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真+雅楠
享受運動帶來的健康與愉悅,也要警惕運動可能引發(fā)的身體損傷。來看看運動醫(yī)學專家徐雁博士為大家解答如何科學運動。
Q:受傷后,是不是“不疼”就等于“沒事”
A:運動創(chuàng)傷亦稱“運動損傷”,運動損傷中急性多于慢性,急性損傷治療不當、不及時或過早參加訓練等都可轉化為慢性損傷。很多業(yè)余愛好者在遇到運動損傷后,由于處理不當而延誤了治療,甚至留下一些后遺癥,影響了運動機能。
以前,認為“不疼”就等于“沒事”的人,頂多拍張X光片確認未傷及骨頭,很可能韌帶斷了很多年才被發(fā)現(xiàn)?,F(xiàn)在隨著技術發(fā)展,人們的認識提高,很多人都知道了不是“不疼”就等于“沒事”,“不是病”的損傷同樣要重視。
Q:門診中,哪類運動創(chuàng)傷的患者最多
A:在我的門診中,跟腱損傷的患者特別多。跟腱受損常發(fā)生于起跳后的落地階段。因為與起跳相反,人在落地時注意力集中在其他部位,對腳部的估計不足,落地時腳部常處于無準備狀態(tài),很容易造成跟腱斷裂。
Q:引發(fā)運動創(chuàng)傷的原因都有哪些
A:運動損傷的直接原因是身體某部位的解剖弱點及運動技術上的特殊要求,有構成發(fā)生運動損傷的可能,此外還有一些直接的條件引發(fā)的損傷。
訓練水平不足,準備活動不充分,動作不正確以及缺乏自我保護能力;生理狀態(tài)不佳,如疲勞、精神緊張等;教學、競賽工作組織不當,如缺乏醫(yī)務監(jiān)督,缺乏保護,場地器材不合衛(wèi)生要求,保護服裝的損壞和不合要求等,都可能導致運動損傷。
Q:身體哪些部位容易發(fā)生運動損傷
A:人體的運動系統(tǒng)包括骨骼、關節(jié)和肌肉3部分。由于堅固性,骨骼在運動中并不易損傷。而肌肉、韌帶、軟骨等,統(tǒng)稱為“軟組織”,這是最常發(fā)生運動損傷的部位。軟組織損傷分開放性的和閉合性的。
開放性軟組織損傷,指皮膚和黏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壞,最常見的有擦傷、切傷、刺傷和撕裂傷等。閉合性軟組織損傷,則皮膚和黏膜完整無缺,常見有挫傷、肌肉拉傷、關節(jié)韌帶拉傷、滑囊炎、肌腰腿鞘炎等。
Q:越來越多人跑步,怎么才能避免“跑步膝”
A:保持正確的跑步姿勢,開始前注意熱身。作為初學者,剛開始應慢跑,循序漸進增加跑步的時間和距離。
跑步者每周應休息1~2天或采取其他鍛煉方式,如力量訓練、交叉訓練。跑鞋應舒適,并帶有一定支撐作用,最好每跑600~800公里更換一雙。
跑步路面應柔軟,盡量不要在柏油路、水泥路等硬路面上跑步。如果在數(shù)天跑步時,某部位均感到疼痛,甚至不得不中斷跑步。建議去看醫(yī)生,而不要認為這種疼痛忍一忍就過去了。
Q:跑步機是否傷膝蓋
A:科學使用跑步機不會傷膝蓋,但使用方法錯誤則容易損傷膝蓋??纯匆韵聨讉€問題進行判斷:跑步能否跟上跑步機的節(jié)奏?跑步時間是否控制在1小時?跑步動作是否規(guī)范?自身體重是否在90公斤以下?
如果答案中有否定項,就要特別小心了。如果空氣質量良好,建議還是選擇到戶外跑步,但要避免在水泥地硬跑道上跑,平整的土路和塑膠跑道最好。跑步時選擇底部較厚、足跟帶有氣墊或緩沖墊的跑鞋,并戴上彈力護膝,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膝關節(jié)運動損傷。
Q:打個噴嚏就閃了腰,是怎么回事
A:“閃腰”在臨床上叫做急性腰部扭傷。打個噴嚏就閃了腰,是完全有可能的。這與打噴嚏時,站立姿勢不平衡或偏瘦、腰肌無力有一定關系。打噴嚏時,人會猛地彎腰,瞬間增高腹壓,會對脊柱產(chǎn)生沖擊力。因此,如果想打噴嚏,先直起腰,或雙手托住腰會比較保險。
(摘自《時尚健康》2017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