要就是針對課文分析人物:“三顧茅廬是《三國演義》里非常著名的故事,同學們對諸葛亮、劉備都不陌生。”沒等老師話說完,學生們就開始熱烈地討論,因為大家對這些人太熟悉了,課堂一下子就好像失去了控制,教師也難于駕馭了。這時教師并沒有急于制止,而是“順坡下驢”。“同學們,這樣吧,這節(jié)課,老師當學生,你們當老師,看看哪個同學能帶領(lǐng)著大家把這篇課文學好?!苯處煹脑挿炊屨n堂安靜下來,學生們個個嚴肅起來,認真的思考并且和同學們交流,一會兒在文章里勾一勾,一會兒在本子上寫一寫,有的直接喊老師討論。展示的環(huán)節(jié),小老師們煞有介事,引導(dǎo)、互動、討論,比老師更像老師,比老師的課堂效率更高。
就像“給我一個杠桿,我可以撬動地球”一樣,只要老師給學生們搭了平臺,學生們自會積極主動的展示,每一個學生都有這個勇氣,都有這個能力,只要老師肯給學生“杠桿”。
大膽放手,重在指導(dǎo)
我們倡導(dǎo)老師大膽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進行師生角色互換嘗試,但是這絕不意味著就萬事大吉了,教師就可以高枕無憂。因為小學生畢竟年齡小,知識結(jié)構(gòu)不成熟,所以,教師必須進行必要的指導(dǎo),給學生適當?shù)膸椭?。也就是說,要想讓學生來“唱好這出戲”,教師必須給學生“搭好唱戲的這個臺”。
在《金蟬脫殼》的教學中,教師:“你們想不想當一名小老師,到前面給大家講一講這篇課文啊?”對于老師的鼓動,學生們非常有興趣,紛紛表示都想當這個小老師?!跋旅嫱瑢W們,以小組為單位,認真研究本篇文章,看看你這個老師將要給學生們講哪些內(nèi)容?!彪m然布置了任務(wù),學生們積極性也非常高漲,但是課文比較長,內(nèi)容也比較繁雜,學生們一時不知從何處下手。這時教師再接著引導(dǎo):“這一單元前面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四篇課文,在這四篇課文中,我們都重點探究了什么,大家可以借鑒過來?!痹诮處煹囊龑?dǎo)下,各個小組熱烈的討論著,此時教師不能閑著,要對每一小組進行適當?shù)狞c撥。這樣時機成熟,各小組選派代表,到前邊當老師,基本能夠保證探討問題的針對性。
這節(jié)課,從文章的字詞,到文章的結(jié)構(gòu)順序,再到描寫時的重要詞語,每個老師都給學生講得細致且生動,甚至到最后一個小老師,還語重心長,像模像樣地告訴大家,文章這么精彩就源于作者對生活的細致觀察,所以我們生活中要做一個細心的人,你會發(fā)現(xiàn)意想不到的驚喜。是的,對于教師這真是一個意想不到的驚喜。
靜觀其變,加強配合
教師既然把課堂交給了學生,既然我們已經(jīng)不再是“老師”,所以就必須做好“學生”的本分,千萬不能喧賓奪主,千萬不能放了“權(quán)”而放不下“心”。在學生“上課”的過程中,這也得說說,那也得改改。也就是說在這樣的課堂模式下,教師要尊重學生,充分相信學生,給學生時間,讓學生們自己解決問題,讓學生真正當自己的“老師”。
在《船長》的教學中,“我先給大家示范朗讀”,小老師讀得有模有樣,只是出現(xiàn)了兩處讀音問題,教師并沒有馬上指出問題,而是接下來教師作為“學生”踴躍舉手,要求朗讀,把問題糾正過來。小老師還要求同學們分角色朗讀課文,到這里,文章已經(jīng)讀了兩遍,再讀下去學生們就已經(jīng)失去了興趣和耐心,所以讀得懶懶散散。教師也覺得課堂照這樣下去,效果肯定太差。但是沒想到,小老師發(fā)話了,點名朗讀船長的學生問:“通過聽兩遍朗讀,你對船長有什么樣的認識?”面對其他的同學又問:“你們覺得呢,大家討論一下?!贝蠹覍@個問題非常感興趣,你一言我一語開始討論,小老師把討論結(jié)果板書到黑板上?!澳敲丛谶@樣的緊急關(guān)頭,船長應(yīng)該怎樣說話,我們應(yīng)該進入角色,才能讀好課文,也才能明白人物的精神?!?/p>
到這里,教師明白了,小老師是想通過讀來引導(dǎo)大家分析課文,探究人物形象,這是非常符合語文特征的教學方法,幸虧教師沉得住氣,沒有干擾小老師上課。接下來,仍然是讀,讀重點段落,讀重要詞語,課堂在讀中有序地進行著。
結(jié)束語
教師和學生本來就是教學活動的兩個最基本因素,所以進行師生角色互換,教師走下講臺,學生走上講臺,也符合“教學相長”的教育規(guī)律。最重要的在角色互換中,這樣鍛煉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了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師范第一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