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
2016年8月,“評彈與江南社會研究叢書”之《為伊消得人憔悴:我的評彈夢》出版了。胡國梁先生離開我們已經三年多了,我懷著對先生的敬仰讀完了這本書,欣賞著那些流動的文字,耳畔似乎就會響起那熟悉的叮咚弦索、悠揚曲調。斯人已去,嚴韻猶存……
“評彈與江南社會研究叢書”為廣大評彈愛好者提供了一份珍貴的史料,此次出版的《我的評彈夢》不僅豐富、翔實地記錄了評彈名家胡國梁的藝術人生,也為讀者真實地還原了評彈中生代演員所處的歷史環(huán)境,而且輯錄了胡國梁先生的評彈理論研究成果,讀來獲益匪淺。
這本書的傳記部分采用了全息處理的方法,以胡國梁先生的人生經歷為主線,為我們客觀展現了建國后評彈藝術的發(fā)展歷程。更為可貴的是,這本書的第一編《我的評彈記憶》是胡國梁先生在病榻上一字一句寫下的心路歷程,彼時他已罹患癌癥,憑著對評彈藝術的摯愛,以頑強的意志為后人留下一份珍貴的歷史資料。這種精神令我們敬仰,每每讀罷,感慨良多。先生自云“我的評彈記憶是粗線條的,因為有的事情宜粗不宜細,但卻是真實和客觀的。”的確,這本書內容流暢,無冗余,無贅語,用平實樸素的文字以真實可感的具體事件,記錄了幾個大的歷史背景。如上世紀四五十年代評彈的興盛繁榮、“文革”時評彈發(fā)展的停滯,以及新時期評彈團領導層出現的政策失誤。這些文字就像有一位風度翩翩的說書先生娓娓道來他的人生經歷,坎坷艱辛的背后是那份對評彈的摯愛,是那種嚴謹謙恭的藝術態(tài)度,是那種孜孜不倦的奉獻精神!
胡國梁先生對評彈事業(yè)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首先是他對于嚴調的傳承與發(fā)揚,他演唱的嚴調韻味醇厚,追求神似,把藝術表現的重點放在了唱腔的內在意蘊,因而風神、氣骨俱佳,是嚴調唱腔的代表性傳承人。他還譜唱了一大批新曲目,其中嚴調、俞調對唱的開篇《寶玉夜探》、嚴調開篇《妙玉》是其代表曲目,在評彈界廣為傳唱,得到了一致認可。其次,在長篇書目方面,他將自楊斌奎傳承的《大紅袍》挖掘整理出來,并留下了寶貴的藝術資料。他的花色檔《楊乃武》更是評彈藝術史上絢麗多彩的一筆。傳承嚴調藝術,繼承長篇書目,這些絕非易事,先生憑借著極高的藝術造詣,不計個人得失,克服重重困難,甚至抱病演出、錄像。由于種種原因,胡國梁先生離開了評彈團進入唱片公司工作,而他對評彈的熱愛始終未減,繼續(xù)為評彈事業(yè)作出更大的貢獻。這本書記錄了先生在出版評彈資料時遇到的種種困難,他不辭辛勞的在資料庫里尋覓被歷史湮滅的藝壇珍品,集唱片、修音帶、記唱詞,始終奔波在評彈出版事業(yè)的第一線。在他的努力下,那些珍貴資料重見天日,我們得以窺見評彈那時的繁榮,那些高品質的資料也代表著評彈藝術發(fā)展的高峰。胡國梁先生編輯的《彈詞流派唱腔大典》為評彈愛好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評彈音樂欣賞體系,不但為老聽客提供了經典名篇,也讓更多初次接觸評彈的人聽懂評彈,愛上評彈。他發(fā)掘整理的評彈音像制品是一份珍貴的評彈藝術文獻,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胡國梁先生的評彈理論研究也是卓有成效的,本次結集出版的這些理論不但可以提高評彈愛好者的藝術鑒賞水平,也為青年演員提供了指導。他的評彈唱腔理論研究脈絡清晰、系統(tǒng)完善,用較短的篇幅梳理出評彈唱腔發(fā)展沿革的軌跡。作為專業(yè)演員,他的舞臺實踐與理論研究是相輔相成的,故而他的理論研究往往有獨到的見解。在唱腔分析方面,他從微觀個案到宏觀理論,以小見大地為讀者提供了具體形象的理論。在演出技巧方面,他提出“追求神似”“創(chuàng)腔宜化不宜拼”等頗有建樹的觀點。除此之外,他還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新的理論研究成果,如“大流派、小流派”的提法,“有的流派唱強說弱、有的流派說強唱弱?!笨傊鷩合壬睦碚撗芯繉τ谠u彈藝術具有指導作用,也對評彈藝術的普及和發(fā)展做出了很大貢獻。
胡國梁先生作為評彈中生代演員,他實實在在地做到了藝術上的承上啟下,而他的學生也都奔波在評彈事業(yè)的第一線。在本書第一編《我的評彈記憶》的最后部分,胡國梁先生寫下了《冀盼我的學生都成才》一文,表達了他對學生的希冀,對評彈事業(yè)未來發(fā)展的關心。在回憶的點滴小事中我們也能感受到他們的師徒情深,這也正是他對評彈界代代相傳的師帶徒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最好的詮釋。
讀到這本書的最后,是“胡國梁編輯出版的評彈音像制品目錄”,看著這整整五頁的評彈書目,我們可以想見先生為評彈事業(yè)傾注了多少心血。沒有先生做出的努力,我們這些21世紀的評彈聽眾不可能欣賞到這么豐富、完整、高品位、高價值的藝術珍品。凝望書頁,我沉思良久。
夜色闌珊,帶著對先生的追思與懷念播放一曲吳音雅韻,“云淡淡、月生輝、人寂寂、夜已闌……”,那優(yōu)美的唱腔與我內心的情愫在夜色中交織。弦索鏗鏘、嚴韻悠揚、余音繞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