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美麗
作為班主任,在學生德育方面會進行很多的探索,那么到底怎樣把德育寓于實效中呢?可從以下四點去體會:
一、德育需要關注學生需要什么
只有一切為學生服務,為一切學生服務,德育工作才能收到實實在在的效果。許多家長關心的是孩子的成績,為了好的成績,家長對孩子的物質(zhì)予以最大限度的滿足,而對孩子的精神成長需要卻關心的較少。特別是一些成績不好的學生,在家中看父母的冷面孔,在學校受到同學的嘲諷和教師的不滿,難以得到心靈上的關心。尤其是現(xiàn)在學校分層次教學,一部分總成績較好卻有部分科目不行而只能在較差層次學習的學生,心理上負擔過重。貧困家庭的孩子,因父母忙于生活奔波,難以得到物質(zhì)、精神上的關心;而富裕家庭,父母同樣忙于財富奔波,孩子得不到應有的心靈溝通。同時,現(xiàn)在單親家庭較多,這種家庭的孩子,很多得不到父愛、母愛。作為班主任,應該對這些學生建立心理檔案,在學生發(fā)展的各個階段關心、愛護他們,用自己的真誠和溫暖,感化他們。
高中的成績競爭是非常激烈的,學生要經(jīng)常面對失敗或成功,學生最需要的是安慰或鼓勵,學生最期待的是教師公正的評價與應有的肯定。作為班主任,應該拿起表揚的武器,努力減少學生失敗后的灰心,增加學生成功后的信心。對學生不僅要給予關心、愛護、幫助、鼓勵、鞭策,還要給予指點、引導、開導等,使師生之間關系融洽、自由、和睦。
二、寓德育于各科教學之中
在高中教育中,由于教學內(nèi)容較多,不可能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德育教育,必須采取教學管理與德育教育有機結(jié)合的方法,應當堅定地在課堂教學管理中滲透德育教育。有人對學生做過這樣的調(diào)查:“在學習生活中,你印象最深的一節(jié)課是什么?原因是什么?”結(jié)果表明,由于教學方法好而使學生印象深刻的居首位。有的學生列舉教師采用了直觀教具,有的學生列舉教師采用了游戲、競賽等方法。在教學管理中滲透德育教育時,教師要采取適應學生特點、為學生所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這樣不僅會使學生對所滲透的德育內(nèi)容感興趣、喜歡聽、認真記、愿意接受,而且可以促使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積極向上。學生最感興趣、印象最深、接受效果最好的課,往往是教學方法運用最好的課,這和新課程理念注重教學中學生的參與性和主動性的要求是一致的。教師應該在學校教育中,把德育教育灌輸在課堂的每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熱愛課堂,熱愛學習,時刻讓學生充滿干勁。
三、寓德育于學生的習慣養(yǎng)成中
現(xiàn)在很多學校走班教學,對學生的監(jiān)管比較薄弱,加強學生的習慣養(yǎng)成,對培養(yǎng)學生過硬的綜合素質(zhì)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學生走班要準備的東西比較多,這很容易使學生早晨到校和中午回教室時不能“入座即學”。為此,可以要求學生:在下晚自習的時候準備好早上要看的內(nèi)容,上午、下午下課后準備好下午、晚自習要復習的內(nèi)容,晚自習要做的題提前要翻到做的那一頁上,聽聽力前也要將那一頁準備好,聽完聽力后及時對答案,避免聽完后沒有收獲。剛開始的時候,學生可能會不是特別適應,以為班主任只是說說而已,因此可以安排班長每次放學后對學生的桌面進行檢查,通報沒有按照要求做的學生的名單,慢慢學生就養(yǎng)成了提前準備、入座即學的好習慣。對于中午宿舍的學習,安排宿舍長每天通報一名學習最認真的學生,并且教師還要不定期去宿舍抽查學生的學習情況是否與宿舍長通報的一致。通過這些措施的有效落實,學生慢慢就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每個學生及時地珍惜時間學習。這些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讓學生在成長中受益匪淺。
德育教育的內(nèi)容是豐富多彩的,德育教育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滲透德育教育的領域也是寬廣的。重要的是,班主任應該用心去觀察,潛心去挖掘,精心去設計。對學生的德育教育要從點點滴滴做起,形式不一定要隆重,但一定要做到學生的心坎里,從教師自身的行為做起,做到“潤物細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