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阜東++吳盛恩
文章編號:2095-6835(2017)10-0116-01
摘 要:簡述了常見的廢水污泥處理方法,并對其處理過程中的重要工藝條件進行了分析,確保合理利用廢水污泥,不會對環(huán)境造成二次污染。
關鍵詞:廢水污泥;填埋;焚燒;堆肥
中圖分類號:X70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7.10.116
隨著人口的增長和工業(yè)生產(chǎn)的飛速發(fā)展,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yè)廢水急劇增長,如不及時處理,會產(chǎn)生許多環(huán)境污染問題,而處理這些廢水會產(chǎn)生大量的污泥,這些污泥如得不到合理處理,又會造成環(huán)境的再次污染。因此,高效、可持續(xù)地處理廢水污泥顯得十分重要。廢水污泥處理方法大致可以分為初級處理和深度處理2大類。
1 廢水污泥的初級處理
填埋是目前使用最為廣泛的初級處理方法,處理成本低。圖1為填埋處理的基本工藝流程。
該處理方法的主要工藝原理為通過重力濃縮將污泥的含水率由最初的99.2%~99.6%降至97%~98%,再利用脫水機脫水,使污泥的含水率下降至80%左右形成固態(tài)污泥,運至當?shù)乩盥駡?,與生活垃圾一起衛(wèi)生填埋。
為了使污泥的脫水效果更好,常常在重力濃縮池中加入絮凝劑,使污泥顆粒得到更好的絮聚,改善其脫水性能。
朱魯華、劉明華等以淀粉、甲基丙烯磺酸鈉(SMAS)為主要原料,通過接枝共聚反應,合成了淀粉-甲基丙烯磺酸鈉的接枝共聚物(St-SMAS)。生活污泥脫水實驗表明:St-SMAS脫水綜合性能優(yōu)于聚丙烯酰胺(PAM)。雖然在生活污泥的脫水實驗中,產(chǎn)品St-SMAS的最佳投加量為14.0 mg/L,大于PAM的最佳投加量10.9 mg/L,但是加入St-SMAS后的濾液體積比加入PAM后的濾液體積大,鑒于淀粉和甲基丙烯磺酸鈉的價格低于丙烯酰胺單體,因此St-SMAS的性價比優(yōu)于PAM。
2 廢水污泥的深度處理
2.1 污泥焚燒
廢水污泥中有將近40%的有機生物質具有可燃性,污泥焚燒就是利用焚燒爐將脫水后的污泥進一步加溫干燥,利用高溫氧化污泥中的有機物,使污泥變成更小體積的灰分,同時,產(chǎn)生的能量可以綜合利用進行發(fā)電。污泥焚燒發(fā)電是污泥合理開發(fā)利用的一個新的發(fā)展方向。
在污泥焚燒處理工藝中,燃燒溫度基本控制在850~900 ℃,為了確保污泥穩(wěn)定地燃燒,可適量補充部分輔助染料,比如煤或天然氣。污泥燃燒溫度越高,燃燒的速度就越快,燃燒反應越完全,焚燒就越徹底。一般情況下,更高的焚燒溫度不論是對污泥的干燥和燃燒,還是對污泥中有毒有害物質的分解和破壞,都有更好的效果。但是,污泥焚燒溫度并不是越高越好,如果污泥的焚燒溫度過高,不僅增加了輔助燃料的消耗量,還會使污泥燃燒廢氣中氮氧化物的含量升高,從而有可能超過煙氣凈化系統(tǒng)的處理量,造成空氣污染。
李軍、王忠民等的研究表明,在燃燒過程中放熱速率必須高于散熱速率,才能使燃燒反應順利進行,溫度越高,燃燒速度越快,污泥在焚燒爐內的停留時間越短。這種情況下,溫度對燃燒速率影響就很小,即使溫度升高40 ℃,停留時間僅減少1%;而在燃燒初期溫度較低的情況下,污泥燃燒反應受溫度的影響較大,如果溫度升高40 ℃,停留時間可以減少50%.因此,選擇合適的污泥焚燒溫度十分重要。
2.2 污泥堆肥
污泥堆肥是讓污泥在一定條件下,通過微生物的作用,對有機物進行氧化吸收分解,最終形成穩(wěn)定、無害化的無機物的過程。污泥堆肥處理后,不僅可以作為營養(yǎng)土出售,還可以減少對環(huán)境的二次污染。通常污泥的碳氮比較低,需添加調理劑調節(jié)物料的碳氮比,使堆肥時能夠快速升溫,提高堆肥品質。李明峰、劉永德等利用玉米芯、花生殼和小麥秸稈作為有機調理劑,研究它們的不同配比對污泥好氧發(fā)酵過程的參數(shù)溫度、氧氣及初始參數(shù)含水率變化的影響??梢钥吹降氖?,選擇合適的調理劑配比,是保證成功堆肥的基礎。
3 結束語
將產(chǎn)量巨大、含水率高、成分復雜的廢水污泥進行妥善、安全的處理,使其減量化、無害化,最終得到有效的綜合利用,是解決廢水污泥的根本出路。污泥的脫水濃縮是廢水污泥初級處理辦法中最高效的,結合高效的絮凝劑可以得到含水率更低的污泥供深度處理,進而焚燒發(fā)電,或是用來堆肥,都是非常不錯的處理方法。
參考文獻
[1]李振華.濃縮時間對污泥濃縮效果、磷釋放及去除的影響[J].中國給水排水,2012,28(3):64-66.
[2]朱魯華,劉明華,歐劍云,等.淀粉-SMAS接枝共聚物的制備及其應用研究[J].化學研究與應用,2008,20(2):201-204.
[3]楊鍵.污泥焚燒發(fā)電技術的應用探討[J].科技視界,2016(10):231.
[4]王志國,藍梅,劉曉琳.污泥焚燒技術研究[J].市政技術,2016,4(34):148-149.
[5]李軍,王忠民,張寧,等.污泥焚燒工藝技術研究[J].環(huán)境工程,2005,23(6):48-52.
[6]羅哲珠.印染廢水處理污泥技術分析[J].廣東化工,2015,9(42):177-178.
[7]李明峰,劉永德,高愛華,等.不同調理劑對污泥堆肥過程溫度和氧氣變化的影響[J].綠色科技,2016(16):29-31.
〔編輯:劉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