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龍 王子琪 侯艷麗
土地利用,墨守成規(guī)認識有誤區(qū)
王景龍 王子琪 侯艷麗
一些在城市打工的農民,在積累了豐富的產業(yè)經驗、大批資金之后開始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一些在外漂泊多年的老人落葉歸根,準備回鄉(xiāng)落戶,這些均涉及農用土地的利用、宅基地的使用問題。因認識存在誤區(qū),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糾紛、土地經營權入股糾紛、土地經營權抵押糾紛不斷增多。
謝某自畜牧大學畢業(yè)后在一個牧場當技術場長多年,積累了一定的辦場經驗。不久前他聯合某大型乳制品廠在家鄉(xiāng)建立奶牛養(yǎng)殖基地,為此他接收了幾個村民出租的其承包的一片草質嚴重退化的草原,開墾種上了苜蓿,解決了牧草問題。同時種了一部分大豆、玉米以解決飼料問題。為養(yǎng)牛還建了一個牛舍??汕安痪糜嘘P部門以其“動土”“毀草開荒”“占草地搞工程”為由要對其進行處罰。村委會也要以“改變土地用途”,收回發(fā)包的草原。
【說法】《草原法》第四十一條、第五十一條等規(guī)定,在草原上修建直接為草原保護和畜牧業(yè)生產服務的牲畜圈舍、配種點、剪毛點、藥浴池、人畜飲水以及貯存草種和飼草飼料的設施,在草原上種植牧草或者飼料作物,符合草原保護、建設、利用規(guī)劃,是法律準許的。《農村土地承包法》在第三十三條中規(guī)定,土地流轉中,不得改變土地所有權的性質和土地的農業(yè)用途。這里所謂的農業(yè)用途是指將土地直接用于農業(yè)生產,從事種植業(yè)、林業(yè)、畜牧業(yè)、漁業(yè)生產。非農業(yè)用途是相對于農業(yè)用途而言的,是指將土地用于農業(yè)之外的一切工程建設以及其他建設設施。包括城鎮(zhèn)建設、工礦企業(yè)建設、集鎮(zhèn)和農村居民點建設等。在認定“用途改變”時,應以改變其根本用途為判斷標準,若僅屬一般的農業(yè)種植結構調整則不在此列。
為適應相關部門提出的馬鈴薯主糧化戰(zhàn)略,某村根據本地適合馬鈴薯生長的土壤、氣候等特點,成立了馬鈴薯生產公司,動員村民入股,搞土地集約經營,把當地建成馬鈴薯生產基地。村民積極入股,初步形成了規(guī)模,獲得了效益。當年入股村民按約定,分到了紅利。可個別入股村民,對紅利并不滿意,要求退股。其認為,說進就進,說出就出,入股退股“來去自由”。可村里和大型企業(yè)、科研單位聯合,就馬鈴薯的改良、基地建設,引入了不少新技術,投入了大量資金。不同意個別農戶的退股請求。
【說法】按《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二條等規(guī)定,通過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依法采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方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應當遵循平等協商、自愿、有償的原則。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強迫或者阻礙承包方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但一旦轉讓入股,再要求退股法律不予準許。這是因為股份有限公司將全部資本劃分為等額股份,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公司是以全部財產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的法人。公司的法人財產獨立于股東,股東一旦出資,用于出資的財產的所有權即轉移至公司,每個股東都是公司的所有者,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負有限責任,承擔風險,分享利益?!豆痉ā吩诘谌鶙l中明確規(guī)定:公司成立后,股東不得抽回出資。因此,個別農戶的退股請求不能得到法律支持。
胡某是村施工隊的瓦工,村施工隊解體后,胡某一直在外打工。一晃已有十幾年,雖說老婆孩子后來跟他走了,可戶口一直沒有遷走。最近聽說城市擴容,征用了村里不少土地,給了不少經濟補償,他帶老婆孩子回來要求分領一些。村里人對此很不滿,認為胡某外出多年,承包地沒收回,租金拿著,現在再分補償太不合理了,補償堅決不能分給他。村委會也是這個觀點,以他多年不在村里,承包地多年不種,土地承包經營權出租多年,村民資格自動取消為由,不同意他參加補償金分配。為此胡某向法院提起了民事訴訟,要求確認他的村民資格,參加補償金分配。
【說法】確認村民資格、要求分配補償金,是行政、民事兩個相互關聯的不同訴訟。村民資格一般是參加補償金分配的前提。補償金即征地補償費,是因國家征用土地對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土地的投入和收益造成損失的經濟補償。
征地補償費的分配一般應堅持以下原則:1.用于被征地農民的原則。征收或征用農民承包地的,土地補償費一般主要用于被征地農民;征收或征用非農民承包的其他集體土地,土地補償費可分配給全體集體經濟組織成員。2.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土地補償費的分配使用應當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3.??顚S迷瓌t。對征地補償費要按規(guī)定用途使用,??顚S茫魏螁挝缓蛡€人不得挪作他用。4.民主議定及合法性原則。土地補償費分配必須履行民主程序,但經民主程序產生的決定不能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guī)定。
具體分配實踐中有:1.戶口說,認為只要戶口在該村(組),就享有該村征地補償費用的分配權;2.事實主義說,認為只要是長期在本村(組)生活,就應當享有征地補償費用的分配權;3.生活來源說,認為只要是以土地耕作收益作為個人主要生活來源,就享有征地補償費的分配權等。
村民資格即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所謂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是指戶籍在該集體經濟組織,或生活在該組織而對該組織的土地享有權利,負有義務的人。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具有很強的身份性質,一般必須具備以下條件:1.在該集體經濟組織有戶籍登記;2.生存生活在該集體經濟組織;3.對該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享有權利承擔義務。胡某在外打工多年,后來老婆孩子也跟了去,可他們的戶口沒有遷出,與集體組織的土地承包經營關系沒有解除。他們仍在以出租的形式對土地進行經營管理。他們是老戶不是掛靠戶,雖很長時間不在本村生活,但仍在行使村民權利、履行義務。他們的村民資格不能因為多年不在村里生活、土地承包經營權出租多年,而自動取消。他們應參與村里的土地補償費分配。具體應由村民代表大會討論決定,但決定應遵循上述原則。
返城找工作 這些方面要注意
天氣轉暖,返城農民工又開始了新一年的打工之旅,雖然返城農民工找工作有一定經驗,但事實上他們還是會碰到很多問題。究竟怎樣才能順利找到工作,不帶來麻煩呢?農民工朋友應當格外注意以下幾件事。
警惕勞務“黑市”。農民工如果到民辦的職業(yè)介紹機構求職,應當做到“四看”:一看有無明確的業(yè)務范圍、機構章程和有關制度;二看有無固定的服務場所和辦公機構;三看有無“職業(yè)介紹許可證”和“營業(yè)執(zhí)照”;四看收費項目和標準是否符合省級物價、人社部門的規(guī)定。如果農民工發(fā)現職業(yè)介紹機構和用人單位以招工為名,騙取自己的報名費和其他費用,應立即向人社部門舉報。
謹慎簽訂勞動合同。重點注意三個方面:首先,要采取書面形式簽訂合同,這樣既有利于合同履行,又便于爭議的解決;其次,簽訂合同要做到主體、內容、形式、程序都合法,合同期限、工作內容、勞動報酬、勞動紀律、社會保險和福利、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以及終止勞動合同的條件等必備內容缺一不可;最后,勞動合同中的用語應當準確、完整、規(guī)范,杜絕縮寫、替代或者含糊的詞、句出現,以避免引發(fā)不必要的誤解或曲解。
正確認識試用期。我國《勞動法》規(guī)定,試用期最長不得超過6個月,試用期必須與簽訂的勞動合同的期限相吻合。具體規(guī)定是:合同期不滿6個月,試用期不得超過15日;合同期滿6個月、不滿1年的,試用期最長不得超過30日;勞動合同期限滿1年不滿2年的,試用期最長不得超過60日;勞動合同期限滿2年及以上的,試用期最長不得超過6個月。
“一裁二審”化爭議。勞動法律關系發(fā)生爭議后,當事人必須先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申訴書應當著重闡明仲裁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和理由,并且提供相應的證據材料。仲裁委員會應當自收到申訴之日起7日內做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決定。勞動爭議仲裁的辦案期限為兩個月,當事人雙方或一方不服裁決可在收到裁決書之日起15日內向法院起訴。一審法院適用民事程序審理勞動爭議案件,一般在立案之日起6個月內結案;如果當事人不服一審判決,可在收到判決書之日起15日內提起上訴,二審法院審理期限一般為3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