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漢朝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以孔子為首的儒家思想成為加強中央集權和禁錮人思想的最佳武器,在歷史中占主導地位。而在毛澤東的成長中,由于生活背景和其他原因,從小受儒家思想為主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耳濡目染,因此在毛澤東一生成長經歷中和儒家思想經歷了崇信、一分為二的揚棄和全盤否定三個階段。
關鍵字:毛澤東;儒家思想;影響
在毛澤東生活的年代,科舉制度尚存,儒家思想依舊備受尊崇。因此,毛澤東少年時期所受的教育自然是最傳統(tǒng)的舊式私塾教育。雖然在短暫的戊戌變法中,維新派人士批判中學倡導西學,改革教育制度,但是由于韶山離京師,信息滯后,百日維新許多新的思想并沒有給毛澤東的思想、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和影響。
在進入私塾學習以后,年幼的毛澤東經常習讀經典的儒家經典《三字經》、《論語》、等來作為自己的啟蒙讀物。1904年,11歲的毛澤東轉入韶山沖的關公橋私塾開啟了“六年孔夫子”的學習生涯,開始被動的學習儒家著作,如“四書五經”等,過了不久,毛澤東再次轉學。毛澤東埋頭苦讀各類史書。在儒家經典文化環(huán)境的熏陶下,此時的毛澤東只是填鴨式的學習當時社會下可以給他學習的任何知識,并不具備對自己所學知識進行辯證的能力,因而對孔子及其儒學思想也不由自主地產生了盲目的崇信。這一點從毛澤東與美國著名記者斯諾的對話中可以體現(xiàn):“我過去讀過孔夫子的書,讀了四書、五經,讀了六年。背得,可是不懂。那時候很相信孔夫子,還寫過文章?!?
毛澤東和孔夫子生活的時代大相徑庭,毛澤東生于晚清,在動蕩不安的半殖民半封建的時代,而孔子生活在一個農耕文明的奴隸制社會,所以他們對于學習內容的定義也是大不相同的??鬃訌娬{要學習“禮”,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于親,則民興于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在我國封建傳統(tǒng)中“禮”不僅僅只是純粹的君臣之禮、父子之禮、夫妻之禮、兄弟之禮、師生之禮等復雜的社會關系,而是一切世間一切事物所采用的處事的態(tài)度??鬃诱J為,無論社會關系中的貴賤、尊卑、長幼、親疏,都有一個尺度。恭、慎、勇、直,是一個人本來應該具備的美德,但是一個人不顧“禮”的約束,就會失去這些美德,對社會造成危害。而毛澤東對于學習的看法則是,強調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習。毛澤東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馬克思主義的基礎,只有學通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才能運用正確的方法論知道我們的實踐。此外,毛澤東和孔子的學習方法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不恥下問”。毛澤東曾經在《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中說過:“不懂得和不了解的東西要問下級,不要輕易表示贊成或反對…我們切不可強不知以為知,要‘不恥下問3,要善于傾聽下面干部的意見。先做學生,然后再做先生;先向下面干部請教,然后再下命令?!?縱觀整部《論文》,“學”字一共被提到了64次,是《論語》中的精髓,也代表了孔子的好學精神。對于熟讀論語的毛澤東來說,孔子的好學精神給他帶來了極大的影響。毛澤東四五歲開始讀書識字,少年時期熟讀儒家經典,觀其一生,一輩子都熱愛學習熱愛讀書。毛澤東說過:“學習的敵人是自己的滿足,要認真學習一點東西,必須從不自滿開始。對自己,‘學而不厭,對人家,‘誨人不倦,我們應取這種態(tài)度?!比寮医浀洹墩撜Z》中所代表的孔子對于的學習態(tài)度得到了毛澤東的肯定,獲得了令毛澤東高度贊揚。
據(jù)學者統(tǒng)計在《論語》一書中,“行”字被反復提到了72次,但有很多種用法,其中最常見的用法是“做;實行”,這與“學”和“言”是相對的。按前文所述,孔子在強調學習重要性的同時,他也反對單純的為了學習而學習,他主張要學以致用,用現(xiàn)在的話來講就是要學習與實踐相結合。就言行關系而言,孔子一貫主張要言行一致,對自己說過的話要負責,要身體力行。在知行觀上,拋開社會環(huán)境不講,毛澤東與孔子還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孔子崇尚周禮,希望可以恢復周禮來重建封建社會的倫理道德體系,用以約束底層普通百姓的行為。封建士大夫從賢惟經,尊的是教條主義。毛澤東看出了儒家思想作為封建社會統(tǒng)治工具的深層含義,他反對將孔子儒家思想中的教條主義,反對將其全盤接收,將精華與糟粕混為一談。毛澤東主張知行統(tǒng)一,主張在向歷史學習、向國外先進思想學習的同時,加強人民群眾和在社會實踐中學習,反對張口閉口不結合實際空談原則、讀死書的行為方式,主張在實踐中學以致用,要敢于和善于從錯誤和挫折中學習、認識到失敗是成功之母,組織全黨共同學習,樹立學以致用的思想。
毛澤東對儒家思想中的中庸思想也有著一分為二的看法,既有批判又有贊揚,他肯定孔子中庸思想中的精華部分,主要是將它作為一種思想方法、工作方法,而他對中庸的批判,則是從它作為剝削階級的統(tǒng)治工具這一政治作用方面而言的。但是我們必須知道,毛澤東對求學時代在私塾六年的學習中某些迂腐思想非常反感。在少年時期他對儒家思想是被動地接受,究其原因,從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由于當時整個尊儒、尚儒的時代背景,因而不得不接受儒家思進受??偠灾?,毛澤東對孔子“中庸”思想優(yōu)劣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和開創(chuàng)性的語言進行了評述,指出了它作為封建階級統(tǒng)治手段的弊端和不足,并用現(xiàn)代唯物辯證法和辯證唯物論對其進行了正確修正與發(fā)揚。
參考文獻
[1] 毛澤東在一九三六年同斯諾的談話[Z].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劉思齊. 毛澤東的哲學世界[M]. 北京:中國書店,1993:31.
[2]《論語·泰伯第八》
[3]《論語·公冶長》。原文是:“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4]《毛澤東選集》第四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27.
作者簡介
蔡笠(1989-),男,湖南省長沙人,漢族,科員,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共黨史。