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宇明
村上春樹在寫作《奇鳥行狀錄》時有過這樣的一個舉動:他住到了林子深處一片遼闊的草地上,每天的寫作、吃飯、睡覺、鍛煉都在草地上的一個小木屋里。孤身一人的環(huán)境成就了他。即使身處孤獨,心也不會感到孤獨;即使只有孤獨陪伴,也能與孤獨為友。這也許是成功之人必備的品質(zhì)。
孤,是孤身一人,在客觀環(huán)境里只有一個人。在這種情況下,常常少了交心之人,多了遺世獨立。杜甫曾吟著:“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雖然身處風(fēng)雨之中,杜甫仍心憂天下,寧愿一人孤獨,受盡世間苦痛。在只有自己一個人的環(huán)境中,若自己能與自己對話,也能像一面鏡子照見自己的缺陷,從而提高自己的能力。孤能成就強者。
獨,是內(nèi)心的空虛。自閉癥患者沒有與世界接觸,他們在社交能力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人活在世上,是生活在由千千萬萬人組成的社會中,怎么能做到不與世界有交集?人人都有獨處的時候,孤獨感是一種封閉心理的反映,是感到自身和外界隔絕或受到外界排斥時所產(chǎn)生的孤苦的感覺。過度的孤獨感雖然不能斬斷世界與你的聯(lián)系,但會讓你厭惡世界與你的交流。
一棵參天大樹,不能穩(wěn)固整個黃土高原的土地。千千萬萬滴水,卻能匯聚成奔騰的長河。身處孤獨,心卻不感到過分的孤獨,這才是十分合理的“孤獨”。那么,當(dāng)環(huán)境不再是自己孤身一人呢?
歌手張國榮,聲名遠揚,朋友眾多,但他每日郁郁寡歡,最終于愚人節(jié)自殺身亡。這是對喧鬧的人群的嘲弄,還是為自己的孤獨付出的代價?一塊冰被放入熱水中,要么水冷掉,要么冰化掉。孤獨之人于熱鬧的人群中,要么被同化,要么同化他人。能忍受孤獨的人即使孤身一人,也會沉默、思考、冷靜,他們能享受孤獨。
當(dāng)我們置身于遼闊的草原上時,遠處的地平線遙不可及。千里之內(nèi),我們一人獨處,能感到自身的渺小,能思考宇宙的無窮和生命的短暫。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能升華思想,凈化靈魂。
孤獨能控制人,反過來,人也能掌控孤獨。“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惫篡`身陷囹圄時,孤獨陪伴他學(xué)習(xí)。即使寂寞如膽汁般苦澀,他仍然不斷前進。一個人若能把孤獨控制得恰到好處,孤獨便能引發(fā)他(她)思考,促使他(她)進步。
愛因斯坦一次次孤獨地思考,創(chuàng)作出了《相對論》;孫臏于孤獨中忍辱負(fù)重,總結(jié)出《孫子兵法》;鄧稼先在孤獨中一次次努力,被稱為“兩彈元勛”。了解孤獨的奧秘,才能與孤獨為友,從而克服孤獨,走向成功。
對于我們學(xué)生也一樣,在平常的學(xué)習(xí)和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要獨自解決難題。這就需要我們能忍受孤獨,在孤獨中讓自己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