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建筑設施,早期的亭子非常簡陋,不過是一個蘑菇狀的小棚子,其功用亦非觀賞,而是供人歇腳的公共設施。到后來,亭子的內部結構逐漸完善,外觀也愈益華麗起來,但仍以獨體建筑居多。典型的亭子通常由臺基和柱礎、立柱和欄桿、垂脊和檐檁、藻飾和彩繪等構成。構造簡約而孑然獨秀,小巧玲瓏而四圍洞開;寶頂朝天,引來探驪龍爪;黛瓦羅傘,疑似華蓋高擎;飛檐翹楚,翼然鳳舞九天;迎清風,同山林共舞;邀明月,與溪水并秀;歷四季初心不改,眺八方虛位以待。
且不說有多少名詞、成語含有亭字,也不說全國各地的名亭何其多,何其美,何其賞心悅目,僅以詩文中涉筆亭子的那些篇章來看,就足以讓我們陶醉其中,感受亭子給人帶來的文化意蘊。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一向被譽為散文名篇,許多人能倒背如流。據說,這座亭子是智仙禪師專為歐陽修所建,因歐陽修自號醉翁,遂以醉翁命名,并寫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這一傳世佳句。王羲之的《蘭亭序》,讓書法愛好者追捧不已,臨摹者不計其數;讓文學愛好者趨之若騖,朗讀者不分老幼。
至于含有亭子的詩句就更多了,數不勝數,大多與親友送別、羈旅愁思、文人雅集等情懷交織在一起。僅以李白為例,他的短詩《勞勞亭》云:“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彼摹镀兴_蠻》詞云:“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人高樓,有人樓上愁。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弊x來簡潔明了,通俗易懂,卻將離愁別緒刻畫到骨子里了。有不少亭子原本無名,只好以地段、地標相稱,但當騷人墨客有詩文酬答后,亭名便應運而生。例如愛晚亭,便是以杜牧的“停車坐愛楓林晚”命名,相傳是清代大才子袁枚游歷此地題匾。另如“琵琶亭”出自白居易長篇樂府詩《琵琶行》,“酹江亭”出自蘇東坡詞句“一樽還酹江月”,“勞勞亭”亦因李白詩句“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而更加聞名。
以亭命名的戲劇也很多,如《春秋亭》《牡丹亭》《望江亭》《鳳儀亭》《拜月亭》《御碑亭》等。梁山伯與祝英臺因是在草亭中義結金蘭的,所以各地戲曲中均有“草亭結拜”的折子戲。元雜劇《西廂記》雖然不以亭命名,但其中“長亭送別”一出,則是該劇的重頭戲,將崔鶯鶯送別張生的百結愁腸渲染到了極致。那鶯鶯聽得道一聲去也,就松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就減了玉肌??梢娺@長亭的意象是多么煽情,一眼瞥去,相思頓起,沒病沒災,人卻瘦了一圈。悲催若此,夫復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