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您本屆任期的最后一次全會了,請問您有什么感想?”今年的全國兩會,不少代表都會被問及這樣一個問題。其中,有個回答令人印象深刻:換個角度看,“最后一次”不也是向前沖刺嗎?更應該“滿格電”??!
有代表曾把參加兩會比喻為“年檢”。話雖尖銳,卻不無道理。一方面,代表把自己議案建議公之于眾,本身就是檢驗履職能力的一塊“試金石”;另一方面,站在聚光燈下為改革大計“把脈問診”,為國家發(fā)展謀劃方向,更是無時無刻不在接受群眾的檢閱。鼓起精氣神,時刻在狀態(tài),才能把會開好,在“年檢”中得到“好評”?!皾M格電”的回答,之所以讓人覺得提神,就是因為“在狀態(tài)”的這股勁頭。
有句話說得好,行百里者半九十。百米沖刺也好,萬里長征也罷,越是到后半程,越需要擰緊發(fā)條,越需要時刻“滿格電”,克服松松腿、歇歇腳的心態(tài),打消松口氣兒、差不多的念頭。
有好心態(tài),才能在狀態(tài)。今年的兩會,分別在大會秘書處設立了會風會紀監(jiān)督組。這樣的制度安排,與其說是一種強制約束,不妨說是一個善意的提醒。畢竟,代表委員肩負人民重托、肩負職責使命,履職盡責才是最大任務。把精力放到履職上來,把心思放到大會上來,有了好心態(tài),才會有好狀態(tài)。
更重要的是,沖著問題去,才算在狀態(tài)?;\籠統(tǒng)統(tǒng),無濟于事;切中要害,方為諍言。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大會發(fā)言人傅瑩“圈粉”無數(shù),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她在新聞發(fā)布會上,不回避問題、不掩飾矛盾。“發(fā)言說到點子上”,沖著問題去,應該是代表委員的一個共識。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