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王遠柏
山里山外貴州人
王宜堂:用生命書寫扶貧情懷
文 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王遠柏
他是一位農(nóng)村黨員,一位普通村干部,在脫貧攻堅征程中,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做合格黨員”的樸實情懷……
4月15日上午,仁懷市九倉鎮(zhèn)三漲水村。仁懷市委追授王宜堂同志為“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稱號授牌儀式,在王宜堂家院子里舉行。
“他為群眾辦了不少實事、好事?!迸c其他村干部和鄉(xiāng)親一樣,88歲老黨員李永生,特意從六公里外的家里趕來。大伙深情地講述著王宜堂生前事跡,話語間飽含對這位已故村黨支部副書記的依依不舍……
王宜堂2005年參加村級工作,2006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歷任原橫岔村治安調解員、三漲水村村常辦、副主任、主任、村黨支部副書記。
今年2月15日下午,王宜堂在通知群眾體檢途中,因突發(fā)腦溢血被送往醫(yī)院搶救,經(jīng)醫(yī)護人員全力搶救,2月18日上午,王宜堂的心臟還是停止了跳動,生命定格在48歲。
遵義市委常委、仁懷市委書記張翊皓說,王宜堂是仁懷先進典型的代表,是組織認可的好黨員、群眾信任的好干部,他把大愛灑在脫貧攻堅的山水間,把短暫的一生獻給了黨和人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chǎn)黨員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追求和奉獻情懷。
4月10日,中共仁懷市委作出決定,追授王宜堂同志“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稱號,并發(fā)出通知,要求在全市深入開展向王宜堂同志學習活動。
三漲水村屬于省級三類貧困村,距離仁懷市區(qū)55公里,這里山高路陡、工作條件艱苦,脫貧攻堅任務艱巨。
2005年,一心想為村寨發(fā)展貢獻一份力量的王宜堂,從外面打工回來,在村級換屆選舉中當上了治安調解員。
那時,村寨很窮,他家更窮,二者之間,他選擇“舍小家為大家”。
“當時,治安調解員每個月的報酬只有40塊錢。”妻子曾德萍回憶說,“家里兩個孩子在讀小學,我又患有貧血病,生活非常困難,家里正需要他?!?/p>
王宜堂(中)生前和鄉(xiāng)鎮(zhèn)干部及村民一起研究脫貧攻堅對策(仁懷市委組織部供圖)
由于缺少了王宜堂這個勞力,不到兩年,家里開始舉債。這時,曾德萍勸王宜堂不要當村干部了,回家?guī)兔Ω赊r(nóng)活。
面對妻子的期盼,王宜堂卻這樣勸說妻子:“我剛剛入黨,要是半途而廢,怎對得起黨員這個身份?!睆拇?,一家人的重擔,全落在瘦弱又有貧血病的妻子身上。
2016年,三漲水村班子換屆。曾德萍心想:丈夫年紀大了,這次不用我勸,他應該會主動回來了吧。
曾德萍的希望再次落空。她說:“我不是不明事理,只是丈夫日夜為村里的事情勞心勞力,我心疼他。”
九倉鎮(zhèn)監(jiān)察室主任王文德說,王宜堂工作務實,為人正耿直,群眾基礎好,每次換屆,他都高票當選?!叭凉q水村其他班子成員每一屆都要更換,可王宜堂,11年來沒有更換過?!?/p>
這次,他當選為三漲水村副支書。
王宜堂去世后,人們回憶起王宜堂生前事跡,發(fā)現(xiàn)這位村干部并沒有做過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大都只是一樁樁一件件小事?!半m然是小事,但事關群眾切身利益?!币晃淮迕竦莱隽舜蠡锏男穆暋?/p>
“群眾利益無小事?!边@是王宜堂生前恪守的人生信條。
三漲水村橫插組,有一條2.5公里的泥巴公路,村民出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為解決行路難問題,王宜堂決心把公路硬化。
找到掛幫部門,他爭取到6萬元資金??梢凰阗~,發(fā)現(xiàn)6萬元只夠材料費,所有投工投勞,需要依靠村民。
一聽要投工投勞,村民有意見了。王宜堂便挨家挨戶上門動員,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終說服村民,男女老少齊上陣,把公路硬化了。
村民回憶,村里修建溝渠、魚塘、建立核桃園……無一不是得益于王宜堂挨家挨戶做思想動員工作,工作才得以順利開展。
在農(nóng)村,低保資金涉及貧困戶的切身利益,王宜堂鐵面無私。當了照明組22年組長的任希明,家中有孩子上大學,經(jīng)濟緊張,于是任希明希望王宜堂幫忙解決一家人的低保。鑒于任希明不符合條件,無論他怎樣說,王宜堂就是不同意。
對于真正有困難的群眾,王宜堂一副熱心腸。橫插組村民楊光海的妻子患有白血病,花了七八萬元不見好轉,家中一貧如洗。楊光海妻子從醫(yī)院接回家那天,王宜堂連夜趕到楊光海家看望,并將身上僅有的50元錢給了楊光海。
王宜堂還常去看望這家人,每次都帶上慰問品或慰問金,鼓勵她勇敢面對,安心治療。王宜堂發(fā)動身邊人在網(wǎng)上為楊光海一家獻愛心,很快籌集到8000多元善款。
王宜堂工作筆記(仁懷市委組織部供圖)
隨著脫貧攻堅的深入推進,三漲水村不少村民蓋上了新房,添置了家具,生活比過去好了很多。
但王宜堂一家,居住的還是他父親20年前修建的老房子。一臺15年前購買的電視機,是這個家庭最貴重的家當。
“王宜堂從不為自己考慮,從不拿群眾一針一線。”采訪中,不少村民說。
2014年,王宜堂帶隊修長溝組到金沙縣桂花鄉(xiāng)的公路。工地離家遠,每天吃午飯時,當?shù)厝罕姸佳埻跻颂玫郊抑谐燥?,可他從來不去,就在工地上吃從自帶去的飯菜?/p>
王宜堂家距離村委辦公樓六公里,吃飯極為不便。李永生老人的家就在村委辦公樓旁,請他到家中吃飯,可無論怎么請,王宜堂就是不給“面子”。
有10年黨齡的王宜堂,心里裝的是群眾的疾苦、群眾的困難,唯獨不裝自己……
今年2月15日,王宜堂接到通知,一家醫(yī)院要到村里開展白內障義診活動,60歲以上老人第二天可免費體檢。
王宜堂立即前往各家各戶通知村民。下午,把體檢消息告知村民王照壽后,不顧對方挽留吃飯,王宜堂轉身就走。
出門幾步,王照壽看到王宜堂走路步子不穩(wěn),身子搖晃了一下,就提醒他休息休息??赏跻颂貌宦牐f還要去通知其他村民。
王照壽轉身不一會兒,突然聽到王宜堂喊聲:“三哥,快來扶扶我,我站不起來了……”
(責任編輯/喻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